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称皇>第79章 求敌

“老爷,外面有个自称陶善文的人求见。”

正在听昆曲的蔡慈眼睛微微张开,透出一道寒光。

他轻轻挥了挥手,管弦声戛然而止,戏子退下。

蔡慈看向陆周,道:“如何,现在已经是求见了,之前他是朝廷的钦差,压着咱们一头,现在他就是一个小小知府,想见本官,本官还不一定有空见他。”

陆周却觉得蔡慈似乎有些沉浸在斗倒陶善文的喜悦中出不来了,竟然忘记了还有一个大敌即将到达江北。

准确的说,是两个,另一个的立场,还不明确。

陆周看着蔡慈,小心翼翼说道:“大人一番计谋,除去陶善文这个眼中钉,但朝廷派窦廷熹来接任两江总督,更派了内阁的武建宁下来做江北巡抚,而不是让您做巡抚,您看......是不是汴京其实出事了......”

蔡慈小人得志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似乎有些反应过来了。

陆周继续说道:“大人可曾收到华亲王的回信了?”

“没有......”

蔡慈冷汗蹭的一声冒了出来,从躺椅上坐起,肉眼可见的惊慌。

“蔡忠!立刻收拾行装去汴京,打探华亲王的消息!”

“是。”

蔡慈喝了口茶,让自己冷静下来。

“文清啊,亏你提醒,华亲王只怕真的出事了......让那个陶善文进来。文清,你回避一下。”

陆周出去,正好撞见陶善文进来,二人对视一眼,狐疑的目光在二人眼中一闪而过。

“陶大人,请进。”

陶善文进去,蔡慈已经从躺椅换做另一把水曲柳做的椅子上坐下。

依旧是他标准的和善而文质彬彬的笑容。

“陶大人,稀客啊。”

陶善文苦涩一笑。

“现在我哪里还敢称作大人,蔡大人是在笑话我。”

看着态度卑微谦和的陶善文,蔡慈竟有些不太适应。

“陶大人,快坐,快坐。不知今日来有何贵干?”

“蔡大人,程宝生这个人,您应该不陌生吧?”

蔡慈眸色顿时变得无比深邃,一口就否决了。

“您不必装了,您之前收到的那封信件,就是我仿照陶善文的笔迹写的。”

蔡慈显然是没有看出来,表现得很是惊愕。

“如今我栽倒你手里,我没话说。但我临走之前,不许要告诉你,程宝生这个人绝对不可用,你要是继续重用他,江北迟早要毁在他的手里。”

蔡慈呵呵一笑。

“陶大人,你这招离间计用的可并不高明啊。”

“我没有用离间计,我是认真的。”

陶善文一脸严肃。

“他是沈方云的人,咱们都被他耍了!”

短短一句话,震耳欲聋,蔡慈眼神很明显有一瞬是错愕的,但接着充满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陶善文。

“陶大人,讲人坏话是要有证据的。”

“我要有证据还来找你?在公馆我就能结果了他!”

陶善文几乎是歇斯底里地在吼。

看着陶善文并不像伪装,本就有些相信的蔡慈此刻也不免相信了有七八分。

“他现在人呢?”

“已经潜逃了,我已经派唐熙去查了。”

“那个小毛孩?他能办成什么事!”

“他是礼亲王最信赖的侍卫,侦察水平一流,武艺更是连十万禁军教头都打不过他。”

蔡慈大惊,不仅是惊讶唐熙少年天才,更是惊讶萧牧为了下好江北这局棋竟然出尽了手中的牌。

“只怕光唐侍卫一人还不够......我立刻派提点刑狱司的人去查!”

“最好上报朝廷。”

蔡慈默然,没有说话。

眼下华亲王在汴京究竟怎么样了,谁也不知道,万一这件事上报了朝廷,被太子和礼亲王他们大做文章,自己这顶乌纱帽还要不要?明年就是考察的时候了,江北巡抚无望,还可以调到别的省,他眼下是万万不能犯大错的。

陶善文很失望地看着蔡慈。

“蔡大人,现在已经是国家危机的时刻了,您可不能只顾着自己的政途啊!”

蔡慈自认自己还没有陶善文这么高的境界。

要吃亏大家就一起吃。

“这件事太大了,还需要斟酌而行。”

陶善文知道,他没听进去。

算了,能相信自己的话,就已经让他倍感意外了,还能在奢求什么呢。

他缓缓起身,尽管他心里再鄙夷他的为人,但他不得不承认,江北的安定,还是离不开他。

他不重用程宝生,就能稳住一半。

那夜程宝生的话让他想了很多,临走之前,他想真正为江北百姓做一些事情。

“蔡大人,之前你我站队不同,各事其主,所以闹得很不痛快。今日我败在你手,我对你再无威胁。希望大人心中自此能多一分百姓,多一分朝廷,多一分前线的将士。我们读书的,总不能白读了去。陶善文在这里谢过了。”

说着,他竟朝蔡慈深深作了一揖。

蔡慈显然没反应过来。

“蔡大人,保重。”

陶善文神情严肃庄重,转身离开。

……

窦廷熹从河东出发,比从汴京来的武建宁提前几日到达江北。

但进入江北境内之后,窦廷熹突然感染了风寒,很是严重,只能暂时在安城养病。

快六十岁了,他也没想到自己身体原来还这么抗造,经过自己刻意一番冰火两重天,不禁没有一命归西,还如愿以偿感染了风寒。

在接手江北大权之前,他要先见一个人。

武建宁。

庆熙帝当年夺嫡的头号功臣,便是现在,也是庆熙帝最信赖的左膀右臂。

此人一向不显山不露水,夺嫡之后,更加低调,从不结党营私,唯庆熙帝马首是瞻,否则内阁根本没有王合的事儿。

协助庆熙帝当年夺嫡的那些臣子,赵永芳,沈庸其,王合,姚望秋,武建宁等,杀头的杀头,抄家的抄家,到了现在,只剩下姚望秋和武建宁两个人了。

姚望秋辅佐庆熙帝时候晚些,他第一次见到庆熙帝的时候,庆熙帝早就扳倒了一众皇子,大局已定。

而武建宁却是随着庆熙帝从无到有,一路尸山血海拼过来的。

换句话说,他来,就相当于庆熙帝亲自来了。

接到任两江总督的圣旨后,他立刻想到可能是江北出大乱子了,再加上他也听到些传言说汴京华亲王已经被囚禁在府,或许是礼亲王真的将华亲王给扳倒,让自己到江北去收权。

但按照礼亲王的计划,江北官员不倒,华亲王是不会倒的。而且他还刻意打听过,陶善文被贬斥到了四川,这就证明局势没有他事先预料的那样简单。

庆熙帝突然下了两道谁也看不懂用意的圣旨,但他不能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去上任。

他必须要先知道圣意。

好在武建宁与自己的交情还算不错,他相信应该能在武建宁身上打探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