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长夜谍影>第八百六十六章 分析研判

清晨的薄雾中,方如今静候在房间内,耳边是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街头小贩的吆喝声。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当纪成林领着小山智子踏入房间的那一刻,他迎上前去,脸上挂着一抹深不可测的笑容。

“智子小姐,此次特邀你来南京,实在是情势所迫。在我众多的人脉中,唯有你对梶原千春有深入的了解。”

小山智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她在接到邀请时并未被告知具体原因,但内心已隐隐感觉到南京城内必有大事发生。

“梶原千春现在南京?”她试探着问,声音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虽不能断言百分之百,但我们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方如今缓缓道。

小山智子微微颔首,轻轻捋了捋垂在耳边的秀发,这个动作既显得优雅又不失从容。

方如今道:“来的路上还顺利吗?”

小山智子轻声细语地说:“火车上虽然遇到了几个泼皮无赖,但幸好有纪队长在,很快就解决了。”

说到这,她向纪成林投去感激的一瞥。

方如今听后点了点头,对于纪成林的能力他向来是信任的。

纪成林报以微笑,那几个所谓的“打架”的旅客,是他安排的化装成普通旅客的行动队员,专门为了保护小山智子而设的暗桩。

也难怪那几个小胡子等泼皮不是他们的对手,毕竟这些行动队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精英。

“既然你已经到了,我们就不多绕弯子了。”方如今直截了当地说,“在你在本土接受培训的那段时间,你有没有印象一个叫盐田的人?”

小山智子微微皱眉,思绪回到了那段培训的日子。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我记得他叫盐田。他在培训班里并不张扬,总是默默无闻的。他的成绩虽然不算出类拔萃,但做事非常踏实。”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更多的细节,“我记得他对梶原千春有着特别的好感,总是找机会接近她,但梶原千春当时心里已经有了别人,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他。”

方如今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这样的话,盐田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可信的。”

小山智子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惊诧之情,脱口而出:“难道你们也抓捕了盐田?”

方如今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戏谑:“智子小姐,是不是想找他叙叙旧呢?”

小山智子一听这话,立刻慌张地摆手,解释道:“不不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现在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我怎么可能会想和其他人多接触呢?”

方如今看着她紧张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智子小姐,别紧张,我只是开个玩笑。我们确实已经控制了盐田。你放心,你的身份我们会严格保密的。”

小山智子听了这话,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仍然心有余悸。

“方长官,请问现在是否已经确定了梶原千春的具体位置?”小山智子关切地问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方如今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们还在排查当中,不过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他眉头微皱,显然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南京一带的尼姑庵虽然不少,但要一一排查确实费时费力,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打草惊蛇。

他解释道:“我们的策略是先逐步确定几个重点怀疑对象,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袭。至于其他的地方,我们也只能暂时进行监视了。”

方如今说着,展开了手中的地图。

地图上,六个红色的标记显眼地分布在各个位置,这些就是他们锁定的重点怀疑对象——六个尼姑庵。

这六个尼姑庵,都具备一个显着的特点:

它们距离梶原千春最后消失的地点相当近。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地方成为了寻找梶原千春的重要线索。

而且,这些尼姑庵周围的交通状况都相当便利,无论是公路还是水路,都有多条路线可以选择。

“这样的位置,一旦梶原千春听到什么风声,她就可以迅速转移。”方如今解释道,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那些交通线路,像是在思考着可能的逃脱路线。

小山智子紧盯着地图,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的线索。

找到梶原千春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房间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两人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

方如今继续深入地分析着情况,他转向小山智子,问道:“以你对梶原千春的了解,你觉得她是否会选择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尼姑庵隐藏呢?”

小山智子稍作思索,然后肯定地回答道:“以梶原千春的性格,她生性谨慎,应该不会选择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隐藏。她更倾向于在熟悉或者有一定了解的环境中行动,这样也是最为安全的。”

方如今听后点了点头,沉思道:“那就说明她在尼姑庵里早有认识的人。这样的话,我们的搜索范围就可以进一步缩小了。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排查那些与梶原千春有过接触或者有可能有接触的尼姑庵。”

他随即呼唤戴雷平,交代道:“雷平,你去医院找盐田再询问一下相关情况。虽然之前我们已经问过他这些问题,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再问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戴雷平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他知道这是寻找梶原千春的关键一步,不能有任何疏忽。

而方如今则继续在地图上标注、分析,希望能够尽快锁定梶原千春的位置。

小山智子虽然暂时无法直接参与搜寻梶原千春的行动,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坐在一旁,用钢笔在白纸上认真地写下关于梶原千春的一切。

那些过去的点滴,无论是梶原千春的日常习惯、喜好,还是她们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都被小山智子一一记录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的很多外在表现可能会变,但一些深植于内心的习惯和偏好却很难改变。

正是这些习惯和偏好,可能会成为找到梶原千春的关键线索。

小山智子的笔下,梶原千春的形象逐渐鲜活起来。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梶原千春喝茶时总是先闻香再品茶,或者她在思考问题时喜欢轻轻敲击桌面,都可能是破解这个谜团的重要钥匙。

只有深入掌握梶原千春的习惯,才能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推测,进而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主动。

忽然,方如今看向了小山智子:“智子小姐,如果梶原千春之前一直在临城,那她调动至南京,是不是要重新划入新的谍报小组?”

直觉告诉他,之前太过于关注梶原千春本身了,这个女人的身份特殊,在南京肯定不会做独行侠,松井直辉辉一定会派人辅助她完成各种任务的。

甚至,还有可能为她临时成立一个谍报小组。

小山智子解释道:“南京是大城市,其间谍组织,跟临城的组织结构略有不同,当然了,最基础的都是以情报小组为单位开展情报活动的,但是这么大的城市,而且现在皇军……哦不,是日军备战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特高科在南京的间谍组织发展过快,单就是情报小组就达到了几十个之多。”

“这些小组的人员繁多,日本间谍和汉奸特工相互混杂,又因上海总部距离南京较远的缘故,情报网的管理非常困难,所以在南京划分了几个情报区,每一个区的都有一个情报头目负责,而这个情报头目再向上海总部负责。”

“我估计,梶原千春到了南京之后,松井专门调派了人手给她,而且是那种之前一直都处于潜伏状态,且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情报区的特工。”

方如今一听,大概明白了七八分,旋即道:“跟我猜测的差不多,梶原千春的定位估计跟这几个区的头头相同,但是她手下又不会有那么庞杂的谍报网络,毕竟她的身份是要绝对保密的。这一点,我十分认同你的推测。她的手下极有可能新组建了一个情报小组。这一点,我可以通过行动科向电讯科确认,电讯科那边一定有关于近期出现的新的电台呼号的记录,从时间上来截取,基本上就可以验证我们的推测。”

小山智子微微点头:“梶原千春是是专门负责策反和安排潜伏特工工作的负责人,到了南京之后应该也是做老本行,虽然来的时间不算长,但估计已经有人被她策反了。”

这个女间谍的破坏性极强,方如今说:“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我们的军政机关迟早会被她腐蚀的千疮百孔。除了从她本人身上着手之外,其麾下的情报小组也要重视起来,既然梶原千春是他们的上线,那么他们之间一定有联络方式,把她引出来,这一次绝不能让她跑了。”

抓住了梶原千春,会有一大批高级特工落网,这足以给特高科在南京的情报网络捅出一个大窟窿,也会给松井直辉予以致命的打击。

这样的诱惑,让方如今顿时血脉喷张。

这一切还得从盐田身上着手,这个梶原千春的暗恋者一定知道梶原千春接触过什么人。

等戴雷平到了地方后,他亲自打了个电话嘱咐戴雷平,一定要让盐田多多提供梶原千春的信息。

做完这一切,方如今忍不住站起身来,在房间里不停走来走去,仔细思索着关于梶原千春的这些信息,可是很快他就冷静下来,觉得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乐观。

虽然大致确定了目前梶原千春藏身在尼姑庵,但毕竟她是个大活人,而且是个非常狡诈的高级特工,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惊到。

这也是方如今迟迟未下命令对那几个尼姑庵展开搜查的原因。

还有,梶原千春麾下的情报小组,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一点痕迹都没有。

就在方如今正在为了到底是先突袭尼姑庵抓捕梶原千春,还是先找到梶原千春的情报小组,放出诱饵引诱她上钩的时候,一则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从警察局传来。

位于深山中的云水庵有名尼姑不幸跌落山崖死亡,另一名尼姑拿着此人的度牒来注销。

自道光年就急剧衰落的佛教、道教、神祠等,在民国政府的严令和“铁腕”管控下,更产生一个衰落的“加速度”!

新文化运动之后,相当一部分社会名流认为“中国人中最无用的是和尚”。

民国的僧侣地位极其卑贱,连小孩子见了和尚,都要骂一声“秃驴”,一般人假使在早晨看见了尼姑,便喊“倒霉!晦气!”

北伐成功后,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政府”时期结束,而国民政府直接开展“反宗教运动”违反宪法,便以“破除迷信运动”为由,冠冕堂皇地压抑道教、佛教,大力瓦解旧的传统文化。

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废除偶像崇拜和神只信仰。

同时制定《淫祠邪祀调查表》,要求各地区分寺观性质,填表上报,作为废除依据。

国民政府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通过了没收寺产、充作教育经费、改寺院为学校的决议。

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相继颁布了《寺庙管理暂时规则》和《管理寺庙条令》二十一条,以行政命令严控佛教、道教,bJ甚至成立了破除迷信会,诉请政府勒令所有僧尼还俗改业。

而且,这种势头在全国愈演愈烈,全国到处发生没收寺产、焚毁经像、庙产兴学的事件,四川甚至提取寺产修路灯。

后在佛教界多方争取下,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国民政府立法院第63次会议通过《监督寺庙条例》,将“管理寺庙”调整为“监督寺庙”,律令确定了寺产管理4条原则:

其一,各级政府对寺庙只有监督权,并不能处置寺产,有利于保护寺产,防止寺产流失;

其二,划定寺产与私产的界限,防止寺产转为私产;

其三,界定寺庙的正当开支与非正当开支,防止僧道侵吞寺产;

其四,确立寺产定期向政府报告的原则,防止僧道隐瞒或是随意处置寺产。

但其中的“该官署得革除其住持之职”“逐出寺庙”等项,则为“官权”插手“教权”留下打压空间。

总之,政府对寺庙的管理非常严格,这也是为什么深山中的一座尼姑庵中有尼姑死亡,很快就会来注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