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第271章 秉笔大太监吴芳,危机

在京城繁华的街巷背后,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悄然落幕。

濮王与钱家的谋逆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皇宫之内,龙椅之上那位病恹恹的大周皇帝,此时眼神冰冷,却又泛着威仪的寒光。

这光芒里既有对叛徒的愤怒,也有对局势的深思。

大理寺的府邸内,灯火通明。

三司的官员们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的是一摞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载着涉案人员的罪行与证据。

他们眉头紧锁,神态各异,似乎在计算着这场风波将会给京城带来的震荡。

“大人,这批宫中的太监,已经全数捉拿归案。”一名小吏匆匆进入大堂,手中捧着一份名单。

大理寺、刑部的几个官员相互传阅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好,立刻将他们押入大牢,严加看管,不得有任何闪失。”

大牢彻夜忙碌不休。

囚犯们被逐一押解进牢房,他们之中,既有曾经的达官显贵,也有皇宫内的小小太监。

此刻,他们都成了阶下囚,等待着朝廷的审判。

牢房内,一名曾经的钱家的子弟蜷缩在角落,眼中满是恐惧与不甘。

他回想起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悔意。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绝望。

监察院内,御史们正在连夜审查案件,力求找出所有涉案人员的罪证。

在这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秉笔太监吴芳的府邸却是一片寂静。

然而,在这寂静之下,却隐藏着深深的惊惧与不安。

吴芳坐在书房内,手中的笔悬而未落,目光却早已从书卷上移开,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

他心中明白,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干爹,不好了!”一个亲信太监匆匆闯入书房,满脸惊恐。

吴芳猛地回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何事如此慌张?”

“干爹,钱总管也被抓了。”手下颤抖着声音说道。

吴芳的心猛地一沉,钱家此次陷入濮王一案,钱进当然是逃不了干系。

可他是自己的干儿子,是自己的亲信,知道自己很多很多龌龊的事。

自己作为堂堂的秉笔太监,虽不怕他在三司官员跟前乱说,可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吩咐下去,送他一程。注意,要做的干净。”

吴芳阴沉吩咐道。

“是,干爹。”那亲信太监慌忙领命而去。

作为当今朝堂上,能与内阁首辅抗衡的大太监,想要在三司的监牢里杀一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

月色朦胧的皇宫深处,吴芳站在一座偏僻的宫殿前,他的脸色苍白,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宫殿的大门,走了进去。

宫殿内,隆佑皇帝正襟危坐,眼神深邃,似乎能洞穿一切。

“陛下,奴婢有罪啊。”吴芳跪在皇帝面前,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呵呵,大伴何罪之有啊?”隆佑皇帝冷哼笑道。

吴芳心中一紧,他知道皇帝已经知道了钱进的事情,他只能硬着头皮,哀哭道。

“奴婢管教无方,致使手下人牵连濮王一案,臣特来请罪。”

“哦?”隆佑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你的手下,难道就是那名被大理寺抓走的那个太监?”

吴芳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他不敢抬头看皇帝,只能低声回答:“正是。”

隆佑皇帝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然后,他缓缓开口:“大伴,你身为朕的秉笔,掌管皇宫内外的重要事务,竟然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真是让朕失望。”

吴芳心中一紧,他知道皇帝的话并非只是简单的责备。

他连忙磕头道:“奴婢知罪,奴婢愿接受任何惩罚。”

隆佑皇帝轻叹一声,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念你平日里还算勤勉,朕便不赐你重罚。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便罚你一年俸禄,以示惩戒。”

吴芳心中松了一口气,区区一年俸禄,算不得什么。

看来陛下还是离不开自己的。

想到这,他连忙磕头谢恩:“奴婢谢陛下隆恩。”

隆佑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吴芳退下。

吴芳站起身,恭敬地退出了宫殿。

宫殿外,吴芳的干儿子们见他无视,都是一喜。

不过,吴芳的脸色却仍然凝重,自己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但这场风波的余波却远未平息。

回到住处,吴芳立刻召集了所有的亲信太监,告诫他们,以后一定要小心行事,暂停一切不轨之事。

皇宫的阴影下,三司的官员们脸上都刻着深深的失望和愤恨。

大理寺、刑部侍郎、监察院的御史们,都在这场风波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

本来他们还能继续深入追查,可谁曾想到关键人犯却是自缢身亡。

大家都是朝堂上的老狐狸,谁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这是大人物的手笔。

而有如此能量的人,整个大周又有几人呢?

“我们不能就这样算了!”一位年轻的御史义愤填膺地说道,“我们必须上书弹劾。”

“呵呵,裴大人,算了,陛下都下了旨意,要到此为止了,你还想怎么样?”

刑部的章侍郎无奈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还是商议一下,准备结案吧。”

翌日,勤政殿早朝。

三司官员详细禀报了此案的详实情况,隆佑皇帝听了之后,想都没想直接让三司官员依照大周律执行。

随后,有官员奏请道。

“陛下,魏王、赵麟、张茂、祁谦等人智勇双全,剿灭逆贼,功勋卓着。他们为朝廷除去了心腹大患,实乃国之栋梁。”

紧接着,又有几个官员紧随其后。

“陛下,此等忠贞之士舍生忘死,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望陛下给予他们应有的封赏,以彰显朝廷的恩泽。”

这时,兵部的王尚书也走了出来。

“濮王、钱家一案,关乎朝廷安危。魏王等人能够迅速平定,实乃国之幸事。他们的勇敢与忠心,当为百官之表率,恳请陛下给予嘉奖。”

隆佑皇帝听后,微微颔首笑道。

“众爱卿所言极是。魏王等人远在汴州,却能立下如此大功,实属难得。朕决定让廷议商议封赏事宜,以彰显朝廷对功臣的恩泽与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