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重塑大唐>第362章 寻找靠山

正月初一,李晔宣布更改年号为龙纪,并下达诏令大赦天下,让百姓们共同欢庆新年的到来。

正月二十,一份来自长安的书信送到了杭州,对于泗、濠、寿、饶以及信等五州刺史的提名人选,朝廷全部予以认可,唯独对杨行密出任淮南节度使的请求给予了驳回。

李侃看完书信,随手将其放在一边,然后转头看向身旁的郭琪,“淮南节度使这个职位,朝廷可有其他安排?”

郭琪微微摇了下头,轻声回答道:“自从新帝即位以来,原本由他遥领的淮南节度使一职就空缺了下来。如今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朝廷始终没有正式任命新的节度使。可是这次竟然又回绝了殿下您的提议,显然是不希望淮南落入您手中。”

听到郭琪的话,李侃的眉头微微皱起,过了一会儿,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抬起头来看着郭琪,“孙儒最近有什么动静?”

“回殿下,秦宗权战败的消息一传到河阳,正沉浸在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中的孙儒被吓得大惊失色,次日便下达了一道残忍的命令:将河阳城洗劫一空!”

“他撤离时竟然毫无人性地下令杀光城中所有百姓,卑职实在不理解他为何要如此行事?\"

李侃面色一沉,\"孙儒现在身在何处?\"

\"前日孙儒已率领军队进驻光州固始县,目前尚未收到关于他行踪的确切消息。不过依卑职推测,他此番举动极有可能是受到了秦宗权的指使,妄图对寿州发起攻击。\"

李侃闻言,转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堪舆图前,他沉吟良久,沉声说道:“看来秦宗权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郭琪一脸疑惑,“殿下,秦宗权虽屡败于朱全忠,但兵力仍强,至少还有八万兵马,与朱全忠实力相当,虽然蔡州战败,可朱全忠也只破了南城,因为馈运不继已经撤兵回汴州了。短期内,他们二人恐怕谁也奈何不了谁,殿下莫不是打算出兵?”

李侃微微一笑,轻轻地摇了摇头,“秦宗权就让给朱全忠去对付吧,我们当前要集中精力来解决孙儒这个大麻烦。”

听到李侃的话,郭琪不禁一愣,疑惑地问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在帮朱全忠减轻压力嘛!”

“秦宗权的势力已经逐渐衰落,但孙儒却得到了诸葛爽的大量兵马,实力不容小觑。以孙儒的野心和手段,恐怕不久之后就会背叛秦宗权。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时机,给予他致命一击,并设法将他手中的战马夺过来。”

郭琪听后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孙儒确实从诸葛爽那里获得了五六千匹精良的战马,如果能够成功弄到手,我军的骑兵力量必定会大大增强。”

李侃点头道:“你立刻加派人手,密切监视孙儒的一举一动,我马上要调集兵马。”

“卑职马上安排人手。”郭琪说完便打算离开。

\"等一等,我要写一封密信,你必须亲自跑一趟扬州,把它交到杨行密手中,并确保他看完之后立刻烧毁。\" 李侃语气严肃地说道。

郭琪看到李侃如此谨慎对待此事,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殿下请放心!\"

等到郭琪离去后,李侃紧接着召见了李存孝,\"李将军,马下下去做准备,后天就带领飞虎军前往濠州驻防,随时准备迎接孙儒大军来袭。我听闻他手下有七八千精锐骑兵,不知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应对?\"

李存孝满脸轻蔑之色,冷笑一声回应道:\"不过就是七八千匹战马罢了,末将向您保证,一定会把它们全都给殿下牵回来!\"

李侃满意地点点头,\"哈哈,很好!飞虎军的战斗力向来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这次能够成功击溃孙儒的骑兵部队,我会将你们飞虎军的编制扩充到五千人。\"

李存孝的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欣喜之情,立刻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殿下尽管放心便是!这些匪徒们仅仅只是骑上了马背,岂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好!我会写一份手谕,你带给和州的左镇海军章孝坤将军,让他率兵调防寿州。”

李存孝拱手道:“末将一定带到!”

正月二十五日,杨行密派田頵占据泗州,自称淮南留后。

二月初十,秦宗权派遣自己的弟弟秦宗言率领大军南下,任命孙儒为副帅,刘建锋则被委以前锋之职。

当这个消息传到刘建锋耳中时,他不禁心生怨言:\"这个秦宗言,手握数万雄兵,竟然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无法攻克荆南,是个十足的废物,他有何德何能担任主帅一职?\"

孙儒心中也充满了不满,他当着几位亲信将领的面,愤愤不平地抱怨道:\"真正的男子汉应该能够驰骋沙场、奋勇杀敌,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赏赐和惩罚。”

“可如今我们却要屈居于他人之下,就因为秦宗言是秦宗权的弟弟?这样活着又怎能享受到荣华富贵?即使战死沙场,恐怕也难以得到宗庙祭祀的殊荣!\"

这些话语如同寒风一般吹过众人心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憋屈。

刘建峰劝道:“孙将军,秦宗权丢了孟、汝、郑三州,实力已经弱于朱全忠,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偏将马殷开口道:“秦宗权上次急召您率兵解蔡州之围,您称疾不往,他肯定对您怀恨在心,这次只任命您为副将,只怕是想夺取您手中的骑兵。”

大将许德勋也说道:“新帝即位,肯定会派大军围剿秦宗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盟友。”

孙儒眉头紧皱,“新盟友?我们跟着秦宗权,举目皆敌,要寻盟友,只能投靠朝廷。”

刘建峰笑着道:“此一时彼一时,投靠朝廷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可以一人占据一州之地,互相照应。”

孙儒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道:“周围的藩镇早已被他人瓜分殆尽,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如果不去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恐怕难以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刘建峰眉头紧蹙,沉思片刻后回应道:“的确需要找一座坚实的靠山才行,但这靠山绝不能比秦宗权逊色。”

“纵观天下英雄,实力最为雄厚的当属两浙的楚王李侃,其次则是河东李克用以及成都的陈敬瑄,稍逊一筹的便是天平军的朱宣、感化军的时溥还有泰宁军的朱瑾。”

孙儒听后再次摇头,“我曾与楚王李侃结下仇怨,他绝不可能收留我们,成都路途遥远,暂且不必考虑。李克用兵强马壮,但其性格孤僻怪异,且沙陀族人生性难以捉摸,实在不易相与。”

“时溥如今仅能掌控彭城和宿州两地,可以说是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存,倘若我们依附于他,姑且不论是否会遭到他的猜疑戒备,单就自身而言,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时日便会灰飞烟灭。至于朱宣和朱瑾这对兄弟嘛……倒确实值得斟酌一番。”

一直沉默不语的马殷突然插话道:“将军,属下认为或许还可以将朱全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