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书荒了,写书才发现原来我很牛>第74章 虽是平常却很温馨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

王东珏曾经是有缘之人,只是,以后,她还会是吗?

阮子城在魔都已经没什么事情了,王东娥去世后,那些曾经的恩惠,不管他有没有还清,随着王东珏的智商恢复,似乎,这些冥冥之中牵扯的因果,都自然而然的断开了。

这些天手机威信上,刘云依了无踪迹,没有任何新的留言。而钟莹和邓蕊,前些日子也向他道别了,她们已经过完了十天暑假,开始了高三新学期,手机都要交回家里,只能和阮子城断却了联系。

阮子城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在手机中,将王东娥的好友名单删除了,既然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就让一切都化为虚无吧。

周日他在家里宅了一天,先是把自己的小说水了一点内容上去,不过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数字出现,显然小说的内容没能触发某种能力。然后阮子城又去游戏里面看了看风景,逛着逛着,忽然自嘲起来,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不想着出去走走,居然躲在游戏里看风景,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这一天,也就这么清闲的过去了。

周一的时候,阮子城去股市看了一下,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五个多点,原来设定的买入单也已经交易成功。但是眼下,他买的这支做电池的科技公司股票,并没有赚到钱。他看了看股市上的可用资金,只有可怜的一千多块,其它的已经全仓了这只科技股,他感觉这支股会赚钱,也就不再看了,都买下来了,等它涨到自己理想中的赢利点再说吧。反正止损点是亏掉二十五个点,看现在这支股票的走势,应该也不会马上就亏那么多,那就只能在这个区间内熬时间了。

前段时间太忙,现在却又太闲了,乍然没有了忙碌的事情,阮子城空落落的。他又在魔都消磨了两天之后,终于耐不住寂寞,踏上了回家乡的高铁。

阮子城的家乡,是湘省阳邵市下属的一个县城宁绥县,眼下还没有自己的高铁站。从魔都出发,他要先到达湘省省府常沙市,然后中转去往怀画的高铁,再在中途一个叫洞客的县城站点下车,然后坐两个半小时汽车回自己的家乡,兜兜转转,差不多要一整天的时间。

这也是他很少回家的原因,哪怕是在花都,其实也差不多一样的行程,只不过花都离湘省近,全程大约七、八小时可以搞定。当然,在花都的话,他更愿意搭顺风车,中间不需要换乘,可以一觉睡到家乡。

他是农村人,老家更是紧靠湘省最着名的雪峰山脉,可以说,房子后面就是连绵起伏的大山了。不过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哪怕他的农村老家,都已经修了水泥公路,只要有车,去镇上也就是二、三十分钟的事情,更不存在没有信号这种事情,他爷爷甚至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

阮子城的父母,现在在宁绥县下属的安平镇讨生活,不是什么大镇,这个镇是附近城市的木材集散地,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买卖木材。不过阮子城的父母都是农村老家来的,没有这个条件,也就只能做做帮工生意。他父亲在帮人开中巴车,母亲则常常弄些手工活来做,收入不高但也还稳定。

他们一家子现在租住的房子,是他亲叔叔阮青松的家里,阮青松比阮子城父亲小了三、四岁,他长相气质都很好,年轻时入赘到了安平镇的本地人家里,有自己家的木材门店生意。因为是小镇,阮子城父亲开车的趟次不多,下班也早,所以下午很多时候都会在弟弟的门店里帮忙。

这家店和安平镇的其他木材店差不多,都是两个门面的自建房,四、五层高,八米宽十二米长的门面,门面外面,隔着十几米到正马路,这十几米的空地,就会摆上一大堆木材。这些木材,来来聚聚,就算到了晚上,也不会收进屋里去,一个原因是放不下,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民风淳朴,木材也多,根本不会有人来偷这些东西。

门面里面,右侧空着,是神龛和过道的空间,左侧则是木材店最常见的电动片锯,用来满足有加工要求的老板。阮子城对这些东西都会用,有时在家太闲,他也会偶尔帮帮二叔的忙。门店的墙后面,一般就是楼梯间和厕所这些了,有些用来出租给别人做生意的房子,还会隔出一间厨房。

楼上一般二层三层是主人在住,四层以上租给别人。阮子城一家,就是租住在二叔家里的四层楼上。

阮子城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他的行李很简单,也不需要人接,所以并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不过他还是有点意外,因为二叔的店子四门大开,却一个人都没有,往日里这个时候,他老爸一般会帮着弟弟看店。

阮子城也没在意,往里间的楼梯间走了上去,本意是想去四楼看看母亲有没有在家,没想到楼梯间的房门竟然给关上了,还加了一把从没见过的大锁。

他没办法上楼,楼上也没有灯光的样子,阮子城只好在门店这里等着了。

好在没一会儿,他的二叔阮青松就从外面走了回来。阮子城迎了上去,对着他喊道:“二叔,我爸妈呢?”

阮青松看着阮子城,一下子没有认出他来,有点奇怪的问道:“伢子,你找谁呀?”

阮子城就再问了一遍:“我爸妈呢?今天他没帮你看店啊?”

本来只有七点来钟,正是大夏天的,这个时候四周都很光亮,根本没必要开灯的。可是阮青松听见他的声音有点熟悉,却不认得人,怕自己眼睛不好,走到墙边把门店的灯打开了,然后又仔细的看了看他,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是城城啊?”

阮子城这才醒悟过来,自己被数字改变之后,还是第一次回家,变化太大,二叔认不出来也不奇怪。连忙点头确认道:“是啊,二叔,才半年没见,你居然认不出我了?”

阮青松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感慨的说道:“哎呀,城城,别说我认不出你了,你爸妈怕都要认不出你了。你怎么突然长高了好多的样子,模样也变了。”

阮子城胡弄道:“二叔,我原来也高啊,你是不是还记着我小时候的样子呢。”

阮青松皱了皱眉头,虽然疑惑,但是也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只是有点感慨地说道:“过年的时候好像你也没这么高啊?”然后他又回头问了句:“城城你今年二十几了?”

阮子城歪歪嘴,阮青松和自己的老爸一样,都有点迷糊的性子,记性不好。不过这样也好,给了阮子城缓冲空间,要不然,太熟悉的人,他变化又这么大,真的不好解释。于是模糊的回答道:“二十多了。”

阮青松没听清他后面的数字,却也没有追问,感慨了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啊”,然后才想起来问道:“你来我家,不会是还不知道你爸妈的事吧?”

阮子城听他这么说,心里一紧,连忙问道:“我爸妈出什么事了?”

阮青松见他紧张,赶紧安慰道:“是好事是好事,城城你居然不知道,你是多久没和你爸妈联系了呀?”

说起来还真是,阮子城这几个月遭遇的事情,比他以前二十多年都要多。尤其最近这两个月,他只是很偶尔的才会和母亲威信连下线,也基本上从不过问家里的事情,只是报个平安。

见他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阮青松就告诉他道:“你爸妈看样子赚了不少钱啊,前阵子已经把老王那座屋子盘下来了,现在你家也开始做木材生意了,全都搬到那边去了。”

原来是自己找错地方了,虚惊一场。看样子,家里的变化不小呀。

和二叔告别之后,阮子城往旁边走,安平镇也就这么点大,中心地带大概四、五十户的样子。阮青松说的老王他也知道,也是镇子里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他是安平镇本地人,用的门店同样是自己家的自建房。

阮子城走到老王家以前的门店时,果然看见父亲正在那里坐在一个躺椅上扇着蒲扇。

他走过去,喊了一声道:“爸爸。”然后往家里的门店里面走。

没想到父亲却冲过来一把拦住他,看了好一会儿才确认般的说道:“城城啊,你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慨了。

阮子城不想让自己的变化引起太多的感叹,给了他一个白眼,很平淡的说道:“大惊小怪的,没见过二次发育吗?”

他老爸倒也没怀疑什么,只是还是跟着走了进来,嘴里嘟啷道:“这二次发育还真够神奇呀。”他原本比阮子城就矮一点,这下好,直接矮了一大截了。

安平镇临街这些门店,其实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一套下来,也就抵个五、六十万的样子。和城里没法比,但是在安平镇,能有一套这样的门面房,也算是富人了。尤其是对做木材生意的家庭来说,基本可以保障一个家庭吃穿不愁还能小有富余。

这也是阮子城父母十几年的梦想,一直想要在镇上立个家,拥有属于自己的门店和房子,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安稳的日子。

眼下没有生意,又到了饭点时间,阮子城知道母亲多半在后面的厨房做饭菜,直接推开了门店连接后面的房门,果然厨房正滋滋的响着炒菜声,母亲正在弄晚餐。

阮子城的老爸见他没喊自己的妈妈,有点不满的说道:“回来也不讲一声,到家了妈妈都不喊吗?”

阮子城有点无语,老妈正在做饭,他喊轻了听不见,喊重了不给她喊一跳吗?

不过他老爸是个心思粗糙的人,才管不了这些,走过去拍了拍自己的老婆说道:“小灵,子城回来了。”

阮子城的父亲叫阮青竹,母亲叫邓灵娟。他们是同村人,从小青梅竹马,所以结婚之后,称呼也还是青哥小灵的互相喊。以前阮子城没觉得有什么,可是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慢慢懂事之后,他觉得,父母这一辈的爱情,其实很纯真很值得羡慕,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也相互帮助和相互照顾。这其实,才是完美的爱情的样子。和钱不钱的,没太多关系。

邓灵娟回头看见自己的儿子,立刻放下了手中的锅铲,很高兴的喊道:“子城,怎么突然回家来了,是没钱用了吗?”她习惯喊袁子城的正名,不像阮子城老爸,时不时的喊小名。为这事,两口子还争吵过,阮子城母亲认为,孩子大了,要尊重他,要叫正式名。他老爸就没那么多讲究,不过被自己老婆捶了几顿之后,也改了口,只是有时候还是习惯叫小名,阮子城老妈也拿他没办法。

阮子城看着自己的母亲,回答道:“妈,有钱用的,就是工作累了,回家休息几天。”

邓灵娟有点奇怪地问道:“我看别人家直播,都是又唱又跳的,这阵子你的直播间都是黑黑的,是我记错房间号了吗?”

邓灵娟今年也才四十七岁,短视频火爆全国,她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自然紧跟时代,当个观众还是很合格的。阮青竹在厨房帮着炒菜,耳朵却听着母子俩的对话,他更懂一些短视频的事,猜测阮子城的直播间八成是给封了或者黄了,怕儿子事业受阻,又被母亲揭了伤疤不开心,而且现在马上要入夜了,不是谈话的时候,立即转移话题道:“小灵,瞎问个啥呢,快来把菜弄完,我去买点卤豆腐,这小子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回来了,晚上菜不够吃。”

邓灵娟也就不再继续问了,转身去厨房,嘴里还对阮子城说道:“子城,三楼是给你准备的,你上去看看,钥匙在门上插着,还没来得及正式用呢。”

阮子城回答了声“好的”,就背着自己的小行李包,向楼上走去。

因为是做生意的门店房,一楼通常都是很小的厨房和厕所,楼梯间也窄窄的。不过,阮子城家的就不一样了,他爸妈买过来以后,明显是做了很多改建,门面比二叔家的短了一点,但是后面的厨房就大了很多,而且很现代化,不仅有液化器还有抽油烟机。这玩意在安平镇这样的地方不太流行的,大家都是弄个烟囱就完事了,大多数都还在烧柴火。没办法,木材店别的不多,木材那是真的多,边边角角多的是。

楼梯间没有动,只换了扶手和瓷砖,不过这间房的楼梯间原本就有九十多厘米宽,换成不锈钢扶手之后,也并不显得很窄,还算舒适好用。

二楼估计是父母住的,现在关着门,阮子城没有进去,直接上了三楼。

原来的门都换成了新式的防盗门,钥匙插在门上面。母亲说的还没正式用,其实是这把钥匙还没有反转,因为这把钥匙是给装修工人准备的。一旦反转之后,就需要防盗门的正式钥匙了,这种插在门上的钥匙就只能扔掉。

阮子城打开房间门,里面的总体结构没怎么变化,和他二叔家里几乎一模一样。毕竟这种房子已经都修了十几二十来年了,并不是框架结构,是不敢大改大修的。但是他的父母可能是考虑到阮子城结婚这些事情,尽量按照现代化的商品房改建了一下,装修上也趋向于新时代。中间原来的房间冲开了,形成了一间较大的客厅,围绕着这个客厅有是三个房间,其中一间带着卫生间形成了主卧,另外两间应该是为以后的孩子准备的,现在空着。让阮子城意外的是,这一层也有明显的厨房结构,显然父母还为他以后分家做了准备。

可能是资金紧张的原因吧,这一层的其他装修就很简单,就是刷了刷腻子胶,白了很多,然后地板重新辅了瓷砖这些,灯也是很平常的LEd日光灯,不说和王东珏的别墅比,就是比刘云依老家的旧别墅,也比不上。

不过,阮子城却很满意,虽然这里也不是从小就长大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的确确就是自己的家,对于还没有结婚的孩子来说,有父母在的地方,那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