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年代鉴宝左读心右鉴宝掌天下珍玩>第394章 海外游客想闹事?

若是江城、李长庚这些生活中十分熟络的朋友,赠送如此珍贵的礼物,顾辞远自然而然的收了。

这种东西有来有回,早晚有一天可以还回去。

但刘老不一样,顾辞远跟他非亲非故,今天才第一次见面,就收下如此重礼,有些不合适。

可东西都在礼品盒里,还没拆封,他不好拒绝。

就在顾辞远思考,用什么借口,拒绝刘老好意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刘老,是您吗?”

顾辞远回头一看,热河市局的冷局长和刘占山,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两人都是他邀请参加阿房宫博物馆剪彩的嘉宾,这个时间刚刚好,进院剪彩,正式开业。

令顾辞远没想到的是,冷局长竟然还认识刘老这种大人物。

不管冷局和刘老是否相识,顾辞远这位主家,肯定要做好帮忙互相引荐。

“刘老、师父,我给您二位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我老家的朋友。”

“热河市局冷局长,热河市避暑山庄旅游街项目投资人刘占山,都是今天的受邀嘉宾。”

林景顺十分热情的和两人握手示意,感谢对方远道而来。

刘老双眼微眯,在冷局身上巡视一圈,感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低头看了下时间,一边走,一边说道:“时间紧任务重,咱们别耽误时间,边走边说。”

“看你面相有点眼熟,是哪家小子?”

“唉!”

见刘老跟自己说话,冷局面露喜色,迈着大步凑到刘老身边。

刚刚一路小跑,冷局出了一脑门汗,他随手抹了下,低眉顺眼的说道:“刘老,家父冷天邝,62您带队来塞罕坝防风治沙,那会是我父亲负责。”

闻言,刘老眼前一亮,眼神中露出一抹追忆之色。

塞罕坝是京城的防护线,当年塞罕坝一片荒漠,黄沙弥漫,风起沙涌,滚滚黄沙肆虐地扑向京城。

当时沙尘暴极其严重,如果不进行管控,将会一路扩张到京城周边地区,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1962年,刘老亲自带领科考队,来到热河市塞罕坝。

塞罕坝位于热河市木兰围场,是满清时期的皇家猎苑。

“木兰围场”在满清时期的名字是“木兰辉罕”,用汉语进行翻译是——哨鹿设围狩猎之地。

塞罕坝位于朦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带,地跨朦古高原的南部边缘,处于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燕山山脉西北端汇合处,主要是高原台地。

塞罕坝初期治理工作极其艰难,当地条件艰苦,遍地黄沙,干旱少水,别说种树了,人活下来都很艰难。

就是在这样艰巨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科考队,前赴后继的赶往塞罕坝。

历时二十年,将一片荒漠的塞罕坝,建设成横跨京城北方的万亩林场。

塞罕坝并非地名,而是根据防风治沙,建设防护区起的地域概念名。

“塞罕”是朦语,美丽的意思,“坝”是汉语,意为高岭。

当时,在建设塞罕坝时,特意给这个曾经的皇室狩猎之地,起一个特别的名字。

塞罕坝——美丽的高岭!

1962年,冷局才刚刚进入系统,还是一个新人。

而刘老,早在30年前,就已经是名震一方的大佬,亲自指挥这项艰巨的工程。

老人都有一个特点,念旧。

建设塞罕坝,是刘老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

看着冷局年轻的面孔,他想起30年前那段热血沸腾的日子。

他眼眶微微发红,声音带着些许颤抖。

“原来是小冷的孩子,我说看你怎么有些眼熟。”

“我记得小冷最后转到热河市围场坝上草原工作,负责协调当地的满族、朦族少数民族。”

“哦,我想起来了,最近热河市在搞旅游城市建设,听说你们围绕避暑山庄兴建旅游街,还搞坝上草原连锁旅游项目,搞得沸沸扬扬的。”

刘老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老领导,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说话分量很重。

冷局是圈内人,他对刘老的每一句话,都要小心斟酌,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

他不知道刘老是不是在提点他,紧张得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

一旁的顾辞远察觉到冷局的囧境,主动和其交换一个眼神,将话题接了过来。

“刘老,这个项目是其实是我提起的。”

“我是热河人,您也知道热河市属于矿产大省,当初国家大力发展,需要大幅度进行矿产开采,热河市还算富裕。”

“近些年,热河市铜铁镍等矿产资源开发殆尽,国家又开始限制开采。”

“本地支柱产业接连关闭,不得不尝试走一条新的发家致富之路,兴建旅游街,围绕避暑山庄、外八庙、坝上草原等旅游项目,是我提出来的。”

刘老早就见惯大风大浪,顾辞远和冷局的反应,全部被他看在眼中。

他一眼看出,冷局在担心什么。

“你们这些小鬼,脑子转得太快,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

“避暑山庄旅游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不仅可以招商引资,还可以进行华夏传统文化输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已经有其他省份,想要效仿你们,靠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都等着热河市明年旺季的具体表现。”

“只要热河市获得成功,将会有很多省市进行学习,你们是大家的榜样。”

闻言,冷局长叹一口气。

不是他胆小,而是刘老身份太高,随便一句话就可能导致他之前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这个圈子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为了大力发展热河市旅游项目,他已经付出太多,万万不能在最后关头掉链子。

“刘老说得是,我还年轻,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您学习。”

......

上午9:25分。

阿房宫博物馆东门外,近千位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排出4列百米长队。

这些游客中,竟然有将近五分之一是来自海外的游客,许多来自欧洲、镁洲、菲洲的游客,专程赶来。

这些人,大部分是文物收藏家、古玩爱好者。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各国的文史学家,专门冲着阿房宫博物馆内的海外藏品而来。

20多位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新入驻的岳各庄警务人员,在门外拉好警戒带,等待9:30正式开园。

博物馆门口,数家来自不同地区的媒体工作者,高举手中的摄像机、录像机,将眼前的盛况拍摄下来。

5分钟后,阿房宫博物馆内,接连响起数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声。

博物馆东门,数个高大的黑色铆钉大门缓缓拉开,开始检票进馆参观。

大多数人,都争抢着第一个冲上阿房宫前殿的百米石阶,争当第一人。

但是,也有少部分人不一样。

许多海外游客,三五成团,进入博物馆后就开始密谋,他们竟然是有备而来。

数位头上裹着头巾,皮肤白中带黑老者,懒得跟这些人浪费时间,直奔阿房宫博物馆后方的古埃及展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