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92章 定都洛阳

92 定都洛阳

河南中部,洛阳洛水之滨,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按照这个取名的逻辑,洛阳位于洛水之北建城。

此时,已经四次迁都的吴王地,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迁都。“太子,你知道为什么要定都洛阳吗?”

太子安道:“洛阳不仅仅辅控豫州九郡,而且位居中原中心,可以更好地控制,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天下。虽然我们极力开发南方,但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原地区经济全国第一,人口全国第一,是华夏精华所在。”

虽然,迁都很不方便,还会平白多出大量开支,但是为了方便控制中原,尤其是华北平原产粮区,他们不得不如此。

你会说开封,陈郡不一样,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原因,

洛阳北有黄河,邙山天险,西有函谷关,东有虎牢关,旋门关,南有嵩山山脉,西有肴山和秦岭。

这都是因为洛阳刚好位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关键地区。在这里定都,可以比较轻松借助地利,构建首都防御体系。这一点宋朝定都开封,就很被动。

这也是吴王地极力防止的。

“虽然现在洛阳位于前线,但我们只要修缮好以洛阳八关为核心的防御体系,屯兵十万,即可自保。”所谓洛阳八关,就是西部的函谷关,南部的伊阙关,轘辕关(huanyuanguan),大谷关,广成关,东部的旋门关,北门黄河之滨,还有孟津和小孟津两大天险。

防守成本可要比陈郡可控多了。

吴王地已经从吴国最初首都姑苏城,搬到金陵,再搬到寿春,再搬到陈郡,现在搬到了洛阳,一路从长江流域下游的支流苏州河,打到了黄河支流洛水之滨。为了防止功亏一篑,他不断反复和他的继承人太子安阐述这种迁都的好处。

然而,刚刚完成迁都,最大的好处就来了。

“急报,晋阳大战,决出胜负,智伯瑶水淹三军。晋军主力全军覆没。”

“传旨,立即召开朝会。”

随后,毫无疑问,免得这种天赐良机。

张道衍在内的所有人都毫无疑问的高举统一大旗。

“传令,相国张道衍为西路军主帅,从洛阳发兵,直取智邑,安邑,平阳,新绛,一举灭晋。”随后又对太子安道:“太子,你统帅东路,直取河北,为吴国拿下冀州。寡人任命你为第一任冀州牧,执掌冀州诸郡,军政大权,务必为寡人,夺取河北。法正,公孙信,你二人为东路军副帅。立即点兵,连夜出发,切不可贻误战机。”

一次朝会,刚刚缓过劲的吴国,犹如闻到腥味的豺狼恶虎。立即扑向门户大开的晋国。

战争的进度,出人意料的迅猛。

智果看着智邑那点老弱病残,免得来势汹汹的十万吴军精锐,毫不犹豫选择投降。

类似情况在新绛,在安邑,反复上演。

无数人害怕投降慢了,又被张道衍下令屠城。

就连逃回更北部的平阳的韩虎,也毫不犹豫选择弃城,带着族人和愿意跟随的私兵,连夜逃入秦国。

时间抵达十月底,西路军横扫汾河平原,抵抗最坚决的居然是连夜收拾万余溃军,逃到新田的智伯瑶。

不仅仅是他,还有晋出公姬凿,也带着小朝廷搬到了这里。

其实这里是晋国陪都,城池很是高大。

免得智伯瑶的拼死抵抗。

张道衍毫不犹豫选择强攻。

一如历下之战的强攻。

络绎不绝的吴军蜂拥而上,人数不仅仅少,还很疲惫的晋军,很快在神棍张道衍“天灵灵,地灵灵”一声雷鸣下,城门洞开。

被烈性火药炸飞天的城门,再也支撑不住,吴军精锐蜂拥而入。抵抗一二后,智伯瑶让姬凿出去投降,自己选择自杀,然后让家奴焚烧自己的府邸,防止吴军毁坏自己的尸身。

看着面目全非的智伯府邸,张道衍也没想到,智伯瑶,他居然如此轻松就战胜了。

相比起他还遇到了智伯瑶的抵抗。

另一边的太子安统帅的十二万大军,几乎如入无人之境。

中牟,邯郸,常山,几乎是一路横推的易水之畔。

再过去,就是燕国的领地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吴军,盘踞河间的田盘,胆战心惊,常山郡西北的中山国,也连夜称臣纳贡。

“军师,现在怎么办,我齐国恐怕难以苟延残喘。”

范蠡苦笑,如今,智伯瑶和赵无恤玩脱了,直接导致晋国崩溃。便宜了虎视眈眈的吴国。

这块肥肉,我们谁先去抢,都要挨揍。没看见赵无恤连晋阳,雁门关都不要了,连夜带着族人迁到了代郡。就是在保留元气,意图东山再起。

“那我们该怎么办?要么对太子安痛下杀手,突袭他。但成功率很低。而且吴王地不缺儿子,死了个太子安,还有个太子定,太子结。但我们肯定会面临吴国的疯狂报复。

我们还是尽快图谋去外东北找一块地盘,意图东山再起。”由于吴国早就刊发了亚洲地图,所以后来朝鲜半岛等地,其他各国统治者也是能看得到的、

很明显,范蠡等人见国内已经无路可走,就意图帮助田盘,逃到朝鲜建国。不然以吴国君臣喜欢斩草除根的特点,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没几个能活着离开吴国的天下。

所以,当太子安以邯郸为都,设立邯郸郡,清河郡,常山郡,以及豫北地区的河内郡四个直辖郡。除此外,臣服的中山国和卫国,也属于他的冀州牧府管辖。

面对两路军的高歌猛进,吴国朝堂并没有太多意外。

甚至率领水师听江的都督徐承,轻松占据洪水退去的晋阳。

也没有让人太震惊。

无数还存在的诸侯,都没想到,最强的晋国,抵抗意志居然还不如齐国顽强,甚至不如宋国坚挺。

就这么出人意料的崩溃了。

被他们盘剥过甚的晋国百姓,堪称夹道欢迎吴军的入主。这可不仅仅是吴国“缴枪不杀”

的口号,还有他们宣传的“统一后,就没有年复一年的内战了”。并且以南方为例,原来吴楚争霸,打了多少年啊。现在统一后,已经多年没有战争了。百姓也过的相对富裕。反而是北方,人口在密集,土地再肥沃,也扛不住没完没了的内战消耗啊。

晋国灭亡后,天下局势豁然开朗。

把首都搬迁到洛阳的吴国朝堂,借助离得近的优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就陆续选贤任能,组建河北冀州和山西并州两大本部,设刺史府和诸郡太守府和都尉府。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是完成到任工作,紧接着开始登记造册,重新分配土地,因为战乱,女多男少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吴王地特别命令就是允许女子独立开户。

是的,原来不论是什么情况,女性都是不能独立开户的,他们需要依附在父亲或者丈夫,又或者儿子为户主的户籍下,进行立户。最大的问题,不是她们没办法独立劳作,耕种土地,而是没办法服兵役,纳税她们可以,但当兵冲锋陷阵,怎么办?

哪怕农村妇女一样勇敢,但天然体力体能的劣势,也导致这种娘子军的战斗力,很容易拉胯。

因此,冀州和并州的户籍,是“特赦无需服兵役,但需要交一笔代兵役钱,也就是‘庸'”。

这是吴王地确保,把所有人河北山西的“贫富差距”重新拉到一条水平线的必然结果。

所有人分一样多的土地,分管一样多的山区林地。

部分因为战争,人口缺失严重的地区,还可以进行郡内人口迁移,甚至是州内人口迁移变更。确保土地按照新标准,足够每户分配。

为了准备来年开春农耕,所以各地官员和百姓异常忙碌。而镇守两州的吴国正规军,也在忙着镇压反抗吴国新政的旧地主,旧贵族。

太子安还想仁义一把,可惜,吴王地的诏令直接到了法正和冯布手上“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这八个字,已经说明了吴王和洛阳朝堂的意思。

随后在太子安目瞪口呆下,原本就缺人口的冀州,一夜之间坑杀了六万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男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被锦衣卫,东厂,军方查到了“密谋造反”。

吴王地可不是秦始皇,他的特务组织,无处不在。

而且为了避免出现,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他选择先下手为强。

这个春天来临前,有超过十万人,被吴国军民政府清算。无一例外,都被坑杀。好处就是,两州各郡的行政效率,立即快了一百倍。因为很多旧官员,因为抵制新政,直接全家被诛杀。人家压根不跟你讲证据,只要你抵制,就是反对吴国,反对陛下,格杀勿论,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