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第111章 整肃队伍剑朝西

随着澜江水帮正式立旗造反,这股强劲的暴风便从无为城为中心向四处席卷。

除了第一,第二都驻扎在无为城内外,其他四都分四个方向清剿,所到之处,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恶霸尽皆摧毁。

这是一股近乎陷入狂暴的力量,里面加载了太多的生活失意者对世道的报复,但好在有澜江水军的骨干在,事情的总体方向还是可控的。

澜江水军每到一处就按照无为城的模式,先攻灭衙门,消灭恶霸。然后再一个个推向审判台,在狂暴的呼声中明正典刑。

接下来就是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澜江水帮适度开仓放粮,并将收缴的土地重新下发给无地的贫农,佃农。

对于不排斥澜江水帮的乡绅土豪,澜江水帮也给予了足够尊重。毕竟澜江水帮也需要人来治理地方,维护稳定。

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征集良家子进入澜江水军,澜江水军,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你不参加谁参加?都得了那么多好处你不参加?

所以宋州大地上掀起来百姓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的高潮,几天之内澜江水军的总人数就达到了十五万之众。这还是淘汰了一批人的结果。

宋州作为大梁腹心之地,四面通透,很难长期的据守,而且据守也不符合陆瑾的想法。

所以在百业民生方面只能一锤子买卖,尽可能趁这次梳理的机会,把兵源粮饷都捞个够。一大批倒下的土豪劣绅为澜江水帮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大批田地的释放更是乐坏了普通百姓。

但这些田地到底能不能保住,陆瑾也不知道,整个天下都在变,他也不是先知者。

随着势力的快速扩展,原有的架构和机构也急需变革,否则没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形势。

陆瑾在知府衙门的基础上组建了天王府,卢苇这个名不副实的天王终于迎来了人生巅峰,算是有了个一方诸侯的样子。

但天王就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不管民生,不管军务,抓卢苇临时顶包另说。

不是陆瑾太苛责这位好大哥,而是每个人的野心都会随着手中的势力逐渐增长,当真正的握有了权利,很难就保有一颗纯粹的心。

陆瑾倒不怕卢苇成了事如何,他连那么多人都不怕,又岂会怕卢苇?而是怕坏了这份情谊。名声给他,一世富贵也给他。其他只能看他自己。

而且这也是陆瑾为以后可能的变革探路,一个虚君制的体系才是陆瑾想要走的路。

纵观历史,绝对权威的帝制给华夏大地确实带来过荣耀,包括对领土,国力等方面都颇有贡献。但对人思想的压制也贻害无穷,只知道低头做奴才,只知道苟且的活。

穿越一世,既然有了做事的机会,陆瑾就想做一些想做的,而不只是为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至少一个开放、包容、大度的国家才是心之理想。能不能做到,谁又能知道呢。

随着天王府的建立,陆瑾彻底改组了澜江水军,在原总兵衙门基础上开府建衙,建立了澜江水军大都督府,统帅三军。

以阿良的情报人员为班底成立了军情司,陆良任指挥使。

以阿奴的军法人员为班底成立了军法司,陆奴任指挥使。

以元方及贴身护卫为班底成立侍卫司,元方任指挥使。

以沈青云所属部队成立近卫司,江来任指挥使。陆瑾意把这名投降过来的青壮军人近身洗脑。而沈青云调任第一军指挥使。这名以勇猛着称的沈家家将终于获得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以徐重后勤部队为班底成立后勤司,徐重任指挥使。

以投降派官员胡说为主成立民生司,以胡说为指挥同知,原第一军指挥使出任沈落出任指挥使。

这位从一个微末时就跟着陆瑾的军将开始了往文武全才的方向发展,当然能够出任该职位主要是因为其稳重的性格和深受陆瑾言传身教的履历。

民生司统管地方安抚与政务治理,重新组建五万人以内的队伍用于地方镇抚。

……

麾下原本的六都人马改编成了六军,军下为都,四到八都不等,都尉升格成了军指挥使,俗称军帅。

原来的澜江水军六万人成了这支队伍的骨干,很快将训练、作战等方面的内容也整规了下来。对于现在的陆瑾来说,他已经顾不上,也不用再操心这些细节。

十多万的军队,自然没法全部是水军,所以其中四军全部转为陆军。但名称依然是澜江水军,毕竟人不能忘本,他们原本就是水匪。至少现在没到变更的时候。

所以新的正规军力已经形成,逐渐整顿完毕的是十五万已经走上前台。

澜江水军第一军,指挥使沈青云,兵种,陆军。

澜江水军第二军,指挥使沈扬,兵种,水军。

澜江水军第三军,指挥使徐山,兵种,陆军。

澜江水军第四军,指挥使孟安,兵种,水军。

澜江水军第五军,指挥使陈冲,兵种,陆军。

澜江水军第六军,指挥使裴云瑞,兵种,陆军。

随着一系列人事任命的下发,大都督府从形式上看,逐渐正规了起来。

总体而言,澜江水军大都督府就是一个军政一体化的领导机构。

而且看起来就像个草台班子,现实也是。但陆瑾对于整个澜江水军的定义就是乱世中的一把利剑,随机而动。而不是因此为根基占地建国。

所以他愿意给自己的的嫡系班底历练的机会,就算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反正这里就是自己的试验田。

军政一体也有利于澜江水帮的快速机动和高效运转。

而澜江水军的下一个目标则是澜江上游南岸的池州。

陆瑾的意图就是要通过沿着澜江逆流而上,不断的攻占两岸土地,给身处江州的皇帝施加压力,迫使其北归。

陆瑾已经“昏迷”快一个月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后续的行动更是迫不及待。

“姐夫,你就不能给我封个官么?”沈言伦不服气道。人他也杀了,可现在仍旧没名没份。

“好好锻炼本事,你的官不在这里!”陆瑾笑道。

随着募兵诏令的下发,陆瑾这次回归就要正式建军了,有了诏令,更有数不清的财富,陆瑾对这支即将要建立的军队也寄予厚望。

从此以后,自己就有了两把剑,如果再加上叔父陆元戎的队伍,陆瑾一下子都不敢想了。

自己这么吊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