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魏晋第一美少年>第121章

  态度不明

  苻坚弑君杀亲的流言传的沸沸扬扬,前秦的士兵们自然也有所耳闻,尤其是东晋这次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不禁令前秦军心动摇,众人也议论纷纷,是啊,怎么就那么巧呢?

  苻坚那么巧从长安赶到这里,又凑巧差一点没救下先王,是,苻生确实不是东西,可这不是苻坚可以杀他的理由。

  如若他死在外族人手里,不论如何,前秦都得为他讨回公道,可如果真像流言说的那样,是苻坚做的,那么这场征讨东晋的战争,就彻底成了笑话。

  为东晋女郎所杀,还可以说一句是爱江山更爱美人,可若是被亲人所杀,还嫁祸给别人,那么前秦可就彻底没了开战的立场。

  虽说他们是氐族,不太讲究什么师出有名,可眼下这情况,也恐难不被天下人耻笑。

  前秦军心动荡,苻坚大怒不已,尤其是他察觉到自己是被王敦他们摆了一道之后,为了挽回声誉,也不让将士们有空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决定提前出击。

  只要打一场胜仗,那么口碑就会逆转,氐族或许憎恨潜在的叛徒,但对真正英雄的崇拜也不会少,而后者,足以掩盖前者的不堪。

  但很可惜,王敦在放出流言的时候,就猜到了他想干什么,并提前布置了陷阱。

  因为王敦统军的资历和经验都不是苻坚能比的,再加上后者几乎是被恼羞成怒的情绪支配而贸然发生的进攻,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前秦输的很惨,几乎折损两三万人马,军心大为受挫,苻坚更是怒不可遏!

  而反观东晋这边,却是一派形势大好,他们占据地形优势,又有王敦的精密布局,所以胜的不费吹灰之力,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果。

  而这份功劳又被王敦全权加在了独孤珩和刘翘身上,因为战斗开始时,他们也亲自上阵了,尽管只是督促,但还是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所以战功的获取,没有人有异议,除了他们自己。

  刘翘跟刘靖抱怨了什么无关紧要,但独孤珩的态度却至关重要,以至于王敦几乎在宣布完战功归于他身上后,立刻就单独与他谈谈。

  寿阳城的主帅所居之处,王敦与独孤珩相对而坐。

  “舅舅,这场战争完全是你在指挥,可现在却把这军功归于我,这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独孤珩以客观事实试图打消他的念头。

  “珩儿,现在的我并不需要一场两场的胜利来为自己增光添彩,可你不一样,你需要的,”王敦却笑了笑。

  “这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这是在欺骗大家,而且我也并不愿意冒领功劳,”这是他的底线。

  “你并没有冒领功劳啊,瞧瞧那些士兵们,他们难道不是你收服的?杀敌时还能保持士气如虹,这些不都是你的努力吗?”

  “我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将你的努力表现了出来,所以这当然是你的功劳,你没有冒领任何人的功勋,这场大胜,理应属于你。”王敦温和道。

  “可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如果没有舅舅你的精妙指挥,我想胜的不会这么容易。”独孤珩还是不太赞同。

  “那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赢了,而这功劳是你的,无可争议,”王敦强调道。

  “可我……”,独孤珩还想说点什么,但王敦却直接打断了他。

  “珩儿,你记住,有朝一日史书工笔,也不会记载这场战争的过程,而只会描述结果,而结果是什么,由我们说了算。”

  “就算你不想要这份军功,难道你也要我剥夺刘翘应得的荣誉吗?”

  “更何况,我已经向所有士兵宣布了结果,并决定论功行赏,如若现在改口,那可就不只是打脸的事,恐怕还会动摇军心,你真的确定要我这么做吗?”

  王敦直接用刘翘的未来和军队的眼下想要迫使他就范,他知道怎么让这孩子屈服。

  “我并不想动摇军心,也无意阻碍刘翘的未来,可现在的问题是,我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功劳那么大。”

  “可又确确实实的得到了这份荣誉,我很不安,而且惶恐。”而独孤珩也果然纠结起来。

  “你用不着不安,也不必惶恐,你必须试着接受这一切,珩儿,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该专注于自己的想法,而要第一时间为国为民考虑。”

  “现在士兵们都拥护你,百姓们都爱戴你,我们军民一心,一致对外而取得了大胜,这就够了。”

  “好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舍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自尊,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更多的人不会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你明白我的意思的,对吧。”王敦抬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就像小时候那样诱哄着他听话。

  “……”,独孤珩本能的想说不是,可看着他眼里的期盼,再想起现在的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没办法,最后他还是点头妥协了。

  “那么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我,你不用担心的,”王敦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了一句后,便让他先去休息。

  并派人找来了刘靖,吩咐他让刘翘送独孤珩回建康去,接下来的事不是这两个孩子能参与的了。

  而刘靖也自是应下不提,至于刘翘有异议,也被刘靖全然说服,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总归结果是达成了。

  独孤珩和刘翘离开寿阳城后,苻坚才得到消息与他对战的乃是王敦,顿时就意识到自己是落入了圈套,而且甚至还猜出了独孤珩已经被对方送走的事。

  折腾了半天,损兵折将不说,最重要的人也没得到,自己的声誉也毁了大半,苻坚更是气急败坏。

  恼羞成怒之下,他果然派人散播流言,戳破了独孤珩的身世,言说他根本就是先帝司马睿和独孤夫人的私生子。

  这流言于寿阳城的军民来说根本不起作用,因为王敦早已事先预防过了,可当这些言论从前线传到东晋的都城建康的时候,那引起了争论,不亚于一场地震。

  鉴于先帝司马睿年轻时确实是那么热切的追求过独孤珩的母亲,又在她逝世后,对她的孩子多加照拂,屡屡破例,甚至到了宠溺的地步。

  建康城的诸位大人们觉得,如若真相确实如流言所说,好像也没什么不对,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空穴来风,必有出处。

  尤其是苻坚散播的流言还提到了独孤珩母亲的日记,那么无疑加大了可信度。

  但大家也只敢在私下里议论罢了,毕竟,如今琅琊王氏的势力如日中天,军队,内政,几乎全都被他们所把控。

  独孤公子的父亲是谁暂且不论,他的母亲可是实打实的琅琊王氏的女郎,这点毋庸置疑。

  至于他的父亲,不管是独孤剑,还是先帝,这都不是一般的小虾米可以发表意见的,这两个男人也实在是不容议论的。

  但事情已经出了,总不好就这样放任下去,拖着也不是回事儿啊,尤其琅琊王氏的姻亲们,他们更是蠢蠢欲动,因为这事若是谋划好了,说不定他们家族可以更进一步。

  一旦流言得以证实,那么独孤珩就是先帝的长子,如今帝位有力的竞争者,如若提前站队成功,那将带来数不尽的荣耀。

  至于这样一来,独孤剑和独孤家的传承就断了的结果,大家可能都会为独孤家惋惜,可是这哪里比得上实打实的好处,估计也就是悲切一阵就忘了。

  这些野心家们暗地里的蠢蠢欲动也被东晋朝廷的纯臣们看在眼里,他们清楚,要是一个处理不好,一定会引发皇位争夺战。

  毕竟,自古以来想搏一搏从龙之功一步登天的人可不在少数。

  可如今大敌当前,若是这个时候他们东晋起了内讧,前秦暂且不必提,就连其他小势力都会忍不住扑上来咬上一口。

  届时内忧外患之下,恐会重演西晋灭国的惨剧,这是纯臣们绝对不想看到的场景,而要真的解决这件事,那么就一定绕不过王导。

  王导即是琅琊王氏的当家人,又是独孤珩的亲舅舅,还是先帝倚重的托孤大臣,最最重要的,也唯有他,能引导这场风暴的走向。

  所以纯臣们在商量后,果断派出了郗家家主郗鉴作为他们的代表去探探王导的口风。

  之所以选他,也是因为他的双重身份,既是纯臣的一员,也是琅琊王氏的姻亲,若是有什么事,他也能从中周旋。

  最重要的,他和王导认识多年,应该能探出点什么来,哪怕只言词组也好,至少得让他们能琢磨琢磨琅琊王氏的态度。

  郗鉴也明白这点,所以义不容辞的拜访了王导,而后者呢,也一如既往的接待了他,两人于书房中见面,简短的寒暄过后,郗鉴便切入了正题。

  “茂弘,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我也就不绕弯子,直说了,关于最近的流言,你怎么看?”郗鉴看了他一眼,轻声问道。

  “你都说了是流言,那又何必再来问我如何看呢?”王导却不接话茬儿,转而反问道。

  “茂弘,你跟我还打马虎眼呢,”郗鉴无奈,只能继续套近乎,“如今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你也不表态,不处理,不怕人家笑话啊?”

  “谁要是敢看我们琅琊王氏的笑话,那我就把他变成笑话!”王导闻言,眼神瞬间凌厉起来,“这个态度够不够啊?”

  “……”,郗鉴简直没法跟他交流,“你知道我要问的不是这个!”

  “独孤公子的身世,到底,到底有没有牵扯到先帝?”他压低声音道。

  “牵扯到如何,没有牵扯到又如何?总归一句话,无论什么事,都是他们司马家对不起我琅琊王氏,而绝非我琅琊王氏对不住他!”

  王导依旧未曾直言,但这句话里隐含的意思却也带着强烈的暗示性了,而郗鉴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猜到了某些事情。

  联想到多年前先帝对王导长姐王璇的猛烈追求,以及后者那礼貌却不失疏离的态度,如果假设独孤珩真的是先帝的儿子,那么当初先帝就很可能用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使得王璇有了孩子。

  但这些都是猜测,落不到实处,他更不能随意开口,否则就是诽谤,郗鉴没那么傻,轻易去得罪实力强大的姻亲。

  更何况,王导的最后一句话其实已经表明了立场,那么他就不能再得寸进尺的追问了,在分寸感这点上,郗鉴从来都把握的很好。

  两人的谈话也到此为止,但风波显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