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第301章 历史名人录12

万界古人在观看完鬼谷子的视频介绍和历史评价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走卒皆惊。

“这怎么可能,后世之人皆可读鬼谷子此书?”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尔等鼠目寸光,不见后世人人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吗?”

“的确如此,天幕中不是也讲了不是谁都能读懂圣贤之书的,能读懂并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取得成功的人又有多少?”

万界古人们开始大争辩,可帝王们又是一番心理状态了。

尤其是天幕中大骂他们这些统治者的愚蠢,搞什么禁书,太愚蠢了。

天幕这么多期内容无不是围绕华夏上下五千多年文明史来讲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点太明显了。

然而天幕并没有就此结束,预告了下一期盘点人物,还顺便点名了历史上其它名人。

天幕:“由于历史名人众多,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顺便提名一下,重点介绍那些对华夏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

在华夏历史上,如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是进步还是倒退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历史名人中前期提到的人物都是历史名人,他们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不在讲述,今日重点讲述那些历史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

天幕卖了个关子,暂时停止了讲述,让万界古人们陷入深思与争议中!

“这天幕到底是向意?名人那么多,下期到底会讲何人?”

“以天幕过往的特点,盘点人物需对华夏文明发展或促进科技发展有贡献之人,亦或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人。”

“前几期中有民族英雄录,以那么讲法,那个什么明朝,清朝的尚未讲全,你们猜会不会有第三期民族英雄录?”

“有可能,不过以在下愚见,名人录之后必再有。”

万界古人们可不缺智慧之人,猜得八九不离十。

而现代社会中武珊珊与林枫之间的争论也在进行,俩人的社会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也不一样。

林枫是商界之人,而武珊珊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历史研究员,一个打工妹。

这不俩人谈到三国人物时就有了分歧,就比如谈及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历史人物观念截然不同。

“你是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太大,还是研究历史的呢,刚才说的已经失去对历史人物的客观性判断。”

“我怎么就失去了判断,你讲的营销号也太扯了吧。”

“请你记住一点,历史不是演义,许多人普遍认可的一句话:伪君子到死还能坚持伪善,那他就是君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

一个思维方式的陷阱,先入为主会让你失去客观判断事物的能力。

一个简单的事实,刘备托孤,却埋伏了刀斧手,这可是历史事实!当真以为诸葛亮是傻子吗?

史书和演义中皆有描述,亮汗如雨下,湿透衣裳。你真的认为刘备一句话会让诸葛亮汗如雨下?你处在诸葛亮角度知道有刀斧手埋伏,你不会流汗?”

“所以你认为刘备是彻头彻尾的的伪君子?”武珊珊问道。

“从我的角度,准确的说是从商界大佬思维逻辑讲,没有哪个老板会容忍公司企业中有刘备式的下属,或者司马懿式的员工,用可以但决不会重用!”林枫直言不讳的说道。

“这也是你讲的,商界大佬宁作曹操不当刘备的原因?他们是不会讲实话的。如果问及商界大佬是当曹操还是刘备,会说谎称喜欢刘备而是实却对刘备式的员工提防的?”武珊珊又问。

“你不笨吗,说对了。”林枫说道。

“下期内容,是不是该讲诸葛亮了?这可是千古贤相,这可没人反驳。”武珊珊得意的说道。

然而,林枫的表情又让武珊珊有点迷糊了。

“其实,千古名相中,如果秦朝的李斯不是因为参与沙丘之变,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千古第一名相的第一把交椅是轮不到诸葛亮来坐的。”林枫说道。

“可惜,李斯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还落个背主弃义的坏名声,断送了自己还害了全族之人,太令人不耻了。”武珊珊吐槽道。

俩人讨论许久,决定介绍诸葛亮,这么一位历史名人影响力太大了。

几天后,万界之中天幕闪烁,声音与视频传播万界之中。

天幕:“历史名人何其多,今日介绍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影响力太大,赞誉之声远大于其历史事实,甚至过分神化此人,他就是历史名相,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

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望族。

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建安二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

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其时他在荆州与石韬,徐庶,孟建游学,三人读书都力求精熟,只有诸葛亮观其大略。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中国人的民族图腾,他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经过近两千年的变化,诸葛亮的形象已经变成鲁迅笔下“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怪物。

但是几乎没有人把诸葛亮当成三国时代第一位权臣和三国历史上第一个执刀人。

而且诸葛亮的权力相当大,大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公开用遗嘱的形式赋予一个大臣废立皇帝的权力,这是把蜀国的刀真真切切的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他这个执刀人能不厉害吗?

其实围绕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展开的各种猜测是层出不穷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可谓是深入人心的。

前者是陈寿写的史记,陈寿是三国历史的亲历者,是史官,而罗贯中又被后世网友戏称”罗灌水”,他写的是《三国演义》是明朝中后期的一本小说而已,很多观念带有个人思想,立场是拥汉贬曹,这是典型的酸儒书生的通病,并非史实。

正如后世许多人去旅游朝拜诸葛武侯祠,便可看出旅游团中不同身份与真实想法了。

一些导游会问,是参观诸葛武侯祠还是顺便参观刘备庙?

游客中立马就能看出身份,商界之人直接拜诸葛亮绕开刘备庙而不拜。

有人会问导游:“来都来了,本身就是来玩的,为什么会这样区分?”

导游:“你为什么不是富豪,而他们却是?当老板的没有人喜欢刘备,商场如战场,这回你们明白了吗?”

诸葛亮在正史中的定位,历史评价与后世纪念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正史中,诸葛亮的定位复杂而多面,他不仅是蜀汉政权的缔造者之一,更是中国历史上智谋与忠诚的典范

一、诸葛亮在正史中的定位

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他不仅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佐,更在刘备去世后,独撑蜀汉大局,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者。在政治上,诸葛亮实行法治,整顿吏治,使得蜀汉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他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新的耕作法和技术,促进经济繁荣。诸葛亮在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政策上也做了出巨大的贡献,他坚持联吴抗曹,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在军事上,诸葛亮更是表现出色。他善于运用兵法,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成功,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却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在文化上,诸葛亮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发明家。他的《出师表》等作品,情感真挚,文笔优美,被誉为文学经典。同时,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创造了连弩、木牛流马等实用工具,对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诸葛亮的历史评价

诸葛亮在历史评价上一直很高。他的智谋、忠诚和勤奋都受到后人的称赞。诸葛亮被视为古代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民间故事和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谋赢得了敌人和盟友的尊敬。即使是对手曹操,也对诸葛亮的才能赞不绝口。后世历史学家更是将诸葛亮列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认为他的智谋和勇气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

三、后世对诸葛亮的纪念

后世纪念诸葛亮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方面,各地的诸葛亮的祠庙和遗址成为人们瞻仰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诸葛亮生活过的蜀汉地区,尤其是成都,有着许多纪念诸葛亮的庙宇和遗址。这些庙宇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另一方面,诸葛亮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也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成为智慧与忠诚的象征,他的故事被不断改编和演绎,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诸葛亮的思想和理念也被后人不断研究和探讨,对当代社会和政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诸葛亮在正史中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他的智谋、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故事和精神内涵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建设提供着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怀念和传承诸葛亮,学习和发扬他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理念。

在后世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隆中对》成为中学和大学必读,必学,必背的文章,要是哪个人讲不出其中一二句出处,不是学渣中的学渣,就是此人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对于《出师表》,很多人都会讲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对诸葛亮五伐中原,最后病死于五丈原的遗憾,是对这位千古贤相由衷的赞叹,也是对诸葛氏一族在魏,蜀,吴满盘皆输的叹息。

历史上诸葛亮在蜀,诸葛均在曹魏,诸葛瑾在东吴,这是典型的世家望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内的做法,可惜的是诸葛亮再聪明,如何多智,如何前算五百年,后算五百年也不会料到会有如此结局。

从他辅佐刘备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这也是后世网上有人讲,刘备早死,或者曹操杀死刘备,后面或许汉人王朝还有元气抵抗五胡,刘备此人才是真正想当帝王的人,什么忠心耿耿为汉室,打着中山靖王后代的谎言,为自己谋利,其实西汉的中山靖王与东汉皇室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也后世商界大佬对刘备评价不高,却流行一句:宁作曹操不当刘备。其深刻性不言而喻。”

天幕结束时还不忘挖个坑,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刘备差点吐血,而曹操脸色大变,诸侯也一样。

至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不关林枫与武珊珊什么事了,能否提前结束三国战乱,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