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南边来信之后, 元池和陈画屏就更加的注意宗室的那些孩子。

  康平八年。

  她们找到了合适的孩子。

  是陈画屏三皇伯的后人,叫陈念。

  当初三皇伯的那个小儿子让宗室抱养,如今三十多了, 但是体弱多病,今年冬天死了。

  他的妻子无儿无女, 倒是有个妾室有个三岁的孩子是个女孩, 丈夫一死。

  妻子就直接将妾室发卖了, 独占了家中所有的家产。

  虽然都是皇室中人, 但是这家实在是没落了,因此和寻常百姓家并无不同。

  陈画屏知道之后,那妾室已经随着新的夫君下了江南, 怀上了新夫君的孩子。

  那妻子也带了所有的家产嫁了新的夫君。

  那孩子弄来弄去,又推给了宗室的几位长辈。

  还被人笑话, 爹是宗室养大的, 如今生了个拖油瓶,又还给了宗室。

  回话的人说, 那男人是个商人,不过还是对妾室很好的。

  妾室是发卖的,但是嫁给男人做了正妻。

  两个人在江南定居了,不会再回京城。

  就这样, 陈画屏让人将孩子悄悄的领了回来。

  元池看着眼睛黑又亮的,瘦成竹竿, 浑身脏兮兮,黑的像块炭的小人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她说:“这是怎么养的,好好的小姑娘, 怎么养成了这副样子?”

  陈画屏拉过四岁的小姑娘, 觉得元池说的没有错。

  那孩子真的不像是宗室的姑娘。

  金枝玉叶四个字是半点沾不上边的, 直接扔到大街上,说是乞讨的乞儿都有人信。

  但是能看出底子是不错的,日后好好养着,会出落成美人。

  陈画屏和她说话,想看看这个孩子机灵不机灵。

  结果那孩子让两个人都失望了。

  她说话磕巴,注意力也不集中。

  甚至还不如陈景照,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都觉得,这孩子怕是让宗室养废了,成了小傻子。

  如此两个人心里都沉了沉,知道这个孩子怕是不能承担重任了。

  元池抱着孩子,看了半响,和小孩大眼对小眼。

  最后叹了口气,也没有说出话。

  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孩子,若是送走了,下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下面的人要抱走孩子,那孩子眼睛看着眼睛陈画屏。

  人都已经到了常乐身上了。

  那孩子突然开口,叫了陈画屏一声“娘。”

  至此元池又不舍得放手了。

  陈画屏也没有说送走孩子的事情,那孩子就这么在宫里养着了。

  按着元池的话说:“反正也找不到合适的,干脆就养着这个,万一,万一”

  万一她没说出来,因为这孩子怎么看都不是个聪明的。

  陈画屏心软,也没有将人送回去。

  她觉得宫内不缺照顾的人,若是送回去,这孩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一回事。

  索性就先养着了。

  赵太后听见皇帝收养了一个孩子,紧张的不知道怎么好。

  变着法的想办法看一看,最后看过之后心放在了肚子里。

  不为什么,因为皇帝皇后收养的孩子,是个结巴,看起来也不精明。

  元池和陈画屏没有说出的话,太后说了出来,她说道:“这不就是个小傻子吗?皇帝怎么收养这样的孩子。”

  陈念眨了眨眼睛,也不出声。

  赵太后又叹了口气,说道:“真是个傻的。”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个孩子,也默许了这个孩子在宫内。

  元池白日在监察院办公,晚间回来得知她家的小孩被说成小傻子。

  阴沉着脸,对着伺候念儿的人说道:“日后太后来,不要让她进来,就说念儿不在。”

  宫人们应:“是,娘娘。”

  康平十年。

  念儿六岁,所有人都觉得她是个傻子,磕巴,养不回来了。

  但是在这一年,她却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变白了。

  一白遮三丑,她变成了个水灵灵的小孩。

  元池十分惊喜。

  抱着念儿说道:“我们的小公主真的是美人胚子。”

  念儿去年被封了公主。

  如今是宫内唯一的小公主。

  陈画屏看着念儿,点头道:“念儿确实是美人坯子,想来日后也是顶顶好看的。”

  念儿偷偷红了脸蛋,但是没有说话,在众人眼里她也依旧是个内向磕巴的小傻子。

  不过即便如此,元池还是让人给她启蒙了。

  即便是她不回复先生的话,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听着。

  从来不捣乱,也不和陈景照一样,撒泼打滚的气先生。

  元池觉得,这简直是是个乖宝宝。

  康平十一年春天,念儿做了件大事,就是写了一篇策论。

  那策论是今年科举的题目,先生将它拿来,本意是想给念儿讲解,却不想到了的时候,念儿已经写完了。

  七岁的念儿文笔稚嫩,比不上那些学生,但是能看出来,不是个傻子。

  甚至是个聪明的。

  这件事情被人禀报给了陈画屏。

  下了早朝,陈画屏来看念儿。

  母女二人在小房间里不知道说了什么,出来的时候,陈画屏脸上都是喜色。

  夜晚,她和元池相拥在一起,说道:“念儿那个孩子,我们一开始怕是走了眼。”

  元池拥着人,道:“当然是走了眼,念儿是最聪明漂亮的小公主了。”

  康平十二年的冬天,念儿开始说话,也不磕巴了。

  她像是一只蝴蝶,再慢慢的蜕变。

  八岁的念儿,成了正常无比的小孩子。

  陈画屏开始带着她看奏折了。

  念儿十岁的时候,太后病了一场。

  大病初愈,她让人去叫皇帝。

  陈画屏到了之后,她拉着陈画屏的手说了好多,从她小时候,说到了现在。

  陈画屏一言不发,但是她有种感觉,母后怕是不行了。

  这次即便是好了,但是身子骨也不行了。

  赵太后说到最后,又说:“你是母后最爱的孩子。”

  陈画屏闭眼,又睁开,说道:“儿臣和皇弟都是母后最爱的孩子。”

  赵太后看着她,点了点头,似是感叹的说了句:“民间有句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

  陈画屏想着:不对,虽然都是肉,但是也是不同的。

  赵太后最后还是说了那句话,她说:“你什么时候立皇太弟啊?”

  陈画屏也不吃惊,更不难过。

  她说:“母后再等等。”

  她说这话的之前,女太医,也就是江雨的徒弟告诉她,太后已经是油尽灯枯了,怕是没有两年了。

  康平十六年。

  赵太后病逝,死前拉着女儿的手,看着儿子说道:“你答应过母后,要,要立你弟弟为皇太弟的。”

  念儿跪在母皇母后身后,听着这话,心中想到那年这个祖母说自己是小傻子。

  她想,她一点也不傻,傻的是祖母。

  这几年女子大兴,母皇致力于前朝民间,提升女子的地位。

  如此一来,怎能会让男子继位。

  若是如此十年的心血不是付之东流了。

  皇祖母当真是傻了。

  陈画屏看着奄奄一息的母后,开口道:“母后记错了,儿臣和皇后有嫡女念儿,怎么轮得到皇太弟?”

  陈景照闻言看着这位皇姐。

  却发现皇姐看都没有看他一眼。

  他不由得抖了后背,心中想着皇姐还是那般可怕。

  赵太后最后也没有等到女儿立儿子为皇太弟。

  就那么病逝了。

  她病逝之后,陈景照的地位就尴尬起来。

  那日皇姐说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瞒着他,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个皇位与他无关。

  守孝三年,皇姐没有给他封王。

  他依旧是那个照皇子。

  三年之后。

  陈景照有了喜欢的姑娘,他也到了适婚的年纪,他去找了皇姐,他说:“我不想在京城了,皇姐给我封个王爷吧,三代削藩的那种,日后我不会回京。

  封地也不用多好。”

  陈画屏看着他,问道:“决定了吗,你在京中也许得到了不只是这些?”

  这是在试探。

  这两年,朝堂之中立储的风声又起来了。

  只是和当年不同的是,陈画屏身后不止有一个林相,她还有许多女官。

  这些人一定会支持念儿。

  但是也不是没有人支持陈景照这个遗腹子的。

  陈景照说:“我不如念儿。”

  这是实话,念儿已经不是小傻子了。

  她聪明机警,陈画屏甚至觉得她是第二个元池。

  若是下了圣旨,她就是名副其实,大陈的储君。

  陈画屏说:“既然如此,朕就答应你。”

  陈景照走了。

  离了京。

  她走第二日,陈画屏下旨,封念儿为皇太女。

  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朝堂上即便有波澜,但是也不多。

  立了皇太女后,陈画屏看着念儿,突然对元池说道:“还没有问过念儿喜欢男子还是女子。”

  立储之后,有人要给念儿说亲。

  陈画屏觉得太早,给压下去了。

  如今想起来,不由得好奇,她家念儿喜欢男子还是女子?

  作者有话说:

  所以念儿是攻还是江微末是攻?

  江微末:听说你小时候是傻子?

  念儿:怎么可能(双手叉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