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计划即将开始, 宋问声的保密程度提到最高。

  身后加上胡彪直接有四个警卫员负责他的安全,暗地里还有很多暗子。

  委员会还下派了两到三个助理来辅助他,如果需要走什么特殊渠道可以咨询他们。

  现在所有合规格的人才全部被整理成册交到宋问声的手上。

  宋问声要浏览他们的资料,决定征不征召这个人。

  一周之内, 宋问声审核了近两千人的材料, 被他选中的有六百多人。

  他的助理会通过一些渠道把这些人聚齐。

  方匀那边也将宿舍翻修完毕, 完全可以容纳下这几百号人。

  后来签了保密协议同意前来的,只有四百多号人, 这也已经足够了。

  为了配合他们,附近的电厂将会直接对他们的供电负责。

  有些人到组的时候,宋问声没有直接出来,而是观察着他们。

  欧蓝今年已经快四十了, 刚刚升任了副教授,他自认为天资一般, 也没有什么师门,所以从不搞幺蛾子,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研究。

  没想到突然间有一天他被征召了!

  保密级别的项目研究,在那之前,他完全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但是既然是国家需要他, 那他愿意挺身而出!

  他过来的时候,宋问声已经开始正式启动实验了, 时间不等人。

  后面来的这批人进来之后,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 才知道他们这个宏达的计划是什么。

  那是由诺奖得主宋问声牵头的秘密攻克任务, 旨在研发可控核聚变。

  欧蓝这才知道, 为什么上头来得这么着急, 保密级别这么高。

  真的要搞可控核聚变了!

  人造太阳!这是一件让人多么向往的事情啊!

  他还不知道有更加夸张的事情呢, 宋问声不仅要弄人造太阳,还算常温造!

  关于整个实验的实验路线,他们这些人不不可能全盘知道的,只有最上头那几个人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丧心病狂」的计划!

  下面的人也不是全都签了保密协议,毕竟有很多零件是要外包的,合作的当然都是知根知底的红色企业。

  这些人是按照保密级别的不同来签署,只有核心才会签署级别最高的保密协议。

  整个可控核聚变总共有六七十个小组,也就意味着有六七十处地方需要攻克。

  他选定的所有人到达之后,他也直接住在了这里,恐怕项目完成之前,他都不会离开,除非真的有很严重的事情。

  首先他们进行的是仿星器的试运行,现在的仿星器还是热核聚变,他们需要通过一个试运行来观察这台仿星器的一切。

  在这个期间,宋问声开始下达任务。

  彭院士是一名在磁约束等离子体领域很有研究的老教授,这回他被征召进来,重点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宋问声也会跟着他一起,在那份材料里,磁约束也是一个难点,但是未来的人已经知道如何巧妙的约束这些等离子体。

  这一切都和宋问声之前发表在PRL上的论文息息相关。

  虽然他只是阐述了在飞行航天器上如何利用等离子体流体,但是也可以在这里应用。

  那份未来的资料只能给宋问声提供一定的灵感,并不能完全应用,因为他们不是利用仿星器进行改造的。

  结合资料以及自己的想法,宋问声设计出一个巧妙的结构,即初始的时候使氘氚聚变,这个时候使需要大量的电力,聚变产生的等离子流体经过一个复杂的装置转换,ABF磁动约束等离子体产生后积聚的等离子体流。

  这个启动约束又和湍流有一定的关系。

  正巧这些都是宋问声研究的领域。

  而核聚变产生的等离子体流会导致第一壁材料收到辐照,材料会发生不平的肿胀,导致实验无法长时间运行。

  真巧,材料这方面也是他擅长的,而且还有系统提供给他的资料。

  至关重要的还有Al控制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实时恰当的调整可控核聚变装置,保障装置的长时间运行。

  这些都急不了,需要他慢慢的来。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谢冠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有些孤独,他通过系统在观察宋问声,可有时候总觉得光看使不够的,还想让宋问声出现在他面前,说说话。

  他摇摇头,把关于霍奇猜想的论文投了出去,还是《数学新进展》,想必有了这篇论文,他能够追得更快了一些了吧?

  他的进展顺利,宋问声这边的进展也很顺利,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就突破了磁约束的问题,设计的结构很好的将损坏降到最低,而替换的第一壁材料的抗辐照和腐蚀性能很好。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第一壁在没有出现很大的情况下,核聚变装置可以持续一年,才更换这个部位,当然还是会固定时间检修的。

  比之前用一次就要更换一次进步巨大。

  之前说过仿星器的外围看起来像一个扭曲的发圈,那是一个由外部线圈组成的环形磁笼,宋问声和彭院士设计的结构也正是利用了这个环形磁笼。

  虽然他们现在解决了磁约束的问题,但是具体什么情况,还是要上马一试。

  但是仿星器是一个整体,而冷核聚变的温度不高,他们设计的这个ABF磁约束里头的材料可承受温度也不会太高。

  因此他们还要在整体上寻求一些突破,才能上马验证在实际情况当中,ABF的真正效用。

  Al系统的研发在宋问声给他们规划的正确路线之下,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

  当初为了给Al系统找到研发人才,宋问声可谓是煞费苦心。

  然后开始挥起锄头挖宁院长的墙角。

  宁院长就是合城等离子体研究所的所长。

  当时宋问声提出他们的装置有问题,宁所长后来带着人检修,还好好的感谢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要是来合城一定让自己做东。

  没想到,做东还没机会,宋问声倒是勤快的挥舞锄头,把他们开发Al系统的核心人员征召了一半过来。

  想也不用想,宁院长肯定在那边气得跳脚。

  但是宋问声觉得很香。

  成熟的技术团队之间互相配合是有加成的。

  每天,宋问声都会去看看他们的工作情况,他美滋滋的看着他们配合默契。

  现在的难点就剩下一个问题,要如何使这些氘氚发生聚变。

  热核聚变实验并不是直接使用氘氚,而是灌入氢气,在一点多亿的高温还有一定条件的高压下,变成等离子态,使得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这个时候原子核才能自由移动,发生接触,还要持续加温,使得他们发生碰撞,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

  在冷核聚变的设计当中,宋问声结合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打算使用电解重水的方法,但是要达到聚变的程度,还需要加入一种催化剂。

  真巧,催化剂也是他的拿手领域。

  这种催化剂,宋问声早就设想好了,那是一种钯锌镐的混合氧化物。(2)

  但是其中有技术难度,就是电解的时候之后,需要在一种临近真空的状态当中,使得电子处在真空当中,真空当中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他们需要的稳定的能量就是从这里来,只要得到了能量,要转化成为电能就简单得多了。

  要如何得到能量呢?

  还需要建造一个人为的挠场,挠场的存在,可以不断给原子核加速,使原子核克服库仑位势垒,从而产生核聚变。(2)

  这里有几个技术难处,那就是电解可能会产生气体,要如何使得它们时刻稳定的保持在临近真空或者真空的状态?

  这些难题是宋问声有时候都不一定能马上解决的,哪怕他有了系统给的技术。

  但是那是商业化的小型化核聚变方案,和他们用仿星器改造过来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不一样的。

  宋问声只能尝试着慢慢逆推。

  在逆推的过程当中,他还自己归纳出了一些物理现象,总结出了这背后的基础理论。

  比如说等离子体的湍流现象。

  这些东西,他放在了内网,整个项目组都可以下载来看。

  越看他们就越是敬佩这个男人。

  他看上去年轻,可早就开始承担重任,每天出来最早的是他,回去最晚的是他,他还要时时关心科研人员的心理、身体,还要查看项目进度,还要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还要调解争执……总之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干。

  这样一来,前段时间有了些肉的宋问声,又迅速瘦了下去。

  严彩娟那是看在眼里,心里也很心疼,她也有一个儿子,比宋问声小点,可是还是天天在外头野,宋问声也不过才26、27,心里总是装着家国大事。

  她做不了太多,只能在吃的上尽量弄些宋问声喜欢的。

  其实宋问声早就预料到了,但是在系统升级之后,他总是有些急迫感,像是后头有人催着他去干什么一般。

  倘若他要是歇下了,好像……几幅画面突然间闪过他的脑子里,很快就消失不见。

  那几幅画面好像是一个世界经历了末日一样的浩劫,高楼塌陷,车辆被随意丢弃,火焰在路边纵情燃烧,街上到处都堆积着尸体,蚊蝇欢乐的享受着盛宴。

  这是什么?

  作者有话说:

  (1)来自于搜狗百科;

  (2)来自于《冷核聚变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讨论》,刘洋;

  (3)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在2022-08-28 20:52:03-2022-08-29 23:15: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予以 10瓶;buceng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