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限制!

你会说,这不是找死吗,不知道有法国大革命啊。

这就愚钝了吧。

吴王地为首的王族公室又不参加三级议会。

他的目的就是内部限制,妥协,让每个集团都不敢任意妄为。

没办法,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权力只会越来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上,这很容易导致权力失衡,最终出现霍光,董卓和曹操那样的权臣。这对于国家并非好事。

此时的吴国,蒸蒸日上,要做的就是“稳”。

哪怕不进取,也比冒进强一百倍。

就好像某个亿万富翁的儿子继承了家业,混吃等死,可能一辈子花不完,跑去投资创业,反而会突然一贫如洗。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吴国“降低”破产风险。

至于三大阶级矛盾尖锐化。

如果能从议会里面看出来,他们王室还有办法调节,就怕秦始皇那种,明明坐在火药桶上面,却偏偏继续作死。

这和他穿越时候的夫差十三年,何其相似啊。

一直在争霸的夫差,不顾民生凋敝的在作死的路上,一骑绝尘。

由于不管是,选了谁参加“三级会议”对他而言,都无所谓。

因为根据制定的“流程”。

三级议会的议员也需要宣誓效忠吴王,效忠吴国。

正如他阐述的“三级议会必须尽可能代表更多数人。不能只代表一小部分人。所以,根据身份,参加不同等级的选举,最终参加“三级议会”。

三级议会,就是后来的“国会”模式。

内部实际上分为常设的“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众议院两个组织。

吴王地害怕他们又和之前的元老院一样,只代表一小部分人。

所以人数被扩大了。

但是考虑到国家赋税难以承担人数众多的议员开支。

于是不得不把人数众多的“众议院”按照五大州的划分,组建分布在五大州的“州级众议院”。只有参议院的50多名,平均每个郡两名议员,驻守在黄金台为核心的“议会广场”。

这明显和现代制度不一样,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从这里看,五州众议院何尝不是五大州的“参议院”。

他们合起来,就是吴国的“全国众议院”。但由于日常没有多少事情。

所以留在老家,监督州,郡,县官员,反而更有作用。

吴王地很有耐心下,下半个月,吴国三级议会宣布成立,吴国参议院宣布成立,吴国众议院成立。然后是授权下的徐州议会成立,扬州议会成立,荆州议会成立,豫州议会成立,益州议会成立。

然后开赴各州。他们还要修改即将刊发全国的《新刑法》《新民法》!

吴王地坚持下,吴国的三级议会采取“村级直选”模式。

也就是全国各村每年冬天选出两名代表参加三级议会选举。

成功的,吴王地授予“议员”官职和俸禄。

失败的,会议结束后就各回各家。

而吴王地也一再强调“刺史府是代表国君监督地方官员们。那么各州议会议员,就是代表国民监督官员,可以质询,弹劾各地官员。

并且拥有独立的司法豁免权。谋杀议员等同于杀官造反!”

“以后两年选举一次,他们来一次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次民告官的权力。我们只需要限制他们的任期,防止他们长期把持某个地方的议员职务,导致议员监督,形同虚设。”

王孙雒幸好有之前“元老院”的设定的经验,整个体系设置难免加入了他大量想法。

这一次改版的“三级议会”。本质上是放大版本的元老院。

“如此也能解决一定地方上官员,权柄太大,山高皇帝远的肆无忌惮。”王孙雒还是能感觉到这套制度的好处。

那就是给普通人一次入京弹劾,说话的权力。

这中间,只要确保锦衣卫和其他部门监督下,这些地方的议员不会被截杀。

如果出现被截杀或者失踪的事情。

呵呵,就等于和尚头子的虱子,明摆着有事情。

这个时候,御史台,大理寺,六扇门,锦衣卫估计都会跑过去定点爆破。

坏处也有,那就是国君在内所有官员的权力,都会被参议院,众议院代表的“阶层代表”制定的律法限制住。

这也是吴王地又意味着。

像吴王夫差那样独断专行固然很爽。

但特么出了事,当亡国之君,挨骂的也是他。

更何况是,上辈子只是群演的他,也没那么多野心。

能衣食无忧,醉卧美人膝。他就觉得很爽了。

无限的权力,意味着无限的责任。

他还真的有点害怕。没有爸爸妈妈管着的孩子,一旦走了歪路,扭都拗不过来。

反而是在约定成俗的体系下,去独裁,去掌权。

他反而还没那么多担心。

最关键,这个时候的议员们,也没有胆子制定一堆,故意为难他的法律。

更没有人敢提出“君主立宪制”。

哪怕有,估计也得等他挂了以后,他后代出了不中用的人掌权以后。

才会有人胆肥了。

有了“三级议会”的出现。

王孙雒在说服“吴王地”默许后。

还是给他自己“身后事”确权。

年岁已经不小的他,已经越发感觉力不从心。

他见识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和吴王地三代君王的起起伏伏。

实在是怕了。

前期英明神武,后期昏庸残暴的国君,一连出了两个。

也由不得他和胥门巢,展如等受害者一样。

想方设法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

可以说如果说吴王地只是有想法,还不着急,毕竟他还不到40岁,年富力强的时候。

但王孙雒不行啊。

人家已经60多了。已经是知天命的岁数了。

他不确定还能不能等20年

但他一定要在不触碰吴王地逆鳞的前提下。

尽可能帮助“吴国”排雷。

实际上不仅仅是他,公孙雄,公叔山等宗室也都有这种担忧和顾虑。

越有本事的国君,对国家破坏力越恐怖。

他们可能不知道唐玄宗,前面20年是个好皇帝,后面20年,一堆破事把大唐帝国整崩溃了。

如果知道,估计下手更狠。

160 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