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称皇>第76章 北疆

宗人府。

萧牧轻轻摸了摸那把铜锁,接着就有下人来拦道:“爷,皇上有旨,谁也不能见七爷的……”

萧牧冰凉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也不再难为他,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七爷雍郡王萧业,三年前因事顶撞庆熙帝,被庆熙帝废为庶人,囚禁宗人府。

萧牧怀疑,那件事很有可能与江北有关。

因为在被囚禁之前,萧业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

当时官场有句暗讽朝局的黑话。

北二南七,保驾大龙。

北二指的是弄权汴京的二皇子华亲王萧宸。

南七说的便是坐镇两江的雍郡王萧业。

大龙便说的是太子了。

这句话其实是在暗讽庆熙帝纵容华亲王和雍郡王作弄权势,凌驾太子之上。

而在当时的朝局,能与华亲王抗衡的,除了太子,也只有雍郡王一人。

雍郡王萧业,母亲是敬和皇贵妃郑氏。郑氏家世显赫,只怕放眼大周,无人可比。

作为梁鲁大族,郑氏一族的历史,已经九百多年。

九百年来,世世为官,即使有家道中落的时候,也不过是没有位列公侯而已。

当年大周高祖皇帝率义军起于梁鲁之地,能够推翻暴君,兼并诸侯,纵横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娶了郑氏女子。

也就是说,郑氏在大周建国的时候,就是皇亲国戚。

若非庆熙帝登基之后,大力打击梁鲁地区的旧贵族们,郑氏逐渐倒台,只怕雍郡王的出身比华亲王还要尊贵。

萧业天资聪颖,更有过目不忘之能。宗人府需要给皇子们的资质进行请假,以便皇帝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可以参考。

而宗人府给雍郡王的评价只有一个字。

明。

深晓大义为明。

秋毫必察为明。

果敢忠勇为明。

聪敏过人为明。

日月齐天为明……

庆熙帝对萧业很是器重,本有封为亲王之意,但当时郑氏风头正盛,因此作罢。

当年萧业封王建府,大婚三日后,便被庆熙帝派往江北,任为两江总督,总督两江军政大权。

起初萧业干的确实不错,两江大治,为朝廷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但后来,在庆熙帝的默许下,华亲王的势力逐渐蔓延整个两江,而他素来清明,不行党争之事,无法与华亲王抗衡。

两江吏治逐渐败坏,民不聊生。

最后局面彻底失控,江南大乱,沈方云率领起义军,吞并南方数省,俨然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而在江南叛乱不久,萧业曾进京进献祥瑞,随后与庆熙帝发生了争执,最后被废,囚禁宗人府中。

而因为什么争执,谁也不知道。

但萧牧断定,这件事绝对与江北有关。

……

萧牧坐在廊下抽着水烟袋,心中烦闷。

“爹爹!”

春光晒得萧牧困意大生,在躺椅上几乎快睡着了,突然听见一孩子的声音,他睁开眼,只见萧景仁一路小跑着跑进院子里来。

萧景仁抱着一个风筝,小脸通红。

“爹爹说了要陪我放风筝的,怎么在这儿睡觉呢?”

萧牧还没说话,一个二十来岁的太监跑进来。

“哎呦,小祖宗,可让奴才好找,您怎么跑到这儿来啦?”

萧牧看向那个太监,道:“陈生,世子的书读完了?”

陈生看了眼萧景仁,萧景仁冲他递了个眼色。

显然萧景仁没有读完,不知道又用了什么花招诓骗了先生,溜出来玩儿的。

陈生不敢得罪萧景仁,又不敢骗萧牧,低着头不敢说话。

萧牧见状,冷冷地看着萧景仁。

“怎么着,学问比先生高了?不用学了?”

“没有。”

“自己领罚去。”

“爹爹……”

萧景仁有些委屈地看着萧牧。

“可是是爹爹昨日说的要陪孩儿放风筝,爹爹平日里日理万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门了,孩儿平日里连爹爹的面也见不到几次,今日好容易爹爹在家,孩儿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大不了孩儿今夜晚睡,把欠下的功课补上就是了。”

萧牧听言,一阵恍惚,心里好似被人抽了一鞭一样,十分疼痛。

他一心筹谋将来,竟将身边人全忽视了。

陈岁宜也好,萧景仁也好,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人,为了那皇位,他全都抛诸脑后了。

看着委屈巴巴的萧景仁,萧牧嘴角抽动了一下,摸了摸萧景仁的小脑袋,和声道:“是爹爹疏忽了,爹爹现在就陪你去放风筝。”

“真的!”

小孩子就是这样,上一刻为一件事闷闷不乐,下一刻就能抛诸脑后。

“走,咱们到花园里放风筝去。”

萧牧起身,拉着萧景仁的手,往院子外走去。

才走下台阶,高才跑了进来。

“殿下,皇上召您进宫呢。”

萧牧脸色一僵,正不知该怎么对萧景仁说,突然感觉到萧景仁那只小手已经从自己手里抽出来了。

他心里一惊,低头愧疚地看着萧景仁,却见萧景仁并无半点不悦的表情。

“爹爹快去吧,皇爷爷等着您呢。”

“景仁……”

萧牧从来不知道他的孩子原来这么懂事。

萧景仁仰头看着萧牧,水灵灵的大眼睛中,明明是不舍,却偏要笑道:“母亲说了,爹爹如此操劳,是因为皇爷爷看重爹爹,爹爹且莫让皇爷爷失望。景仁等着爹爹回来。”

萧牧笑了。

罕见地对萧景仁有笑脸。

他不仅高兴萧景仁的懂事,更是兴奋。

兴奋他小小年纪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以大局为重。

将来必成大器啊。

“行,咱俩拉钩。”

“拉钩。”

……

萧牧来到玄清宫时,庆熙帝穿着素雅,正跪在三清面前。

“朕躬德薄,忝居高位,恐江山有失,托付不效,无颜面对大周列祖列宗,江山父老也。今南蛮未平,北寇又行,肆扰江山。伏望天慈!佑我大周江山,海晏河清!”

三跪九叩,无比虔诚。

萧牧站在帘后,心内不禁冷笑。

要真的有神,还要人干什么!

只是北燕难道又进犯了么……

作为北疆大国,北燕一直是大周北方边境最大的威胁。

之前华亲王掌权的时候,北燕皇帝是他的外祖父,牵涉着这层关系,大周与北燕关系还算不错。

如今华亲王已死,北燕没有理由再与大周维持和平了。

如今南方叛乱,大周应接不暇,不趁着这个时候好好敲诈劫掠一把,更待何时!

……

萧牧一直等着庆熙帝祝告完出来。

一向自负的庆熙帝,脸上罕见地有担忧的神情。

这次他是真的害怕了。

“边防告急,北燕三十万大军陈兵雁门关外,你有什么看法?”

萧牧:“朝廷主力都在南方,不能调兵,眼下似乎只有求和一法。”

“求和?南方战事胶着,岂不动摇军心?”

“这只是缓兵之计,先稳住北燕,然后向西与西秦结盟,共同伐燕。北燕与西秦曾有过背盟之仇,秦深恨之,我们准许每年赠与他们缺少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并准许两国通商,他们必然会答应。”

庆熙帝闻言,连连点头。

“这倒是个办法。只是眼下该派谁去向北燕求和呢?”

看着庆熙帝那大有深意的双眸,萧牧怎会不知,他想让自己去。

自己去了北燕,就没空管江北。

江北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庆熙帝要这样刻意隐瞒?

没等萧牧说话,庆熙帝便道:“这件事,非同小可,放眼满朝,朕谁也信不过,思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适。”

“儿臣愿往。”

庆熙帝显然没有料到萧牧会答应的如此干脆,狐疑的眼神在眸中拂过一瞬。

你既然提防我,我不走,你也会想办法让我走的。

萧牧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