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从赤壁之战开始平步青云>第191章 掐着点来的文聘

风沙捂红了这个憨厚汉子的脸颊,急促的呼吸喷出来便会在面前形成一团白雾。

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神色却格外的精神。

和先前驻守鄂王城时相比,他眉宇间好似始终散不去的愁绪没了。

重新回归到斥候的行列,虽然看着疲惫,但王义似乎也活过来了。

“不恨我?”刘启将稍微有些冰凉的双手,凑到了篝火盘古,淡淡笑了一下,问道。

王义咧嘴笑了起来,摇头说道:“府君,我犯了错就应该挨罚,怎敢恨你?况且,末将其实一直觉得自己这能力根本不足以担任戍守一城的重任。”

听到这话,刘启的眉梢顿时扬了起来,“滚犊子,给你机会你不中用,还你自己觉得,你要觉得你有那个能力。你自己都在贬低自己,你让别人怎么给你安排事情?你还怎么统御下属?”

“末将……知错。”王义的脑袋低了下来。

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

在他看来,他的这个说法,应该算是有自知之明才对。

本来就没把握的事情,强行给自己撑着一口气说能办到,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文聘到了何处?”刘启不怒而威的眼神在王义身上一扫而过,沉声问道。

王义连忙收起心里那点小嘀咕,顿首说道:“回府君,不足二十里,日落时分应该会到。”

“去吧。”刘启挥了挥手。

“喏!”

文聘的到来简直比计划好的还要精准。

很多计划好的事情都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偏差,可文聘几乎是掐着点来的。

他刚刚收到乌林大败的消息,大军才刚刚落下营盘,这小子就来了。

这点掐的,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日头斑驳的光影从林子里缓缓落了下去,文聘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林子的那头。

浩浩荡荡,不见边际。

刘启收回目光,将屁股挪了挪,转身面对向了面前的篝火。

刚刚略懂中医的齐毦给他从林子里薅了一把佛手,煮了一锅茶。

他说这玩意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还是什么的作用,总之好像好处挺多的。

在没病的时候,刘启并不在意药材的功效,只要不难喝就成。

穿着一身破旧铁甲的文聘独身一人从远处走了过来,他的大军正在一侧就地安营。

“文聘拜见都督,奉丞相军令,特来报道。”

文聘立在篝火的另外一侧,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冲刘启抱拳喊道。

刘启如今的身份是江夏太守破虏将军领兵马前部督。

前部督只是战时临时的加官,以便刘启节制文聘这一路兵马。

“文将军要是不嫌弃,坐着说吧。”刘启抬手指了指搁在他旁边的木墩子。

这是将士们搭建营寨时锯下来的余头,也是现在篝火的材料。

文聘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都督说笑了,都督都可安然就座的地方,我怎会有嫌弃之意?”

“文将军来的好像有点儿巧啊,你说是吧?”刘启面带淡笑,轻飘飘问道。

文聘眉头轻蹙,“都督,可是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吗?”

刘启这句话,让他听出来一丝不太对的苗头。

“文将军尚未接到前线战报?”刘启将一根长得歪瓜裂枣的树桩子扔进了篝火中,随口问道。

文聘摇了摇头,“末将一路急行军而来,暂时并没有接到任何的战报。”

“丞相于乌林大败,兵马如今已撤回了江陵。”刘启用木棍挑动着面前的篝火,好叫它烧得更旺一些,一边淡淡说道,“江东的兵马已经杀入了荆州,占据了华容、夏口一代。”

文聘的表情顿时跟遭了雷击一般,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丞相这一败可算是前功尽弃啊!”

“先前蒋干那厮曾写信向我炫耀,还说若此役定,他的功劳便可与都督比肩。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些不太踏实的感觉,没曾想,竟真的成了事实。”

“你还与蒋干有些交情?”刘启有些诧异的问道。

文聘嘴角带着一丝轻嘲,低笑了一声,说道:“其实不算是交情,我先前欲杀一个丧尽天良的家伙,蒋干受那人之托曾来见过我,以诡辩之道为那人开脱。”

“结果如何?”刘启问道。

“我若不讲道理,他有再好的辩术也无济于事,那人我杀了,蒋干也被我给羞辱了一顿。”文聘哂笑说道,“不过这个人倒是挺有意思的,被羞辱之后,居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大肆宣扬我的美名,说我恪尽职守,执法公正,丝毫不为钱财所动。”

“我怎么听着有几分刻意套近乎之意?”刘启问道。

文聘笑道:“都督猜的可是一点也没错,他的确是借机跟我套近乎,欲在长沙谋个差事。”

“这个人,在末将看来,更像小人。他的辩术不讲仁义礼智,更多的是歪理邪说,一通引经据典,张罗律令,其目的不是为了权便是为了钱。”

“前番他写信给我的目的,是觉得我们同为荆楚士人,应当互相帮助,以后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这官还没当上呢,他就已经惦记着利用曾经那书面之缘拉上盟友了。”

“他现在肯定来不及做这些想法了,你说他是小人,可我现在觉得他比小人更可恶。”刘启笑道,“周瑜本就有意利用他,而他显然也想极力的促成此事,在曹丞相面前放大话,编了一些谎言,这才让曹操下定了决心相信周瑜真的愿意投降。”

以曹操的脾气,现在大概率已经送蒋干归西了。

蒋干这个人,真正出名的只有一个成语——蒋干盗书。

在这个故事里,他所扮演的却是一个被戏弄的小丑角色。

真实的蒋干善诡辩之道,以辩术独步江淮之间,鲜有人是他的对手。

这是他扬在外面的名声。

曹操麾下谋士多如牛毛,他此番特意挑了蒋干做这游说的事情,明显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蒋干为九江人,与周瑜算是半个同乡,且先前就有一些往来。

曹操最近急于求成的毛病明显又犯了,而蒋干又想借机干个功成名就的大事,刻意将此事做成了完美的局面,于是乎他们两个都称心了,但也很顺理成章的败了。

其实老曹这一次败的是真不冤。

贾诩、陈群那么多能干的谋士景随左右,他却独独信了个蒋干,这能怪得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