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好友【完结】>第78章 系心2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四月山桃花将谢之时,奉玄去了华胥峰,为故去的琵琶师雷执一扫了墓。五月白昼渐长,怀风散人回了隐机观。六月进入雷斋月,隐机观闭观。蝉鸣声里暑气渐起,七月八月太阳刺眼,奉玄只能经常待在室内。七八月过去,九月的凉风吹暗了太阳,天气隐隐有入秋之势,奉玄的眼睛已无大碍,不再因为看见太阳就会流泪。

  入秋之后,佛子从长安向奉玄寄了一幅画,奉玄在堂庭山上抄了两个月道经。九真山道门重修前朝道藏,找不到道藏目录中写着的《郁冥经》《灵书紫文》等等经文,向堂庭山道门求书。奉玄眼睛转好,每日净手焚香,手抄了两份堂庭山收藏的《灵书紫文》。《灵书紫文》共二十一卷,奉玄抄了两份,实实在在抄了四十二卷书,每一卷都由师兄、师父一一校对过。抄成的书一份送给九真山道门,由九真山道门收藏;一份留作校对底本,由他兰成师姑带去九真山,与其他道门收藏的《灵书紫文》互相校对,然后再带回隐机观。

  十月过半,佛子来了堂庭山。他自泗州来,知道奉玄不会收贵重的礼物,就从泗州给奉玄带了一个有趣的小罐子:泗州宿豫郡一带出产佛手、香橼和柚子,郡人在吃柚子时往往不直接剥皮吃,而是先掏出柚子肉,留下一个完整的柚子皮,趁新鲜的柚子皮还没变干时把柚子皮箍成罐子的形状,等柚子皮风干,就能得到一个柚子壳罐子——柚子皮不算珍贵的东西,好看的柚子壳小罐子却很少见,佛子给奉玄带了一个模样可爱的柚子壳小罐子,小罐子里装了泗州的云腴香茶。

  佛子是和两个家仆一起来的堂庭山,他没有亲自上山,在山下托人将信带给奉玄。奉玄收下信和柚子壳小罐子,第二天就下山了。

  佛子在寒山道上等奉玄。

  奉玄一眼就看见了佛子,佛子似乎长高了。佛子身边站着一个人,不是贺兰奢——那人比贺兰奢个子矮,戴着帷帽,奉玄不认识他。那人对佛子说:“第五兄,你的好友来了。”

  奉玄有大半年没和佛子见面,二人再见,不知为什么,竟然觉得生疏了。奉玄并不希望也没有想到佛子会和其他人一起等他,他不希望多出来一个人,他叫佛子:“第五兄。”他叫佛子第五兄,不叫五岐兄了。

  犹豫了片刻,佛子冷淡地说:“奉玄兄。”

  在佛子身边站着的那人对奉玄施了一个叉手礼,说:“小道长安好。我叫陈椿年,是泗州都梁人,家父时任幽州海柔郡郡守。我要去找父亲,路上要与你们同行,打扰了。”

  奉玄还礼,道:“善信安好。”奉玄见过裴昙穿男装,看见陈椿年,觉得他不像是少年郎,倒像是裴昙一般穿着男装的女郎,所以没称“郎君”,只叫了一声“善信”。隆正年间,许朝衣饰大胆华丽,女郎常穿男装,圆领袍一时成为了男女都能穿的衣服,那时京洛儿郎也披女子才穿的锦缎宽袖袍,一时成为风尚。乾佑以后,男子披宽袖锦袍的风气渐渐消下去了,女子出行在外,多有不便,还常常作男儿装扮。

  陈椿年似乎在帷帽后笑了一下,对奉玄说:“小道长,我送你的见面礼,那个柚子罐子,你觉得怎么样?”

  奉玄以为柚子壳小罐子是佛子送他的,他有焚香的习惯,手上收着一些香木,他本来带了一块连山沉香作为那一小罐茶叶的回礼,现在听陈椿年说是罐子他选的,忽然不太想回礼了,甚至想转身回山把那个罐子拿出自己的屋子。陈椿年的话让奉玄觉得自己的心里像是卡了一块小石子,虽然不疼,却闷闷的,不太好受。原来佛子无心,他自作多情,他说:“我没想到是善信送的。善信有心了,多谢。”

  佛子忽然说:“东西是我送的,我不认识他。”

  陈椿年说:“不认识没关系,现在就认识了。”

  佛子一句“我不认识他”,让奉玄迷惑——他不知道佛子和陈椿年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佛子既然不认识陈椿年,为什么陈椿年跟着他?

  奉玄犹豫了片刻,对陈椿年说:“娘子到底是谁?”

  陈椿年不否认自己是个女郎,答奉玄说:“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天底下名实不符的人太多,一一追究起来,不免麻烦。我说自己叫陈椿年,小道长就这样称呼我即可。”

  奉玄说:“昙姐。”

  陈椿年摘了帷帽——果然是裴昙。

  裴昙被奉玄戳破身份后,对佛子行了一礼,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声音,说:“第五公子,闻名不如见面,我今日亲自见你,你不如猜猜我的身份?”

  裴昙让佛子猜她的身份,奉玄这才信了佛子说“我不认识他”是真的不认识。奉玄和佛子之间的气氛冷淡而尴尬:

  奉玄没认出来裴昙时,以为她是佛子的朋友,因为佛子突然带了朋友,疏离地叫了佛子一声“第五兄”。

  佛子在山下遇到“陈椿年”,他对佛子说自己也是奉玄的朋友,也在等奉玄下山,所以佛子没有拒绝让他和自己一起等奉玄。佛子见到奉玄,本来想问奉玄眼睛如何了,听见奉玄叫自己“第五兄”,以为奉玄因为和陈椿年更亲近,有意回避自己,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奉玄兄”。

  裴昙一次耍了两个人。佛子还礼,对裴昙说:“娘子有礼。娘子自称是海柔郡守之子,我只以为你是郡守的家人,我轻信你,错误在我。娘子说认识奉玄,约好与奉玄看海,我想我还是轻信了你,和奉玄有约的人只是我,娘子应该只是知道我和奉玄有约罢了。娘子说话时带有南音,想必曾在建业长住,除此之外,我猜不出娘子的身份。”

  裴昙笑了笑,说:“公子恕罪。我姓裴,单名一个昙字,家籍当涂,确实是南人,宣德郡守是我舅父。我与奉玄没有什么约定,他曾说和他的好友约好去看海,我猜出你是他的好友,骗你罢了,我既然骗了公子,就应当道歉。我昨日就认出了公子:一则,我昨日在镇上见公子时,闻到公子身上有新鲜佛手的香气,幽州南临泗州,泗州盛产佛手,所以我猜公子从泗州来。二则,公子带了泗州的柚子壳罐子要送给奉玄,那罐子很精致,不是寻常人能获得的,所以我又猜公子一定与奉玄关系亲密,关系寻常的朋友何必在一件小东西上如此费心呢。三则,我知道魏国公的封地正在泗州,又听说国公夫人常常由外孙陪着在封地消夏,九月才会回长安。我年初在长安见崔伯玉,伯玉哥对魏国公说:‘贵外孙姿容清美,使阿谢年少振袖,亦不过如此’①——公子相貌不俗,骑术过人,既从泗州来,那我不知道除了魏国公的外孙、第五家的阿岐,公子还能是谁。”

  佛子说:“伯玉兄过誉,娘子眼力心力过人。”

  裴昙和佛子口中的“伯玉”正是崔琬,伯玉是崔琬的字,裴昙与崔琬也算得上是亲戚,年幼时就已相识。裴昙替崔琬夸人,既然夸了一个,也不忘另一个,她对佛子说:“伯玉之言,名实相符——家中闲聊时,我说我认得奉玄,他说他也认得,脱口说出‘神仙中人’,第五公子若是承认伯玉这话说得没错,就不必自谦;第五公子说我,确实是谬赞了。骗你是我不对,我太过无聊,有心骗你,你心系奉玄,所以大意了。”

  裴昙生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奉玄体会过她的可怕之处——奉玄第一次见裴昙时,裴昙直接叫他“郡王”,诈得他心跳欲停、头皮发麻。奉玄问裴昙:“昙姐怎么在这儿?”

  裴昙说:“我本来约好了十一月见你师姐,现在得了闲,就提前来了,没想到进镇后遇见了第五公子,觉得他十分有趣,就暂时没有上山。”

  这世上敢直接对着佛子说他“有趣”的人恐怕不多,而裴昙正是其中一个。裴昙穿了男装,头发也像男子一般束起,奉玄一时不能从她的发式看出来她是否已经成婚。奉玄说:“昙姐来得不巧,我师姐不在山上。夏天关外爆发瘟疫,我师姐出关了,现在应该在卢州。”

  裴昙说:“那我是来早了。你师姐不在……那我不如先去看看我舅父。你师姐总是要回来的。我带了家仆,人多路上安全——你们两个要是想去看海,不如我们一起去,我带你们去看幽州的海,作为我的赔礼。海柔离这里不远,五天能到,不如看完幽州的海,你们两个再去卢州看海,那时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佛子看向奉玄,说:“奉玄兄以为怎么样?”

  “……”

  奉玄本来想和裴昙说“不必麻烦了”,忽然听佛子叫他“奉玄兄”,好像平白被一根牛毛细的银针扎了一下,他对裴昙说:“我觉得很好。”说完问佛子:“第五兄觉得呢?”

  佛子说:“很好。”

  人的脾气有时候来得莫名其妙,既然来了,就卡在那里,不上不下,只是卡着,如同生了心病,叫人难受——奉玄和佛子明明关心对方,却因为卡了一口气,面子上就这样冷淡了,此后竟然没怎么私下说过话。

  一日清晨,路上结霜,奉玄差点摔倒,佛子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扶完什么话都不说。奉玄本想谢谢佛子,可是看他态度冷淡,自己也就什么话都没说。

  又一日,快走到海柔郡时,他们在路边遇见了游荡的尸群。狂尸袭击路边的村子,有几个村民吓得失去了方向,在村里乱跑——裴昙让家仆引开尸群,奉玄和佛子去找跑散的村民。一群大鹅追着尸群乱跑,被尸群踩死了两只,四下散开,其中一只在路上看见奉玄和佛子,犹不知道害怕,气势汹汹伸着脖子向正站在它前面的奉玄扑了过来,奉玄闪了一下,掐住那鹅的脖子把它扔了出去。大鹅扑棱着翅膀飞了几下,落在地上,远远瞪着奉玄,奉玄朝它走了一步,它拍着翅膀跑了。奉玄转身去找佛子。

  佛子找到了跑散的村民,他们躲在了一间破房子里。村民们躲在屋中,听见鹅叫和脚步声,以为是狂尸跟来了,吓得尖叫,任凭佛子在门外说了几遍他是活人,也死死抵着破门不肯出去。

  奉玄寻着尖叫声走过来,看见佛子独自站在屋外,于是知道人在屋里。一间破屋怎么能挡住尸群,奉玄看佛子独自在屋外站着,担心尸群随时回来,也不走到门口,直接爬上了房顶,他也不看那房顶有多高,踹开瓦片就从房顶上跳进了屋子里。他突然从房顶上跳下来,吓得一个转头的村民当场哭了出来。奉玄自室内推开了屋门,对屋中的村民说:“出去。”

  村民们出了门。奉玄站在门里,佛子站在门外,他们两个谁也没说话,两人之间隔的好像不是一道门,而是一条银河。

  奉玄让村民要跟着佛子走,村民们出了门,佛子不走。

  佛子看着奉玄,还是开了口,问:“没有受伤吧?”

  奉玄说:“小事,不会受伤。”

  于是两个人又不说话了。

  作者有话说:

  ①阿谢指南朝谢庄。谢庄衣上落雪,姿容美丽,大臣们为此赋诗,其事可见《宋书·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李商隐诗句“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正用此典故。

  ————

  小学生……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