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辞远当初从庞各庄地窖中,得到数套毛瓷,其中共有18套1975年以前生产的老款式毛瓷。

分别为:

毛瓷酒具套装(6套)

毛瓷文具套装(6套)

毛瓷茶具套装(6套)

除此以外,还有最具代表特色的珍贵毛瓷——7501瓷。

7501釉下彩四季花瓷碗(5套)

7501釉下彩四季花卉盖碗(5套)

7501釉下彩水点红梅酒具(5套)

7501釉下彩牡丹胜利杯(4套)

7501釉下彩水点桃花茶杯(3套)

7501釉下彩双喜登门水点梅花赏瓶

7501釉下彩喜上眉梢梅瓶

7501釉下彩贵富和平纹瓶

......

自从苏煜城开始修建阿房宫博物馆以后,他加大力度,花高价在国内收购毛瓷,零零星星收购10多套毛瓷。

推开阿房宫西侧,第一间宫殿大门时,顾辞远身后的几位大佬,瞬间被屋内琳琅满目的毛瓷震惊到。

刘局作为帝都文物局局长,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他经手过数套品质不错的水点桃花系列。

可是当他看到屋内展柜中,整套摆放,完全不重样的精品毛瓷,瞬间傻眼。

“我去,你小子从哪淘到这么多极品毛瓷?”

说着,迈着大步,冲到最前面的一个展柜中。

这个展柜中展览的物品,是7501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7501水点桃花系列瓷器。

刘局作为文物局领导,对当年生产这批7501瓷非常熟悉。

甚至,可以说他是现场所有人中,对这批瓷器最熟悉的人都不为过。

他一边欣赏展柜中的瓷器,一边说道:1975年,赣省轻工部陶研所接到上级任务,为领导烧制一批生活瓷器,当时的任务目标只有八个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项工程代号为“7501”,所以,烧制的瓷器也叫【七五〇一瓷】。

当时,赣省瓷器研究所所长亲自挂帅,集中当时华夏陶瓷领域最顶尖的人才。

如:李雨苍、汪桂英、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及传人等,共设计出【水点桃花】、【翠竹红梅】、【双面绘芙蓉花】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这批瓷器,采用存量极其少的‘洪江大泥球’制作而成,经过连续一个多月尝试后,才烧制成功。

瓷器采用釉下彩工艺烧制而成,先将瓷器素坯放在800°窑中烧制,完成第一步煅烧后,才开始在烧制好的素坯上作画、上釉,再经过1400°高温烧制。

这是专门为领袖烧制的特供瓷器,品质要求极高。

当时,历时整整三个月时间,共出成品4200件左右,其中一千多件精品运往京城,剩余瓷器以福利的形式发给所内职工,进而流向民间。

这一套,是7501釉下彩水点桃花文房系列,共有:盖盒、笔搁、烟缸、笔筒以及茶杯。

它们采用刘雨岑先生所创“水点釉上水彩”技法,其子刘平先生亲自参与制作,整体晶莹剔透,纯洁淡雅。

刘局,不愧是文物局领导,对套毛瓷的了解,比顾辞远更深。

顾辞远只知道,这批瓷器制作时间、原材料、二次煅烧制作工艺等等。

而刘局,将整个毛瓷设计团队都给列出来了。

甚至,不同的毛瓷瓷器,他可以分别讲出是哪位大师设计,设计理念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极其专业。

这还是顾辞远第一次发现,刘局这个人,不仅生活中十分圆滑,专业能力方面也十分拔尖。

众人一边欣赏,一边相互沟通,无不对号称进代官窑的毛瓷赞不绝口。

很快,几人来到毛瓷大厅最中央位置。

这里,和边上有着些许区别,宫殿上方,打下数道强光,照在最中央的玻璃展柜上。

这个展柜里面,摆放的是7501瓷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为领袖设计的专用瓷器——7501釉下彩双面釉四季花对碗。

这套四季花对碗,与前面的瓷器,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它直径11.5厘米,与常规茶碗差不多大小。

但是,这套四季花对碗瓷胎壁极薄,瓷碗厚度仅有2-3mm,上方打下来的橘黄色灯光,可以穿透薄薄的胎壁。

在顶部灯光的照射下,洁白如雪的胎壁变得晶莹剔透,宛如白玉雕琢一般。

它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瓷器来形容,这是集结无数能工巧匠,大师级画家尽心制作而成的工艺品。

哪怕在7501瓷中,这套四季花对碗,都属于绝对的王者。

林景顺看着展柜中的四季花对碗,双目隐隐发红,感慨道:“90年,京城瀚海拍卖行,竞拍过一套四季花系列,当时的拍卖价才几十万。”

“仅仅过去几年时间,现在单个茶碗的价格,都要超过百万了。”

“可惜,这些人只知道炒作,从没想过这是华夏近代最重要的瓷器史,要让更多人知道它们,了解它们,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炒作。”

“是,师父说得是!”

以顾辞远目前在国内文物、古玩区的号召力,只要他站出来响应一声,号召大家了解毛瓷,传承毛瓷等等,肯定会得到支持。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他能号召一次、两次,不可能一直引导大众。

这种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利益,但对他自身没有太大好处的事情,他意思一下就行了,没必要真的上纲上线。

半个小时后。

几人意犹未尽的从毛瓷展馆中走出,众人全部表示,在毛瓷方面的收藏,阿房宫领先于京城博物馆。

顾辞远淡淡一笑,并未当着李长庚这位京城博物院院长的面吹嘘。

毛瓷展览馆,位于阿房宫西北角第一处宫殿,正北方是瓷器二号展览馆,也就是明清精品官窑瓷器展览馆。

行走间,李长庚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二号展览馆斜对面,有一处独立的特殊展馆。

“这个展馆看起来有些不太一样,它是什么馆?”

“不会是你之前提到的毕加索展览馆或者达芬奇展览馆吧?”

顾辞远笑着摇摇头,解释道:“西方展馆被我安排在后面,前面都是咱们华夏展馆。”

“您刚刚指那个宫殿,是乾隆帝藏品展览馆,里面收藏着乾隆印玺、龙袍、弓箭、日常生活用品等等。”

“什么?”

“你还单独给乾隆帝建了个馆?”

“你有多少乾隆帝的玩意?”

顾辞远咧嘴一笑,十分得意的说道:“也不算太多,百十来件还是有的!”

“你小子可真行!”

“等我先参观你的2号明清官窑瓷器展馆,然后再去乾隆藏品展馆转转。”

“我就不信,你手上真有那么多乾隆帝的宝贝!”

顾辞远笑着耸耸肩,他如果单纯依靠个人能力收集乾隆帝的宝贝,确实有些吃力。

可谁让他运气好,遇到乾隆后人呢!

没费多大力气,就得到一大批乾隆帝传承之物,上到十二花神杯、乾隆印玺、龙袍等帝王御用之物,下到平时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哈哈,李老放心,肯定让你满意。”

“不满意退票!”

哈哈哈——

谈笑间,众人穿过1号瓷器馆——2号瓷器馆中间的长廊,缓缓推开还未正式对外开放的2号瓷器馆。

顾辞远手中最多的藏品,就是明清时期瓷器、书画作品,即便经这些藏品精细化划分,依旧种类繁多。

所以,2号瓷器展馆,是六大瓷器展馆分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仅仅一个2号展馆的规模,相当于1、3、4号展馆加起来大小,里面收藏的藏品同样如此。

在顾辞远的精细化划分下,2号瓷器馆,被划分为4大部分:青花瓷器展览区、粉彩瓷器展览区、纯色釉瓷器展览区、珐琅彩瓷器展览区。

顾名思义,青花瓷就是元青花这种苏麻离青料的传统青花瓷,粉彩瓷器则是明清时期最为盛行,并达到瓷器技艺顶峰的瓷器。

纯色釉是类似汝窑天青釉,通体单色釉,突出器型之美和瓷釉之美。

珐琅彩最为复杂,包括瓷器珐琅彩和金属器(金银铜)珐琅彩瓷器,种类繁多。

咦?

李长庚一进入大厅,视线就被摆放在大厅右手边,最显眼位置的【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吸引。

这件清代最具代表性的国宝级瓷器,品质不输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

前段时间,李长庚将其从顾辞远手中借出,曾在京城博物馆进行展出,他对这件极品文物非常熟悉。

他惊讶的并不是这件顶尖瓷器,而是2号瓷器大厅斜对面,就是乾隆藏品展馆。

这件乾隆极品官窑,应该放在那里当镇馆之宝才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小顾,你这万寿连延葫芦瓶是不是放错位置了?”

“没有,它就是这个馆的展品。”

顾辞远知道李长庚想表达什么,他的乾隆藏品展馆,有更稀有的十二花神杯当镇馆之宝,不差这一件葫芦瓶。

只不过,这个小惊喜不能提前告知李长庚,否则就没意思了。

“好小子,跟我打哑谜是吧,我倒要看看,你手中还有什么比它更极品的乾隆珍藏。”

李长庚并未过多追问,迈开大步在展馆中巡视起来,观察是否有他不知道的极品文物。

他不看不要紧,走几步就要小小的震惊一下。

明清粉彩瓷器中的巅峰之作、【清雍正粉彩折枝桃纹瓶】、【明成化斗彩花鸟纹描金釉脱骨瓷杯】、【明成化斗彩花鸟纹马蹄杯】......

“这些极品明清官窑粉彩瓷器,你都是从哪淘来的?”

这些瓷器来路太多了,有缅国宝藏淘到的,有在西半牙淘来的,有在米国淘来的,甚至还有他最近一段时间逛鬼市淘到的宝贝。

他要是一件一件的跟来李长庚细聊,能聊到晚上十二点。

“这些珍贵的官窑瓷器,当然是我一点一点,慢慢收集起来的,不然还能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李长庚本就是随后一问,顾辞远没有进行过多解释,他也没继续追问,继续随大流,穿过粉彩瓷器区域,来到单色釉瓷器区域。

忽然,李长庚停留在一排摆放单色釉瓷器的展柜前,指着展柜中那件通体宝石红色的瓷器说道:嘿,这件【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京城博物馆一件,弯弯博物馆一件,你这也有一件。

还有这个【清乾隆蓝釉长颈胆瓶】、【清乾隆豆青釉葫芦瓶】这都是专门烧制的极品官窑瓷器,传承有序的物件,你都从哪淘来的?

尤其是这件【清乾隆豆青釉葫芦瓶】,它外面是青釉,里面是青花,做工极其精妙。

去年还是前年,在香江佳士得拍卖行上,拍过一件,当时的价格在2500万上下。

换成现在,起码要3000万起步。

换成其他地方,这都可以当成镇馆之宝级别的物件,到你这竟然只是精品级别,你小子不要太过分!

顾辞远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笑,这件事不能怪他。

主要是他手里明清时期的极品瓷器太多了,类似‘清乾隆豆青釉葫芦瓶’这种级别的单色釉官窑瓷器,他手中有数十件 。

这件还是看在他喜欢豆青釉这个配色,外加器型同样很好,才有资格进进入展台,否则它连进入2号展览馆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这种事他自己心里明白就好,没必要当着几位熟悉的大佬面装逼,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李老,其实我书画区的藏品也非常丰富。”

“要不你跟我师父一起退休,到我这来养老算了!”

哈哈哈——

顾辞远这个墙角挖的太厉害,当着文物局领导的面,挖京城博物院院长的墙角。

不过,大家都当这是一个笑话,听个乐就算了,并没放在心里。

说说笑笑的来到最后一片区域,珐琅彩瓷器专区。

华夏明清时期,珐琅彩发展到最巅峰,不仅将珐琅彩运用到各种瓷器,许多宫廷日常生活用品上,都有珐琅彩的影子。

比如:珐琅彩座钟、珐琅彩橱柜、珐琅彩铜镜、珐琅彩梳子、珐琅彩首饰等等,应有尽有。

而瓷器,是珐琅彩非常好的载体,成功将其发扬光大,并制作成声名远扬的景泰蓝工艺(金属珐琅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