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第458章 进位

大将军府中,董璜和蔡琰夫妻夜话,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情,显得和睦温馨。

此时荀攸的府上,却是另一副光景。荀攸、贾诩、刘艾、路粹这些铁杆心腹,甚至是于夫罗这个南匈奴单于,大半夜的都没有在家中睡觉,而是聚集到了荀攸的府邸中进行议事。

荀攸将李傕、裴潜的上书递给了众人查看,等到众人都看过后,才开口道,“关于李傕和裴潜的想法,诸位是怎么看的?”

贾诩闻言一脸的平淡,这种情况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大将军的功劳越来越大,手下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就算他没有那个想法,手下的人都会推着他往前走,何况大将军本身就有那个想法呢!之前一直压着没有提,就是为了多积攒一些功劳和声望,顺便看看麾下的想法吧?

据自己所知,王邑已经提过了、现在李傕和裴潜也提出来了,而且张辽那边似乎也有一些意向,凉州、关中、并州这三个派系都已经表态了,天下诸侯剩下的除了曹操勉强够看,其他的都是渣渣,这还需要考虑吗?

长安的朝廷经过之前的整治,站在刘协那边的死的死、贬的贬,现在未央宫也被大将军麾下的西凉将校掌控了,刘必要的时候协连自己的宫门都出不去了,已经彻底成了摆设的朝廷还能反对不成?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自己当然是要赞同了。不过贾诩并不打算立刻表态,他打算先缓一缓,看看其他人的意见。

不比贾诩的沉稳,路粹和刘艾看完奏表后便难掩激动之色,此刻见荀攸发问了,两人对视一眼后便当即表态道,“我们认为李傕和裴潜说的很有道理,以大将军的功劳和威望,朝廷确实该进行封赏了,不然难以向天下百姓交代啊!”

“不仅要赏,还必须要重赏!我看加九锡就……”

“咳咳!”

眼看路粹这家伙越说越来劲,贾诩赶紧咳嗽打断了他,然后看向了愁眉不展的于夫罗,笑眯眯的开口问道,“单于可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想?”

闻言,于夫罗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问出了一个让众人都始料未及的问题,“我也可以上书吗?”

于夫罗虽然是匈奴人,但他汉化很久了,对于王莽篡权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所以他一早就知道董璜接下来会做什么了,虽然上一个篡位的下场很不好,按理说于夫罗应该比较忌讳才对。但于夫罗总感觉,董璜和王莽很不一样,他是真的能开创一个新王朝,因此他才会不遗余力的靠近董璜势力。

得知董璜终于打算更进一步后,他自然是高兴的,按照他的想法,别说什么加九锡、封公了,董璜直接封王他都没意见,谁敢反对他就敢屠了对方。但他也知道汉人、尤其是读书人都是要脸的,不能把吃相弄得太难看了,以免最后弄巧成拙,因此便没有提这话,而是问起了自己能不能也上书为大将军请功。

于夫罗觉得自己作为南匈奴的单于,如果亲自上书为董璜请功的话,应该能让声势更壮几分吧?而且在大将军和他的支持者面前,又能留几分好印象了。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都不由得愣住了,老实说,他们从未想过,以桀骜不驯着称的匈奴人,他们的后代中竟然会有如此……谄媚的单于。属实是让他们始料未及啊!大将军确实雄才伟略、势力强大,但你好歹也是匈奴单于,名义上是大汉的藩属啊!这么积极的参与此事,真的好吗?

不过仔细想想,这家伙怎么样都该算是一方诸侯了吧?而且作为如今汉室最重要的藩属势力,要是有他这个单于参与进来,和朝廷官员联名上书的话,这效果不是一般的强啊!虽然有他没他都能成功,但这声势可完全不一样啊!

众人都不傻,略微思索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然后众人的眼睛便不由得亮了起来,纷纷点头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自然是可以的,单于愿意加入是最好不过了。”

见众人都没有意见了,荀攸也点了点头,然后问出了关键性的问题,“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诸位认为朝廷该如何封赏大将军呢?”

语毕,众人更加热切了,迅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刘艾觉得应该出任大司马,依旧录尚书事,这样就可以继续控制兵权和政权,而且身为上公地位也足够了,爵位上也可以再加两万户的食邑。

路粹对此嗤之以鼻,加个屁的大司马啊!直接做太师!当刘协的老师不香吗?没有地位比这个更高的了!而且本身就有教导天子、进行辅政的权力,食邑直接加四万户!

于夫罗则觉得他们都太保守了,直接做宰衡不就行了吗?地位、权力都有了,本身就是百官之首,能掌握朝廷的政权和兵权,不需要录尚书事也能管理朝政,这不简单吗?至于食邑啥的,这倒无所谓了,反正都是大将军左手倒右手的事,没差别。

然后这个提议就被所有人喷了,宰衡这玩意儿是王莽用过的,这是能随便加的吗?这不是告诉全天下的人大将军想学王莽吗?滚犊子!

见众人争论不休,贾诩只好直接看向了荀攸,“公达,此等大事大将军必然和你商议过了,大将军是何意,你就不要瞒着我们了。”

荀攸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口道,“我确实和大将军商议过此事,但还有些地方并未定下,所以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顿了顿他继续开口道,“我认为大将军应当升任相国,只是其他方面还需要我们商议一下,定下来回后,便可以让各位将领开始上书了。”

众人了然,也就是说大将军属意相国之职,但其他的还没有定下来呗?

“爵位上不好提升,但增加食邑还是没问题的!”

“无论多少都必须增加!”

“录尚书事没必要了,毕竟李儒就是尚书令,但持节还是需要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承制封拜之权!”

经过讨论后,众人便迅速完善了大将军的官职升迁,然后便兴高采烈的分头去安排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得到他们授意的官员将领都开始向朝廷上书了,无一例外的在祝贺了一番朝廷剿灭叛贼,扬威域外之后,立刻开始请求朝廷封赏劳苦功高的大将军了。

其中以西凉将校们的态度最为强烈,得知李傕这混蛋抢跑后,郭汜、樊稠甚至是远在河套的张济都坐不住了,他们也立刻联合上书了。而关中世家则以苏则、杜畿、韦端等人为代表也开始上书……

除了直接在大将军府、并州牧府的僚属,和在长安朝廷直接挂职的一众心腹需要避嫌,凉州、益州太过遥远还没得到消息之外,其他地位足够的全部上书了。

这种情况下已经被彻底架空的朝廷,除了同意也没有任何办法了,刘协想反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帮自己的人,然后就只能无奈的同意了。

早就收到了晋阳方面消息的李儒,立即通过尚书台下达了封赏的诏令,“大将军建大功于社稷,可谓劳而功高。先破绍、操等逆贼,庇佑宗庙,朕辄欲封赏,为大将军所拒。今大将军尽诛逆袁氏,定幽、冀二州,攻灭割据辽东之公孙度,灭侵边之高句丽、扶余,使乌桓反者复服,三韩各部始奉朝廷,盖因大将军功高望重也。朕虽幼而无知,亦知必封功臣之理,及廷臣会议,定迁大将军为相国、假黄钺、仍领并州牧,承制封拜,都督凉、并、司、益、冀、六州军事,擢绛侯食邑三万户,愿大将军更复接厉,勿辞辛劳,为汉室一统征讨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