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科幻末世>大国崛起:我用未来科技,开启星辰大海>第83章 基于现实层面做出的决定

苏辰回到别墅好好休息了一晚之后,就开始思考应该如何获取用于制造“星岩”的那种特殊原料。

这其中有四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不知道这种特殊原料具体是什么样子。

他得到的“星岩”配方里虽然有提到这种特殊原料,但却没有它的外观形态和分子结构,只知道是固态,导致连研究、仿制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个难点:这种特殊原料存在的位置。

系统资料中显示,这种特殊原料存在于上地幔的一片广阔区域。

众所周知,蓝星共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整体半径约6371km。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蓝星表层,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约占蓝星半径的1\/400。

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3,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部密度增大。

地壳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地幔,是蓝星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m,是蓝星的主体部分。

地幔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以650km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

上地幔的平均密度为3.5g\/cm3,这一密度值与陨石相当,由相当于超基性岩的物质组成。

制造“星岩”的那种特殊原料就存在于这一层,但最大的困难也在这里。

苏辰如果想要取得这种特殊原料,就必须进入上地幔层。

而想要进入上地幔层,最少也要深入地下7km。这还是从海底最深处计算的。

如果从地上计算,最少也要深入地下23km。

也就是说,必须钻出一个直通上地幔层,深度在十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深洞!

这不由让苏辰想到了熊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启的一项秘密计划——蓝星望远镜计划。

“蓝星望远镜计划”是指一个太空计划。在1960年到1962年间,太空竞赛期间经济利益与国家自信心结合,促使熊国科学家计划钻出一个“超深钻探”。

这样做是为了赶在鹰国钻探项目之前到达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用于进行地质研究,获取深藏地下的丰富矿物质用于发展军事。

于是,熊国就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的科拉半岛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钻出了有史以来最深的洞,钻探深度达到了米。

该项目的钻探工作于1994年停止,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经费不足。而内部人员却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井内有一些超自然现象出现,才不得不被迫停止。

至于究竟出现了哪些超自然现象,网络上说法不一。但其中最多的,是说从钻洞中传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和尖叫声,就像地狱中罪人的呼叫,并且有“怪物”从地下钻出来。

虽然苏辰并不否认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无法用当今科学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尤其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以熊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显然经费不足这个说法更加让人信服。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矛盾点。

熊国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满足开采条件、储量丰富的黄金矿和钻石矿,而熊国却直接放弃了开采。

这种做法与“经费不足”相悖,有些说不通。

不论怎样,先言归正传。

第三个难点:钻探设备。

随着钻探深度的增加,地下的温度、压力,物质的密度、硬度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增加。因此,对钻探设备,尤其是钻头的要求非常高,必须用高耐热、高硬度的复合材料制造。

如此一来,先不说钻探难度,单是钻探过程中对资金的消耗,就会非常巨大。

第四个难点:钻探计划的施行时间。

可控核聚变技术重要吗?

当然重要。

这是一项足以完全改变整个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技术,不论投入多少资金、人力、物力都不为过。

按理来说,钻探计划一定要尽快落实并执行。

但有一点是苏辰必须考虑的,就是这么做是否会打乱国家现阶段正在执行和下阶段准备执行的既定发展计划?

国家的整体发展计划可不是临时制定的,而是提前多年就已经定下了明确的具体方向,然后再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小幅调整,绝不会进行大的变动。

他以前和老林闲聊的时候,老林就无意中说过,说他当前提供的这几项技术,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家发展计划的不小变动。原本应该用于某些方面建设的大量资金,都临时抽调用在了这几项技术的研发上,导致很多方面的建设出现了延缓,甚至停滞。

其实苏辰心里清楚,像2Nm光刻机、h-75N核动力战略轰炸机、虚拟工厂等这种技术还好,抽调的资金在国家的承受范围内,而且不需要长期持续投入。

但可控核聚变技术不同。

这项技术的研发周期会非常久,需要不间断投入巨额资金用来支持项目的研发,会给国家带来非常大的负担,必将严重改变国家的发展计划。

如果为了一项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成功的项目而影响,甚至是拖慢国家的整体发展,在苏辰眼里,这的确有些得不偿失。

或者说,以国家现阶段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有些不够理智,弊大于利。

“如今最理智、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先利用已经获得的完整技术资料,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部分技术研发和实验,一点点提升和改进现有技术,从而对实验设备不断升级,循序渐进。”

苏辰在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基于现实层面,做出了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