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落音记【完结番外】>第68章 宫移(7)

  ==========================

  且说百里叡去业阳赴任途中,原本一路安平,等到了裕龙关口才突生变故。

  那日行至裕龙关前,百里叡忽想起卫璃攸先前嘱咐,又见四周荒凉,天色阴沉欲雨,遂命人加快行进。可随行将士已十分疲惫,恐难继续前行,只好在原地休息一会儿。

  就在休息间隙,四周突然袭击一队未知身份的黑衣人,直喝道“将军派我等来接应少将军,快随我们离开”,便对随行军士大打出手。

  百里叡当下一头雾水,只能挥剑御敌。只是敌我难分,随行军士以为百里叡因不肯领命去邺阳,才在此地舍下埋伏偷袭,纷纷对百里叡拔剑相对。

  百里叡心中犹疑,心道:“这些人身份不明,非说是父亲派来接应我,我却从未收到风声,恐其中有诈,待我一试便知。”

  遂扬言道:“这些人我并不认识,恐怕是奸人派来故意嫁祸于我,诸位莫受那奸人误导。”说罢已挥剑向其中一黑衣人砍去,那人颈上血喷如注,登时倒地毙命。

  随行将士见他竟当场杀了“同党”,心中亦有些迟疑。厮杀时,许多人正拿捏不定,人群中不知又有谁人喝道:“百里反贼莫再做戏,你故意杀一人做样子,可这些人却对你忠诚得很,没有一个敢上前伤你的。你们不是一路的是什么?”

  那人话刚说完,就被黑衣人割破喉咙,一招毙命。随行士兵见状,对百里叡反叛之心又笃信几分,吓得连连退却。岂知一干黑衣刺客不惜舍命相搏。虽人数不及,竟也令对方死伤无数。

  一干将士见黑衣人下手狠辣,心中惊惧。随行领军急于求生,心想着擒贼须先擒王,直挥刀暗袭百里叡。他出手突然,百里叡不及细想,立马纵剑相抗,不料将对方斩于剑下。

  众将士见领军被百里叡所杀,大喝:“百里家当真造反了!”百里叡低头看了看剑下死者,百口莫辩。眼见扑杀而上的众人,不得不挥剑抵挡,拼杀间又失手错杀数人。听着耳边嘶喊谩骂,他渐渐心神恍惚,再顾不上手下留情。

  等回过神来,周边尸首遍地,血流成河。

  百里叡失神地望着足边尸体,觉眼前得一切恍然如梦,只是不知为何这噩梦还迟迟不醒。

  他扔下手中长剑,垂手而立。雨水洗刷过他脸上血迹,落入浑浊肮脏的泥土里。

  “你们究竟何人,为何要诬陷我?”百里叡恍惚地抬起眼,目光混沌,一一从那剩无几的黑衣人身上扫过,说道:“你们究竟是谁派来的,若老实交代,便留你们一命。”

  “奉主人之命保护百里将军。”却见那数名黑衣人齐齐横剑于颈项,猛地一抹,顿时血溅当场。

  鲜血溅到百里叡脸上,眼睛登时被一片殷红蒙蔽。

  他绝望地低下头,只见那泥洼里的积水倒映出一张披头散发满是血迹的脸,倒影中的人似鬼似怪,狰狞可怖。

  不出两日,百里父子拥兵造反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州之内人尽皆知。不久,崟王地界所有郡县皆张贴告示,悬赏抓捕叛贼百里叡。崟王即刻下达王令,集结兵力进军朝邑城,欲逼百里亮弃城投降。

  一场阴雨连绵下了半个月,且雨势渐大。瓢泼大雨倾覆数日,却洗刷不去朝邑城里的冲天血气。

  十日内,百里亮亦在朝邑城中自立为王。挟持天子拟檄文,以讨伐逆贼之命,联合散落在各地方的小势力共抗崟王。岂知檄文刚出,独孤羽带死士三百一夜之间入侵朝邑,先暗地救出被软禁的崟王三公子,又与城外伏兵里应外合一朝攻破城门。

  当日,独孤羽与百里亮对峙于宫门前,两人交手数百回合难分高下。或许是百里亮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当年,紧要关头竟露了破绽,被独孤羽一击制服,败下阵来。

  独孤羽问道:“百里将军可有后悔拥兵自立,背叛大王?”

  却见百里亮哈哈大笑,如疯似狂。独孤羽大惑不解:“将军何故大笑?”

  “独孤将军少年英勇,此战之后必将名满天下。他日风光时,可要记得我今日下场。”

  独孤羽冷眼相对,“在下志浅,不比大将军狼子野心。”

  百里亮又是一阵长笑,道:“你说我狼子野心?我说我这每一步都因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你可相信?”

  见独孤羽沉默不语,百里亮继续说道:“我少年时做过打家劫舍的山匪,幸得大王招安,随大王四处征战才有如今地位,大王对我实乃有知遇之恩,我对大王也是鞠躬尽瘁。”

  独孤羽冷笑一声,道:“大王待你恩重,你还不是要造反!”

  “独孤将军不必在我面前做戏。将军难道不知,无论今日我降或不降,都会坐实这造反之名。试问,裕龙关外偷袭官兵的刺客若真是老夫指派,为何我儿阿叡至今下落不明!”百里亮抚摸着手中崟王钦赐的宝剑,笑道:“数十载君臣情谊,到头来还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狐烹。这些年来,我百里家甘做他卫家鹰犬,违天道伦常挟天子锁皇城。朝内,我步步为营,事事谨慎小心,可终究还是走到今日这一步。但我不后悔,也不怨任何人。”

  独孤羽道:“大将军若愿意交出兵权,何以落得这般田地。”

  百里亮笑道:“独孤将军,你以为卫家和贾家只是逼我交出兵权吗?”他眼中漆黑,透着苍凉。

  “我一日不死,他们哪会心安。你父亲不也是一般下场。”他朝独孤羽拱了拱手:“我敬你父亲是个能屈能伸的英雄,所以独孤家今日能东山再起。也请独孤少将军日后珍重。”

  暴雨之下,百里亮虽败但不失大将之风。说完此番话后,他仰面大笑三声,引剑自刎。

  经此一战,百里家的兕狼军全军覆没,无一生还。独孤羽领军凯旋而归,崟王亲自出城相迎,并晋封他为镇军大将军。独孤家一时风光无二。

  但崟王府内,俾子们饭后说道的还另有一事。

  “我听说,郡主和百里少将军的婚事解除了。”

  “那是自然。百里家犯得的是谋逆大罪,是要满门被诛的。如今百里将军虽已伏法,可那少将军还潜逃在外,捉到了也免不了一死,与郡主的婚事哪还能作数。”

  外头纷纷嚷嚷,卫璃攸仍照常在书房里看书画画,似乎无事发生。

  栖云阁的小婢女忍不住问:“郡主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海棠叹了口气,道:“你晓得甚么,都说是“哀莫大于心死”。你是不知,这两日送进去的饭菜,都没吃几口就被送出来了。”

  说话时,正逢曲红绡端着午膳从书房出来。海棠凑过去一瞧,那饭菜果真丝毫未动,不由叹道:“连你都劝不动她,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殊不知曲红绡未曾出言劝过。她虽心疼卫璃攸的身体,但熟知这人脾气,应是心里有所打算,才暂不肯饮食,自己不好再与她添乱。

  恰逢叶珅来访,她整个人较往常清瘦不少,形容亦有些憔悴。卧雪见叶公子来了,不禁眼睛一亮,忙迎上前道:“叶公子来得正好,快去劝劝郡主,她这两天都未怎么进食,只怕伤了身子。”叶珅闻言,随即快步走近书房。

  房门一关,海棠正想凑近门边去听,却被曲红绡拉到一旁。

  曲红绡道:“我近日新练了首曲子,一会儿教你唱两句。”海棠睨了她一眼:“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竟还有心思唱曲。”曲红绡道:“这些个大事,我们还能替主子分忧不成,少去打听多舌便是为郡主省心了。话说这曲子是眼下外头最时兴的,你学是不学?“海棠抵不住诱惑,连忙收声,屁颠颠地随她走开。

  *

  书房之内,悄无声响。只见卫璃攸正坐在案前盯着一张白纸发怔,纸上未曾落墨。

  过去她一心想与百里叡解除婚约,如今心想事成,可心底竟生不出一丝欢喜,反而忧愁满腹,抑郁难欢。

  但她这副愁容让外人看来,倒也十分合乎情理。

  叩门声响起,卫璃攸这才回过神来。

  见是叶珅进来,卫璃攸自是晓其来意,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问道:“今日府上晨议,父王可是与你们讨论如何处置百里家?”

  叶珅道:“百里家全族男子一律斩首,女眷降为奴籍...充作官妓。”

  卫璃攸眉头深锁,问:“可有人为百里家求情?”

  叶珅顿了顿,说道:“倒是有几位大人求情……被当场免了职。”

  卫璃攸又问:“姨父和阿羽怎么说?”

  叶珅垂下头,不敢看她,“他们也未曾说什么…我父亲眼下只求自保,又与百里家交往不深,自然不愿意蹚这浑水。独孤家当年正是被百里亮夺了兵权,阿羽怎会站出来为百里家说情。”她怕卫璃攸又生出什么出格想法,连忙劝说:“百里亮是因谋逆被斩,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非世子与贾家愿意网开一面,否则根本无可挽回。何况这时候你更该与他们撇清关系。你本就不想嫁给百里叡,这下不正好遂了你的心意吗。”

  “我是不想嫁给阿叡,但也不想他家满门遭难。”卫璃攸眼眶发红,声音亦不由哽咽。她对百里家一事心中积郁已久,旧疾隐要复发,这时情绪被牵,又禁不住咳嗽起来。

  叶珅担心她的身子,好言劝道:“百里家这场灭门之灾,是大势所趋,并非你我能够左右,你也无须太过伤感。”

  道理易懂,可心中介怀难消。卫璃攸稍缓过来一阵,忽问道:“眼下三哥可还好?”

  叶珅道:“三公子受了些轻伤,身体并无大碍,可人却是被吓得不轻,回来后一直精神恍惚,一时清醒,一时疯言疯语。医官瞧过也说是受惊过度,只能等他在家静养慢慢恢复。我来之前还专门去瞧过三公子一眼,与他说话,他也是睁着眼睛不言语。等临走前,似乎有清醒了一点,对我说‘多谢独孤将军救命之恩,眼下恐不能亲自登门拜谢,还望代劳。’哪知刚说完,又自言自语地说‘死了好多好多人,这回璃攸只怕要伤心了’。嫂夫人见他又有些疯疯癫癫,连忙把他领回屋里。”她话到此处亦不由感慨:“三公子为了此事煞费苦心,不惜深入虎穴,可到头来也落得如此下场。”

  卫璃攸心中犹疑,不信卫琰会被吓疯,问道:“三哥当真疯了?”

  叶珅道:“我亲眼所见,亲耳听闻,哪能有假。”

  卫璃攸低头沉吟,又暗自琢磨起来,总觉得三公子发疯一事并不简单,“你可跟三哥说过,今日会来见我?”

  叶珅点头言道:“见面时有提过,只是他那是似乎神志不清,未有什么反应。”

  只见卫璃攸神情一变,仿若恍悟,一双眼睛直盯着叶珅,似有话要说。叶珅有些摸不着头脑,正欲发问,只听卫璃攸说道:“今日三哥说的这些疯话,你莫要与外人提起。”叶珅愣愣地点了点头。

  她见叶珅神色颇显颓丧,似也揣有心事。念及二人多时未曾聚过,又出言挽留道:“你我许久未见,今日不如用过晚膳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