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枭雄>第396章 虚虚实实迷雾重重 三老激动编撰字典

方府内一群人还在纳闷太傅怎么会穿成这样过来,刚要一礼拜见。没想到黑斗篷一打开,里面却是曹文昌!

“文昌!怎么是你,不是说先生来了吗?”

曹文昌也是一脸懵逼:“我只是知道太傅没有和我们一起回来,至于去干什么了我也不知道。

你们还是问郑泰顺兄弟吧。”

一旁郑泰顺面对三老一一拱手,最后走到方道远面前一下子跪了下去:“方相爷,太傅有别的事暂时没有回来,估计还要过几天呢。”

众人一听都安心不少,当然更多的人是在笑声议论:“哎,太傅不在就不要说今天会来嘛,这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嘛。”

郑泰顺毫不在意:“方相爷,可以借一步说话吗,太傅让我给你带了几句要紧的话。”

方道远立马将郑泰顺带进一间小屋:“泰顺兄弟,你现在可以说了,这里没有别人能听到。”

郑泰顺立马就跪了下来,带着哭腔:“相爷,救救我家太傅吧!太傅在出潼关后没多远就遭遇了不知何方山匪的埋伏,在箭雨中中箭受伤。

随后太傅命令我们快速回京,完成陛下的皇差。

而他本人带伤率队返回去剿匪去了。

他们总共就四十几人。恐怕凶多吉少,现在已经第三天了,还是没有消息。

我是不得已才这样演一出太傅回京的戏码的。

其实马车里没有人呀,我们太傅年纪轻轻也不坐马车呀!”

方道远听到这话瞬间就慌了。

他心目中大夏的救世主,不能就这么没了。

出了小屋回到大堂,悄悄的对三老说:“大家在此聚会,你们安排就好,我突然想起陛下召见我还有急事,你们继续我去去就来!”随后不等回应就一副六神无主慌慌张张的就出门而去。

身后跟出来的郑泰顺看着方道远的背影,嘴角微扬,口中呢喃着:“品哥看人就是准,方老头果然是六神无主慌慌张张的样子。”

郑泰顺回到大堂,一看这里已经没有人再责怪自己骗他们来了,也没有人想着见太傅了。

随行的七个学生,每个人都被一群人围着在请教学习。

仔细一看,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书。

郑泰顺立马就急了:“哎,这些书太傅是安排献给陛下的呀!”

彭世文哈哈大笑:“泰顺兄弟莫要慌张,献给陛下也是要发给读书人,何况最重要的是让礼部刊印更多书籍出来呀。

再说了带回来二十套,我们才拿六套而已,不影响的。”

郑泰顺不懂这些,不过一路上这些读书人听宋品的吩咐,一路上有空下来就教杏花村这帮兄弟们认字。他这一路过来也学了二十几个字了,感谢都还没说,现在怎么好那么严苛责怪人家呢。

只能作罢,反正给皇帝后哈要印刷的。

这里四十人,六套书每套都是七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律,总共就是十二本了。

几乎人手一本,各自看感兴趣的看,如果自己感兴趣的已经被别人抢先拿走了,那就随手拿一本。

在他们看来,这里的书如同什么武林秘籍,要不是已经大量刊印而是孤本,这里每一本书都是就价值连城的。

宋品带的七个学生都是成绩平平却相对各科都均衡的。

现在一下子都成了全场的香饽饽。

每个人都被至少四个人围着,最热门的物理和化学身边可围满了人。

此时的司马尚志、欧阳文渊、苏学礼三人不好意思跟学生们挤在一起,也就每人一本书在一旁看了起来。

好在宋品尽量使用深入浅出的编撰方式,只要有基础对于天赋高的还是很容易自学的。

苏学礼要了一本语文,对大夏拼音的创意深深折服:“有了这拼音之法,以后读书人只要开始学会几个字,就能自己学会认字了。妙呀,妙呀!”

欧阳文渊手里拿着一本数学,听到苏学礼的赞叹也凑了过来跟着翻看了一。

叫来周继明给拼读了几个拼音后,二人突然异口同声道:“如果再有一本将所有大夏文字都收录的典籍那就更好了。”

“哦,苏老鬼,你这回又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欧阳文渊惊呼一句。

司马尚志手里拿着一本地理书,虽然也很好看,但是听到二人对话知道有大事发生,立马也凑了过来。

在周继明一番讲解之后,司马尚志坚定的补充道:“两位老鬼,你们想到点子上了。

我觉得应该每个字都标注这个,这个···,这个交拼音的。

然后这个字的字义,以及不同组词的意思和不同语境的意思注解。”

苏学礼和欧阳文渊连连点头。

“对对对,我就是这样想的!”苏学礼惊喜的握住司马尚志的手惊呼。

欧阳文渊大声宣布:“孩子们,我们打算编撰一本典籍,用来指导新学认字的人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认出字来。

这必定是文坛的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能完成这件事,那必定是一个可以流传青史的荣耀!”

苏学礼接茬道:“嗯嗯嗯,对对对,孩子们有没有兴趣加入这个伟大的工程?!!!”

所有人都被三人吸引过来了。

“什么事能名留青史!”

“三位老师说编撰一个用来给刚刚学认字的人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就能自己学认字的书!”

“啊,这工程得多大呀!”

“嗯,这个工程的确可以青史留名,而且人多一起编撰的话,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

不但可以青史留名,也能名留当下!”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议论纷纷。

不多时已经有十几个学生主动要求加入 了。

郑泰顺刚刚学认字,刚刚学会拼音,他见到一个字想去问老师,就算老师不在骂他心里最想要的就是有一本能把那个字加上拼音放在里面的书。

听到这里郑泰顺也眼中泛着光,他好像要见证历史时刻了!心里也非常的激动。

一阵骚动之后,三老将自愿加入编撰书籍的人叫到一边开始了研讨会,为编撰的方法、组织的编制流程、各自负责的内容做初步交流去了。

其他人再一次各自聚拢,继续各自的“十万个为什么?”

被围着的学生们被曾经的学长学弟们各种请教,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这些学生们心中也对当初没有跟宋品去杏花村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