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称皇>第2章 土匪

江北有一个十分令官府头疼的势力,土匪起家,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大帮派。

青莲帮。

青莲帮的历史已有百年,当年大周高祖皇帝征伐天下,灭江汉大国,大楚。楚国宰相熊罢率熊氏遗孤过江,回到江北老家,教训子孙舞枪弄棒,置办田产,培植势力,常思恢复山河。

当时两江地区,是陈国疆土,高祖皇帝挥师南下,却受阻汉、淮之地,遂举全国之力南征,与陈鏖战。

陈灭,高祖屠江淮。

烽烟直冲云霄,数月不绝。

江淮百姓,手无寸铁,男者杀之,女者奸之,壮者残之,弱者虐之。

以至于鸡飞狗跳,民不聊生。千里之内,遍地焦骨,妇孺啼哭,苟延残喘之声,不绝于耳。

几十万生灵,骤灭于数月之间。

繁华之地,沦为焦土。

陈灭之前,熊罢早有预感,率领族中老小弃家业隐匿山林之中,幸免于难。

周军灭陈,南下讨百越,熊罢于是捐出财产,周济流离失所的难民,难民们纷纷投靠熊罢,为熊罢耕种织布,熊罢家业逐渐鼎盛。

同时,周军屠城数月,不少幸存下来的百姓没有活路,不得已落草为寇,成了土匪。

熊罢私下里支持他们钱粮器械,久而久之,江北的土匪几乎都唯熊罢命令是从。

大周建立初期,民生凋敝,朝廷下令,有捐献家财者,可以授之以官。

熊罢死后,子孙为争夺家产,使熊氏一族四分五裂。熊罢四个儿子,三个都将财产捐给了官府,做了官。

比如现在的兵部指挥司的一位重要官员,就是熊罢的长子,熊顺。

只有熊罢的幼子,熊归帆,守着熊罢留给他的家业,并依旧暗地里资助那些土匪闹事。

朝廷里有人,手上有势力,熊归帆干脆直接与官府叫板,笼络全江北的土匪,建立青莲帮。

熊归帆始终记得父亲临死之前紧紧攥着自己的手,说着他一辈子不能平息的亡国之恨。

熊归帆下定决心,就算他没办法重建河山,他也不能让周廷好过。

因此,官府只要准备干什么事,他一定会搅黄。

……

今日全江北府尹以上的官员都来到了麒麟城开关于供应前线后勤的集议。

这也是江北各大阵营难得地正面对峙。

大致可以分为窦廷熹以及他的老部下,还有现在正得势的蔡慈一党。

以及中间派,其实有些偏向窦廷熹的武建宁。

官员到齐,偌大的大堂内乌央乌央全是不同袍服颜色的官员,窦廷熹那身正红色官服在一众蓝色或者紫色中,分外显眼。

“别拦我!我要进去见蔡大人!”

“将军,真不是小的拦你,里面大人们正开会呢。”

“给我滚开!”

大堂的门突然被推开,大堂内百余名官员的目光齐刷刷看向闯进来的那位衣衫褴褛,浑身是伤的将军。

蔡慈拍了下桌子,喝道:“周仁,你不是给前线押送粮草的么,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周仁:“属下罪该万死,一时疏忽,运粮军队行出麒麟城,就被熊归帆的人给劫了!”

“你说什么!”

蔡慈噌的一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全江北上下费尽心思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半个月的粮食,你让他们劫了?!”

“属下该死!属下该死!属下实在没想到熊归帆会大白天派大军公然劫粮……”

“你确实该死!自己去领罚!”

蔡慈几乎怒不可遏,一脸焦急地看着窦廷熹。

“总制大人,是卑职用人不明,军粮有失,卑职甘愿领罚,但……粮草的事,还得您来想办法啊。”

窦廷熹面无表情地看着蔡慈,看透一切的眼神从眸中飞闪而过。

一旁武建宁抿了口茶,冷冷道。

“我说,蔡大人,窦总制这才刚来呐,粮草是你想办法筹的,人是你派的,出了事说句领罚就算了?把这个挑子丢给窦总制?这不太合适吧?”

蔡慈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很难看,接着又赔笑道。

“中堂大人教训的极是。”

武建宁立刻说道:“这可不是教训,老夫也是在就事论事嘛,就好比你做买卖亏损了一大笔银子,不做了,别人来接手你的买卖,难不成还要让人家替你还债不成?”

蔡慈老脸通红,被武建宁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武建宁心里冷笑。

老子当年对付的都是什么人,当今皇帝都是老子扶持上去的,一个小小蔡慈,还敢挖坑让老子跳!

此时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但心里却都如波涛汹涌。

一向以江北首脑的蔡慈,被新下来的巡抚当着这么多的面给驳斥,一点面子也不留,是不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此时在众官心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汴京的华亲王,或许真的要倒台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向与蔡慈他们不对付的官员心中沾沾自喜,不敢表现。蔡慈的爪牙们前途未卜,心里倍感惆怅。

所有复杂的情绪都在会场内压抑着,使整个会场的气氛更加压抑沉闷。

窦廷熹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会场沉寂。

“说起这个熊归帆啊,算得上是江北官府的老相识了。从本官当年任巡抚的时候,就一直下令,全力捕杀青莲帮的这群乱匪,你们呢,拿着本官的命令不当回事儿,问就是说一直在剿匪,剿匪剿到哪里去了呢。”

窦廷熹手指不断的敲着桌面。

“现在人家都敢公然劫粮了,还专门挑本官上任的时候,这是给本官出了个大难题,想让本官知难而退啊。”

窦廷熹咬牙说着,看了蔡慈一眼。

“可惜啊,老夫当年两榜进士,进翰林院,后来到上书房给诸位皇子们教书,后来到江北做了知府,进提点刑狱司,做布政使,做巡抚,做总督,当了这么一辈子的官,就不知道后退两个字怎么写!”

“立刻向熊归帆下总督公文,令他即刻将抢来的粮食交出来,否则,派兵征剿,本官亲自征剿!”

“是。”

……

散会之后,窦廷熹书房。

武建宁翻看着江北的公牍(官方记载,公告),似是有所疑虑。

窦廷熹:“少龄疑虑何事?”

武建宁:“倒不是江北的事,我是不理解你。”

“我?”

“你难道忘了皇上到底要我们下来干什么了?”

“倒蔡啊,我怎么可能会忘。”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皇上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江北,一旦迁延日久,你不怕皇上疑心么?”

窦廷熹轻叹一声。

“少龄啊,你想的是怎么能在皇上那里交差,我想的却是怎么把这件事最稳妥地办好啊。”

“那我倒要听听你的看法。”

窦廷熹在武建宁身边坐下。

“今天你也看见了,蔡慈现在为了自己的地位,都可以与土匪勾结,可知他底下的势力是何等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蔡慈如今正是虎翼丰满的时候,现在动蔡慈,他底下那些势力都会蹦出来维护他。就算是将蔡慈给论罪处斩,他那些遗党还在,终究是个祸根。”

“你的意思,是想一步一步来,将蔡慈的爪牙一根一根拔去?”

“正是。”

武建宁有些忧虑。

“你是为大局考虑,可汴京那儿……只怕没有这样的耐心啊。”

“我准备写一道奏疏,陈述利害,皇上圣明烛照,一定会明白的。”

“那你快写,我与你一同署名。”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