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称皇>第39章 挣钱

高才轻轻吹着汤匙里的药,慢慢送进萧牧嘴里。

“爷,五爷的性子您还不知道嘛,您何苦动这么大的怒,您出来的时候,李太医再三嘱咐过,千万不要生气。”

“我不是气,我是心寒啊......他怎么能这么说我......”

“要不咱回去吧,就说这件事儿咱办不了。”

“想什么呢,哪有这么多退路给你。行了,你不用在这儿伺候了,去告诉他,把所有官员召集起来,我要开会。”

“是。”

高才出去,迎面撞见武亲王。

“哎呦,爷怎么站在这儿呢?”

显然武亲王很想进去,又不太敢,便拉着高才问道。

“三哥怎样了?”

“吃了药,已经大安了,这不让奴才去找您,说是让您把三秦的高官召集起来,他有话说。”

“他还真铁了心要把钱拿走了?”

“高才!”

屋里突然传来萧牧的一声怒吼。

“不用搭理他,你去替本王起草文书!”

武亲王脸色一僵,气愤地哼了一声,甩袖离开。

高才轻轻叹了口气。

“正是因为素日里太好了,有些误会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心里暗思道。

……

次日总督府大堂,三秦的巡抚还有三司官员官员齐至。

分别是三秦巡抚挂都察院佥都御史衔王宁川,总览一省行政,替朝廷监察地方。

三秦布政使安明珠,主管行政财政

三秦按察使董州,主管刑狱监察,监察巡抚。

三秦都指挥使李桂芳,主管兵马。

以及三秦总督武亲王萧信。

萧牧特地穿上亲王的礼服,正红盘金龙纹龙袍,带白玉镶明珠双龙戏珠冠,以示郑重。

推门而进,众人急忙起身请安。

“都免礼吧。”

萧牧径直走到长桌的主座上坐下,眼睛一直在观察三秦这几位高官们。

而这些高官也在偷偷观察着这位突然崛起,毫无征兆,已经取代权倾朝野的华亲王的皇亲王。

皇亲王这个爵位,仅仅自萧牧伊始,位列亲王、三公之上。

甚至还有谣言,说什么位同储君……

见他气度不凡,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众官心里早就达成了共识。

来者不善。

他们不免又偷偷看向武亲王,兄弟二人闹别扭的事他们早就听说,虽说现在他们还在相敬如宾,却也不过是表面上的罢了。

连武亲王这关都过不去,这位皇亲王又有何来的自信能够统御三秦百官?

将来这位皇亲王拍拍屁股走人,武亲王还是自己们的顶头上司,难道就为了一个本来就不合时宜的政令,去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

这道理,他们懂,萧牧自然也懂。

只见萧牧清了清嗓子,得体和善的笑容看着几位大人。

“今日是本王与诸位大人第一次见面,还没有什么机会寒暄呢,就又给大家带来事情了。是这样,皇上呢,想把太祖留下来的万盛园重新翻修一下,一呢是用作贺寿之用,二呢我是为了扬我国威,所以希望咱们三秦呢,能够多多支持,也算是为国效力吧。本王呢,承蒙皇上厚爱,内阁推举了那么多大臣,皇上竟只让本王来,承蒙关照,咱们都尽些心吧!”

几位大人皆面面厮觑,没有说话。

座上的武亲王闭着眼睛,竟然睡着了。

王宁川咳嗽了一声。

“敢问殿下,不知修万盛园,需要多少银子?”

“朝廷也不多为难你们,只要八百万。”

王宁川嘴角很明显地抽搐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萧牧。

场面立时陷入了死寂。

还是布政使安明珠苦笑一声,道:“这可真是揪了咱们的老底啦,咱们现在也是叫花子起五更,穷忙哩!”

众官呵呵笑了两声,氛围才算有些缓和。

武亲王眼睛突然睁开,看向萧牧。

萧牧呵呵笑道。

“本王也知道,这八百万不是个小数目,但朝廷既然肯做这件事,必然是对江山,对千秋万代都是有好处的。三秦千里沃土,富甲天下,眼下实不相瞒,也就只有三秦能够拿的出这个钱来,这与诸位大人的殷勤治理,是离不开的。将来皇上高兴,诸位大人可就是前途无量啊。”

按察使董州,抱着膀子,一脸不屑地冷哼一声,扯着粗犷的嗓子,道。

“什么前途不前途的,官得做到多大才算有前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看想不想给朝廷添乱罢了,真要是拿这辛苦钱去修了什么园子,吃不得,喝不得,我们这些人真的也对不起亿兆黎民,下辈子也做不得人了!”

在座之中,董州的资历最老,脾气也最强硬。

“皇亲王,老夫在这里倚老卖老,多说一句,您身处朝堂,考虑的是江山千秋万代的事,咱们这一方黎民,您难免会考虑不周全,但这不代表咱们就没有难处。”

王宁川急忙道:“董大人官越做越糊涂了,皇亲王怎么可能不心系天下百姓呢。”

萧牧:“董大人的心情,本王能够理解。实话实说,本王也不愿意来借这个钱,不只是面子不面子的事情,关键是哪个藩库攒下这些钱都不容易,更何况咱们还要供应军需……所以啊,本王今日召诸位大人来,是想能不能商议出一个节流开源的法子来,既不对百姓大动干戈,又能让咱们都有个交代。”

王宁川连连咋舌。

“皇亲王这话,至允至当,实在是在万难之中想出来的周全法子。”

都指挥使李桂芳说话了,他比几位大人都要年轻些,才四十岁,一直默默地听着前辈们说话,分析清楚萧牧所想所为之后,他终于开口。

“皇亲王,武亲王,诸位大人,卑职有片言相告。”

萧牧:“请讲。”

“是。”

李桂芳起身,态度恭敬。

“方才皇亲王的话点醒了卑职,这八百万两银子,既然降到了我们三秦,天降大任,咱们做好了,前途无量,做不好,自然也有做不好的因果。

刚才卑职一直在想,长久以来,咱们要花钱,无非就是从百姓,从商人身上敛财,为什么咱们官府自己就不能想办法挣钱呢?

比如在三秦境内作乱的马匪,山匪,其实他们藏匿了不少财产,只要官府肯剿,一口气全部剿灭,这就是一笔可以应急的财产。而且从长远来看,剿灭马匪,原有的茶马古道,通往西域贩卖丝绸,茶器的商路就又通了,不必再绕远路,这又是一笔源源不断的收入。”

王宁川:“这主意虽好,可毕竟是长远之计,眼下这八百万,怎么办呢?”

“其实这也好办,官府可以向地方那些富豪士绅们借银子,一可凑钱,二,他们若是不借……也能打压一番……”

王宁川眸中飞过一丝不悦的神情,没有说话,看向萧牧。

整个三秦,真正的大姓其实就有两个。

一个是王宁川的妻氏陈氏一族,王宁川作为一个外地人能够在三秦立足,其实也少不了陈氏一族的支持。

陈氏一族祖上皆在朝廷任职,还出了两个首辅,就连如今的河西总督陈德忠,都与他们有些亲戚。

另一个便是李桂芳背后的李氏,七代武将,祖上三人,皆曾追随太宗皇帝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陈氏文官,李氏武官,两大家族,

正如文官与武官不可化解的矛盾一般,两大家族在三秦官场分庭抗礼,素来不怎么对付。

李桂芳说完之后,也看向萧牧。

二人都在等萧牧的决断。

而萧牧这些年,其实也跟着太子,跟着庆熙帝学了不少东西,他自然知道在三秦,在三秦的官场,绝对会有一个只要所有矛盾的死结。

而这死结,往往自上而下,逐渐盘根错节。

他今日开这个会,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死结在那里。

现在,他想,他应该找到一些苗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