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第290章 历史名人录1

天幕介绍完历史上十大才子,万界古人们还是很期待能够知道还有哪些才子或名人,十大才子版本不同,涉及的朝代也有可能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

这也正常,武珊珊与林枫依据万界古人的反应和史料,最后认为有必要将历史上那些名人讲一下,这才有了名人榜。

“你认为古代历史名人如何排名?标准又是什么?”林枫问武珊珊。

“能怎么排?干脆依照历史朝代,从春秋\/战国开始至清朝,逐一介绍。”武珊珊说道。

“如果依照历史,这名人太多了,简单讲以名人效应来衡量,春秋有管仲,乐毅,孙武,孙宾,战国更多,秦朝始至清朝各行各业皆有名人,比如黄道婆,祖充之,毕升,唐宋八大家等。”

“卧槽!唐宋八大家,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十大才子中介绍过苏轼,也讲过李白,杜甫。可是与他们齐名的历史名人也不少。”

“怎么有主意了?想好了从唐宋八大家开始?让名人榜含金量更高?”林枫问道。

“也许这样更好,毕竟唐宋八大家历史影响力太大,不可能不介绍。”武珊珊说道。

“之后呢?历史名人太多,我建议先讲唐宋八大家,然后依照朝代顺序依次介绍。”林枫讲完武珊珊也默认这种做法。

说干就干,俩人又是一阵忙碌,数天之后万界古人终于等来了天幕开启,他们已习惯了有天幕的日子。

天幕:“历史名人录,史上有谁多各行各业的名人,他们或是政治家,改革者,或文或武,亦或是普通人却因发明创造而青史留名。

今日先从历史上唐宋八大家开始介绍,以立名人榜。”天幕开口便是如此,万界古人又炸裂了。

唐宋八大家这几个字万界古人们之前就听说过,这在介绍史上十大才子就已经提及过,只是没有全面介绍而已,如今天幕要讲述了。

万界古人都非常期待,这唐宋八大家到底有什么能力与才华,不过宋朝的皇帝们心态有些复杂了。

天幕:“历史上名人无数,包罗万象,行业众多,今日先介绍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唐宋八大家。

什么是唐宋八大家?这里指的是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文坛巨匠,对华夏文化发展的推动与发展有其贡献的名人。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苏轼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大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撰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160卷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柳”,柳宗元等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即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即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杜牧把韩愈的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

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师说》这文章曾经成为后世中学时期语文教课书上必学,必考,必背的文章。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师说》此文为什么会成为后世中学必背必考的内容,这篇文章内含读明白了便知其中意义。

《师 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此篇《师说》读完是不是让人明白一些为师之道,为人之理?

韩愈在后世名声很大,巜师说》一文功不可没,也正是如此,一些文化汉奸妄图毁灭一切华夏文化传承,从一些教课文中删除,其心可诛!

韩愈:唐宋文化之光,八大家之翘楚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中,韩愈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后人所敬仰。

韩愈,唐代中期文坛的领军人物,他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见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不仅在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还深入研究经史子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学术观点,对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文化贡献方面,韩愈的贡献可谓举足轻重。他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文的传统,摈弃当时浮华的文风。他强调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达力,使散文创作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广阔的视野。这一运动对于改善当时文学风气,推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韩愈在哲学思想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吸收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资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强调人性的本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文学创作方面,韩愈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的散文作品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师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作用。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分析,文章将抽象的教育理论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师说》之外,韩愈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文章或雄奇奔放,或淡雅秀丽,或深沉凝重,或明快轻松,风格多样,各具特色。他的文字精炼准确,表达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宝库,也为后世文化交流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后世纪念方面,韩愈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播和收藏,成为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他的思想和精神品质也得到了后人的传承和发扬。许多学者和文人将韩愈视为榜样,深入研究和传承他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韩愈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重新评价和挖掘。他的古文运动理念、文学创作风格和哲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他的思想对于推动当代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贡献,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典范。他的思想、文学和道德品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永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让我们铭记韩愈这位杰出的唐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断努力。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

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历史上很多名人将韩愈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其赞扬评价极高。

世人常言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下立言。

韩愈正师道。弘儒学,为百代之师,可谓功德无量。韩愈自动请缨,一介书生独闯敌营,评定叛乱,可谓立功。

韩愈文章千古至情至性,可谓立言。

可以这么讲韩愈为百姓可以不要命,韩愈所处的时代正是藩镇割据,唐朝处于中后期,天下无德,故有“师说”一文问世,也因为成为后世所推崇的大文豪。

韩愈无愧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人品与才学古来少之,其德才兼备可为后人之表帅。”

天幕最后对韩愈一个总评与小结,万界古人中天下书生皆为之心颤,这韩愈也太牛了吧。

唐朝前期及之前的王朝的帝王王将相是好奇,而唐之后的王朝那些名人则是韩愈的小迷弟,韩吹。

这也让万界古代读书生又一次陷入炸裂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