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北汉风云录>第215章 源源不绝的北上饥民队伍

不久之后,周至高家破解了童谣,向北而走的传言,随着那三首童谣不胫而走,一时间,更多的饥民朝着乾州而来。

饥民的组织十分混乱,这是在不了解饥民的情况下的认知,凡是深入地对饥民进行过了解,你就会发现,饥民都是由亲戚朋友抱团而形成的队伍。

大的饥民群体当中,都是由若干小的饥民群体按照血亲或者其它关系作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的,因此饥民当中的消息传递是十分迅捷的。

甚至比起官府的快马来,有时候还要快上一筹,因此,高家沿着灵州古道北去的传闻,被人一时间渲染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何松和领兴汉镇粮砖的饥民宣传员。

为兴汉镇传播童谣的饥民队伍高达四五百人,这些人,每天能从南下商队这里领取到一块粮砖,这种用炒米为原料高温高压压制而成的高热量食物,简直是饥民当中的硬通货。

何松从灵州出发的时候,从老白那里领取到的粮砖,是一斤的大包装,一斤包装打开之后,里面是五块每块二两的小包装,到了乾州之后,何松在发放粮砖时,一律用的是无包装粮砖。

这种二两的粮砖,重量精确到可以用作筹码的程度,加上口味独特,一下就成为了饥民当中的信用货币,一些传播童谣的饥民,在遇到其他饥民不相信的情况下,就会拿出一小块这种打碎的粮砖:“来,不信是吧,尝一尝,这是北边来的粮食,看老子骗你了没?”

果然,只要是亲口尝试了这种美味粮砖的饥民,顿时都会成为童谣解读新的拥趸,而童谣和它的解读,也由此越传越广,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在京畿地区几乎达到了尽人皆知的程度了。

每个饥民都知道,呆在这京畿地区就是等死,既然知道了北边儿有粮食,那还等什么,趁着自己还有点儿体力,能走多少算多少吧,即便是千里之地,那解谣的不是说了么?沿途可能会有粮食补给的。

果然,没有多久就传出,乾州南门客栈那里,为每个北上的饥民发放粮砖两块,而且,往北走的途中,每百里就能获得两块。

虽然两块粮砖也就是两天的量,但已经快要饿死了的饥民,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两块就两块,至少吃了这两块,还能多活两天,不是么?

“何经理,带来的粮食不多了?”

“具体还有多少?”

“不足万块了!”

“嗯,咱们买的粮食到了多少?”

“从西边买的粮食到了十几车,东边的还没消息!”

何松知道,买来的粮食基本都是原粮,因此,从这天开始,后续到达的饥民,只能按人头发放一块粮砖,一斤原粮。

因为运距实在太长,刺史府那边的粮砖运到这里,至少得二十天的时间,也是远水难解近渴了。

当然,刺史府那边的粮砖,一直在朝南转运,自第一批饥民进入集训营之后,兴汉镇生产粮砖的粮食加工工坊,就成了第一批装备了蒸汽机的工坊,三班运转的情况下,每天都有上万斤的各种粮食,被加工成了便携式单兵口粮。

从一开始的炒酥米,变成了酥米炒麦子各半,之后又混入了鱼肉末,再之后,库存的奶食品和咸肉干告罄,再之后就连鱼肉末都几乎供给不上了。

从甘州驮运粮食的驼队,几乎每三天就到一波,但仍然供给吃力,刺史府再次挖掘了潜力,又凑了六千的驮马,穿行在了瀚海之中。

这条兴汉镇的生命线,从开始至今,已经运行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从甘州运来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三十万石,按照吴俊的估计,甘州的粮食潜力已经被压榨的差不多了。

此刻甘州还能收集的粮食,大都来自附近的凉州和肃州,而凉州那边,至多还能供应二十万石,肃州那里,有五六万石就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