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池回到了昌平帝那里的时候, 昌平帝正是刚刚和道士论完道。

  元池送走了道士,随后进了内殿。

  昌平帝刚刚服用了仙丹,脸上红润, 闭着眼睛靠在龙椅之上。

  元池站在一边,不一会儿, 常乐来说崔都督到了。

  这些日子, 崔正不知道忙于什么, 元池根本就没有看见他的面。

  只知道朝中变化, 一连好几个官员被抄家。

  其中或多或少的和皇后母族杨家沾亲带故。

  林相从来没有站队,又因为清正廉洁,皇上也没有动他的意思。

  元池知道林相和公主因为林嫔的原因, 私交甚好,甚至说的上是忘年交。

  只是林相一人终究是差了, 元池在想, 还能给公主筹集什么筹码。

  崔正每次入宫都是衣着华丽,元池不着痕迹的看着他那身衣服, 眼中一闪而过势在必得的光芒。

  崔正那套衣服,她从一开始就起了觊觎之心。

  既然成了宦官,又有谁不想做崔正那样的权宦。

  昌平帝每次服了丹药之后,人都是萎靡不振, 脑子也不清醒。

  崔正进来之后,他半天才反应过来身前站着的人是崔正。

  他没有避着元池, 直接问道:“崔正,朕让你做的事情,你做的如何了?”

  崔正道:“臣前几日一连抄了五家, 这五家皆和杨家沾亲带故。”

  皇帝今日上了早朝, 杨家的人, 都不如原先活跃了。

  相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朝堂后宫一体,皇后出了事情,杨家自然听见了风声。

  只是皇帝实在是雷厉风行,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杨家人还没有做好准备,身边的党派都被皇帝剪了一大半。

  崔正说道:“陛下可是还要继续,忠勇侯那里”

  皇帝看向崔正,崔正话到为止。

  皇帝沉思片刻,混浊的脑袋暂时还没有转过来。

  他想了半日忠勇侯是谁,后知后觉的想到,忠勇侯是他的五皇子的未婚妻的母家。

  若是没有意外,来年三月,他的五子,要和忠勇侯嫡女完婚。

  他说道:“忠勇侯最近可是还病着?”

  崔正道:“臣打探的是还病着,只是这病的真假,怕是不好说。”

  崔正本来就是白面书生的样子,他说的时候,配上阴恻的语气,就让人觉得又不是书生了。

  皇帝本来就多疑。

  知道皇后在自己身边安插人之后,已经做了好几次儿子造反梦了。

  如今忠勇侯长病不起,昌平帝更是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天大的阴谋。

  说不定这些都是老五和忠勇侯合起来骗他的,为的就是等他放松警惕,然后造反。

  皇帝道:“朕要下旨,让忠勇侯离京。”

  元池手动了动,心中将两个人的话磨碎了想,忠勇侯要是这个时候离京,那赵家小姐入京之后怕是毫无阻碍了,只是事情当真会那么顺利吗?

  皇帝垂垂老矣,朝堂后宫动荡。

  忠勇侯既然一开始用着重病的名义迟迟不离京,那就说明有事情要做,她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如今正是动荡的好时候,怎么可能听话的离京。

  元池不出声,静默的站着,。

  崔正道:“那陛下今日就拟旨?臣叫高柏来拟旨。”

  昌平帝点头。

  高柏很快拟旨,昌平帝责令忠勇侯今日收拾,三日后离京回到镇守之地。他将旨意给昌平帝看过之后,又盖上了玉玺。

  崔正看着皇上落章,又问道:“陛下,若是忠勇侯不接旨该如何?”

  忠勇侯进京,虽然没有带兵,但是带了亲卫。

  说是亲卫五百,但是崔正不信。

  监察院的人去抄文官的家倒是可以,可是抄忠勇侯的家,怕是不那么容易。

  昌平帝眼神混浊,他视线定格在崔正身上,随后说道:“这旨意先留着,你去五皇子那,告诉五皇子,说是朕不忍他独自一人在府中过年,年前一天,让他出府参加宫宴。”

  崔正眼睛闪过一丝了然,然后道:“是,陛下,那臣先告退。”

  元池站在昌平帝身边,看着昌平帝看着崔正的背影渐行渐远。

  昌平帝道:“扶朕起身。”

  元池给身边两个太监使眼色。立马有两个小太监上前扶住昌平帝。

  元池上前:“陛下要去哪里?”

  昌平帝本想着去赵妃那里,但是却听见元池说道:“上午钰嫔娘娘来了,说是六皇子想皇上了。”

  钰嫔在宫内虽然有个儿子,又是太后母族的人,但是不得太后亲近不说,又没有圣心。

  唯一能想的出来争宠的方式,就是用自己儿子。

  但是她不喜皇帝,所以很少主动来找昌平帝。

  这几日皇帝赏赐六皇子好些东西,钰嫔又见了崔正,原先那些没有起过的心思都起来了。

  她开始幻想自己儿子当了皇帝,自己是太后的风光。

  如今她不受宠又如何,她有儿子,只要儿子登基,那她就是摄政的皇太后。

  什么赵妃,皇后,五皇子,她可以通通不放在眼里,就连在母家,也能不被太后打压,能够抬得起头来。

  只是她想的虽好,但是崔正只是见过她一次,之后并没有来找她。

  钰嫔本来就是急迫的性子,渐渐慌了神,想着若是崔正不来找自己,那自己就去找皇上。

  她要向崔正证明,自己的儿子足够受皇上喜爱。

  只要崔正明确了扶持她儿子,那立储之事,她儿子就有了倚仗。

  再加上赵妃的势力,想必之后没有人能阻止她儿子成为储君。

  钰嫔心中早就觉得昌平帝这个老皇帝活不久了,原先不希望他死,是觉得皇位和自己儿子无缘,若是皇上死的太早,没人护着她们母子。

  可是现在,却巴不得皇帝早点死,最好立了她儿子当储君之后死才好。

  钰嫔的心思,元池不说是都知道,但是也知道了八成。

  钰嫔既然有心,她不介意推波助澜一把。

  反正是火上浇油的事,火势越大,岂不是越好。

  赵平带着人进京,军队在后,她自己提前一步到了公主府。

  本以为能直接见到公主,不想表妹身边的丫头说道:“公主殿内有人,表小姐不妨先等等。”

  江雨随着军队在京外驻守。

  赵平用了当初梁王的计策,将军队分散,不至于引人注目。

  不得不说,梁王虽然是乱臣贼子,但是身边的谋士还是有些脑子的,出的主意,也不错。

  赵平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

  此次来公主府的只有赵平一人。

  她不知道公主殿内有谁,也没有多想,本以为自己会等一会,却不想刚才让自己等着的丫头说道:“公主请表小姐进去。”

  公主府不似赵平想象的华丽,虽然庄重,但是和话本里金碧辉煌的样子差远了,赵平原先也看过话本,对于里面写的京城,也是向往,如今看来,也不过这样。

  她心想,京中也不似传说之中的繁华。

  还是她边关好。

  有牛羊马匹,有军队,有军功,怎么都比京城自在。

  赵平进屋就看见公主,公主身边站着一个人,背对着自己,穿的普通男子服饰,赵平想公主身边莫不是换人了,她还记得当初被自己为难的小太监。

  却不想,那男子听见声音转头,那雌雄莫辨的脸蛋露出来,让赵平一下子打消了心思。

  她公主表妹看来是对那小太监死心塌地,要不然也不能这么长时间了,身边都不换一个。

  赵平冲着陈画屏问礼。

  陈画屏摇头说道:“表姐不必如此,若是行礼,该是画屏对你行礼。”

  赵平挑眉,不知道公主是什么意思。

  她一向是心直口快,对方又是公主,赵平心里有什么话,直接就问。

  陈画屏道:“衢州,岐郡,梁洲三地皆是表姐所救,我自然要谢谢表姐,让百姓免去颠沛流离,战乱之苦。”

  她这话没有半分不对。

  衢州水运发达,但是自从梁王入内,水运全改成梁王私有,梁王不顾百姓,若不是赵平夺回了衢州,保住了岐郡,两地百姓怕是要受战乱之苦。

  赵平得胜许久,从来没有被人感谢过。

  如今听了公主一番话,她脸上没有了刚才随意的样子。

  她随机正色,抱拳说道:“古人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王叛乱,天下臣民,人人得而诛之,赵平所做之事,不过是臣民责任,公主言重了。”

  从上次岐郡一别,到如今京城相遇,赵平再没有叫过陈画屏表妹,如今两个人也不是表姐妹相处的样子。

  元池看着两人。

  只觉得相比于表妹,两人更像是君臣,

  她想,她一开始想的就是对的,

  其余皇子,人人都不比不过公主。

  公主胜于昌平帝,比得过所有皇子,帝王之位,公主当取而代之。

  她的公主,不适合做公主,适合当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