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小捕快>第七百章 营救

林间,樊志华一马当先走在齐腰的草丛中,一边用手中钢刀劈开拦路枝蔓,一边道:“草中蛇虫千万注意,早些办完事,咱们还得赶回去向县老爷复命。”

弓兵齐声道:“遵命。”

十二名山匪皆有弓兵押解,深一脚浅一脚走在草丛中,待走到一处平坦所在,樊志华停下脚步,见头顶苍木如盖遮光蔽日,正是下手的好地方。

他转过身子:“各位,就这儿吧,虽然离各位家乡尚有距离,但死在此处也算叶落归根。”

那十二人跪了一排,听到樊志华的话登时吓得呆了,随后开始剧烈挣扎。

“无耻,你敢!”

“尔等眼中还有国法吗?!”

弓兵一拥而上迅速展开弹压。

樊志华小指伸到耳中抠了抠,默默等待着。

不远处的草丛中,大脑袋悄悄冒出脑袋,他手中攥着谷雨的刀,一阵微风吹过,杂草左右摇摆,大脑袋蹑足潜踪抵近了丈余,待风声停止,他也随之停下脚步。

山匪的反抗迅速被弹压,头被按压在泥土地上。

樊志华冷笑道:“若是各位识时务,不仅有钱拿,还有各位乡绅的赏识,至少在高邮县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几位偏要有那不应有的念想,那就不怪老子心狠手辣了。”

他环视左右:“天色不早了,弟兄们,送各位上路!”

一声令下,弓兵齐齐举起手中的钢刀。

千钧一发之际,草丛中忽地窜出一条人影,箭一般射向樊志华!

樊志华大惊失色,急忙向后退去,同时右手抓住腰间的刀柄,大脑袋根本不给他反应的机会,手中利刃在林间划出一道寒光,只听得樊志华惨叫一声,跌倒在地。

弓兵这才反应过来,呐喊着向大脑袋扑来。

大脑袋擎刀在手,向地上打滚的樊志华看了一眼,长刀一划,毫不畏惧地与弓兵战在一处。

山贼见无人看守,慌乱地从地上爬起,向林外便跑。

场面一下子乱起来,弓兵惊叫道:“往哪里跑?!”衔尾追来。

一名山贼年岁不大,落在最后,慌乱间脚踝缠在草丛中的枝蔓上,身体骤然失去平衡噗通摔倒在地。

弓兵追上前来:“妈的,给我死!”挥刀落下,那年轻人认命般地闭上眼睛。

斜刺里一条人影抢出,拳头在弓兵的腹间狠厉一击,直把他打得倒飞出去,手中兵刃脱手而出。谷雨将那年轻人从地上拉起,随手捡起地上的刀,迎着追击的弓兵杀了过去。

呐喊声自草丛各处忽地响起,曹克攀给谷雨的皆是军中精锐,在他们面前,巡检司的人马无异于散兵游勇,不消片刻功夫便被一一放挺。

谷雨将滴血的兵刃抛在地上,看了一眼仰面躺着的樊志华:“没死吧?”

大脑袋长刀一甩,指向谷雨。

谷雨瞳孔收缩,目不转睛地盯着大脑袋,大脑袋轻蔑一笑,调转刀柄:“你特意嘱咐,我又怎敢违命行事?”

谷雨接过刀入了鞘,微笑道:“此案着落在他身上,留着他有用。”

“为何找我?”大脑袋板着脸。

谷雨挑了挑眉:“王兄武艺高强,能者多劳嘛。”

大脑袋冷笑一声,谷雨在借机试探他的身手,他又不是蠢的,如何看不出来。

战斗结束,山贼和巡检司的人马被分开押解,曹克攀选了块背风的山坳安营扎寨,官兵叮叮咣咣忙个不停。潘从右从马车上下来,伸展着肢体,一边与曹克攀说着话,见谷雨领着一群人走来,停下动作笑道:“看来小谷捕头收货颇丰啊。”

谷雨禀道:“大人,将军,人全都带回来了,有几个受伤的,所幸并无性命之忧。”

潘从右看着走近的山贼:“身子板弱不禁风,确实与山贼相去甚远。”

曹克攀走到他们面前:“这位是巡察御史潘大人,代天子巡狩,你们听说过吗?”

山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跪倒在地:“学生叩见潘大人。”

潘大人神色变了:“你们是?”

其中一人约莫十八九岁左右,禀道:“潘大人,我等全是高邮县的童生,学生叫唐定钊。”

潘大人狐疑道:“既然是童生,为何又成了山贼?”

唐定钊磕头如捣蒜:“大人莫听那人胡说,学生与一并同学本本分分,从未有过逾矩之举。实在是...实在是...”他犹豫半晌,咬牙道:“学生有天大的冤情,求大人为学生们做主。”

潘从右背负双手,观察着唐定钊以及他身后抖索成一团的学生,一半是年轻人,另有一半则是中年男子,甚至还有两人两鬓微霜,他沉下面孔:“你若有冤情,自可讲来,但若是敢欺骗老夫,你可知道有什么下场?”

唐定钊面色刚毅:“学生所言句句属实,但有一字偏颇,教学生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毒誓发得极为严重,潘从右这才点点头:“你说,我听。”

唐定钊稳定下心神:“学生是高邮县中的童生,寒窗苦读数载,寒来暑往不敢有丝毫懈怠,所幸成绩总算不差,今年县试不说十拿九稳,倒也有几分把握,但是发榜之后却不见学生的名字。”

他身后一名中年男子叩首道:“老大人有所不知,唐定钊年纪虽轻,却是我们县不世出的小才子,文采卓然,素有才名,今年县试还未发榜,便有人笃定他必定高中,谁也没想到他会名落孙山。”

潘从右道:“说不定山外有人,亦或是运气不佳?”

唐定钊苦笑道:“若真是那样,学生也就认命了。但书院的院长却咽不下这口气,他老人家便是发榜前大言不惭的那人。”

“看来是折损了颜面,”潘从右点点头:“难道他要大闹县衙?”

那名中年男子搭腔道:“大人有所不知,这位院长大有来历,名唤陈琳,先后任职御史台、吏部、工部,曾担任过顺天乡试副主考官以及会试主考官,对科举取士之道熟稔于心,去年致仕后便回到家乡,应县里邀请在书院中做了院长,定钊文采绝艳,陈院长大为叹服,曾当众赞道:文品极高。”

潘从右叹道:“这四字饱含赞誉,可见他对你期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