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之并州豪雄>第111章 再次与左贤王交涉

就在于夫罗打量着两匹宝马时,帐篷的门帘突然被从内掀开,于夫罗连忙收回目光,望向了帐篷的出口,只见四名同样身披铁甲、外罩黑袍之人鱼贯而出。

一脸笑意走在最前方的便是张杨,而张杨的两侧也是熟人,一侧是一位身高九尺的巨汉,此人面色微红,双眼微眯,手提一把粗大的有些夸张的大刀。于夫罗记得,便是此人当初在晋阳、与一位使戟之人上演了一场惊天一战。

通过观摩那一战,于夫罗自己也是获益良多,可越是进步越能体会到、他自己在张杨面前的渺小。于夫罗估计,即便是进步后的自己,面对此人怕是也就三五刀的事。

可如今再面对张杨,于夫罗觉得自己之前的估计,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通过此人手中那恐怖的大刀便不难看出,他如今已经有了趁手的兵刃,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他再与他对上,于夫罗觉得自己顶多逼得其劈出两刀,一刀将自己劈飞后、再追上去一刀将自己断为两截!

另一侧的两人也是熟人,一个使刀一个使枪,曾经双双数十合便战胜了自己麾下、最强的两位万夫长,时隔半个多月再观此二人,却发现此二人在气势上、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夫罗的感觉没错,牛俊在经过关羽的调教之后,如今已经是妥妥的二流中等武将,关羽断言,牛俊此生有望二流巅峰,不过以其资质而言,这也就是牛俊的极限了。

胡开虽然力气不如牛俊,悟性却要比牛俊好上许多,原本比牛俊弱一些的实力,如今已经追上了牛俊。

亲自传胡开李家枪法的李胜、虽然受限于资质,年轻时也不过二流中上,可这并非是李家枪法弱,只不过是李胜自身的力量与速度、限制了其提升罢了,教导胡开还是绰绰有余。

而且李胜又在枪法上沉浸了数十年,虽然身体跟不上,可那份眼力却是异常毒辣,他也曾断言,胡开将来未必不能达到二流巅峰,若是想达到一流,怕是千难万难了!

看到于夫罗眼神飘忽的、在众人身上扫来扫去,张杨如何不知其心中在琢磨什么,不过张杨却是懒得与其解释,只是笑呵呵地招呼道:

“左贤王,别来无恙!”

听到张杨的招呼,知道自己有些走神的于夫罗,连忙收敛心神,对张杨笑道:

“稚叔公子,别来无恙!相隔不过半个多月,不曾想稚叔公子与身边众人的气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于夫罗一时失神,怠慢了稚叔公子,还望稚叔公子海涵!”

“左贤王客气了!某观左贤王气势,一身武艺也是大有精进啊,还有左贤王身后的这两位,气势上同样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在此恭喜诸位了!”

于夫罗身后的两人见张杨夸赞自己,心中还是很激动的,毕竟崇拜强者是这些胡人的天性,不过二人并未贸然搭话,而是看向了于夫罗,在于夫罗点头后,才一脸亲切地向张杨行礼道:

“呼衍达,丘林雄,多谢稚叔公子夸赞!”

张杨和气地向着二人点了点头,随即便喧宾夺主地向营帐一引道:

“左贤王,请到营帐内一叙吧!”

于夫罗丝毫不以为意地道:

“稚叔公子请!”

众人坐定后,于夫罗直接了当地问道:

“不知……稚叔公子此次前来……所谓何事?噢,稚叔公子莫要误会,某并非不欢迎稚叔公子!稚叔公子能来匈奴王廷,某深感荣幸,也十分乐意好好款待稚叔公子!

只是,恐耽误了稚叔公子的大事,因此想先问清楚,待办完正事之后,某再好好款待稚叔公子不迟!”

张杨暗道:这左贤王倒是挺干脆,那所幸便不与其拐弯抹角了,先将事情说出,观其反应再见机行事吧!于是便道:

“某此次前来,乃是告知左贤王,鲜卑将于不久之后便会大军压境,顺便与左贤王商议一下对策!”

于夫罗闻言一惊,连忙问道:

“噢?消息可靠否?”

每次鲜卑寇边,损失最大的,未必都是汉人,有的时候却是匈奴人,毕竟,只有匈奴人才有漫山遍野的牛羊马匹。鲜卑人来了之后,抢掠起来也是十分方便,还不用攻城拔寨,直接杀散守卫驱赶着撤走便是。

匈奴王廷受各个部落供养支持,自然有保护各个部落的义务,若匈奴王廷不能为各个部落提供保护,便会失去各部落的拥戴与支持!这也是张杨前来说服匈奴人的前提!

张杨见于夫罗的神态,知道其对此事也是极为关心,心中便有了些底气,于是便点点头道:

“此事千真万确!某已经派人去证实过了!如今已经有大批的鲜卑斥候、进入幽并二州探路,相信用不多久,鲜卑便会大规模地入侵幽并二州!

幽州某鞭长莫及,可并州乃是某张杨的家乡,某不想让并州生灵涂炭,因此,特意来与左贤王商议,如何共同抵御鲜卑人!”

于夫罗闻言,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抵御鲜卑之事,稚叔公子不是应该去找并州刺史商议吗?为何来了南匈奴王廷商议?”

张杨不以为意地道:

“汉人居住的城池自然由汉人去守护!某说的是匈奴人居住的几郡!”

于夫罗稍一思索便明白过来,张杨的家便在云中,而鲜卑入侵必然会路过云中,想必张杨是要利用匈奴抵御鲜卑,自己什么都不用付出,便保住了云中的家人吧!于是便笑着道:

“稚叔公子的家便在云中,以张中郎将对稚叔公子的喜爱,必然会派兵保护稚叔公子,稚叔公子不如说服刺史府多派些兵马,与匈奴一同抵御鲜卑入侵,岂不更好?”

谁知张杨不在意地道:

“匈奴王廷若不想与某合作,某便将家人迁到马邑,待鲜卑人退去,某再迁回来便是!”

“这……”

张杨如此一说,于夫罗可就没法在此事上做文章了,毕竟在于夫罗眼中,张家坞堡能有多少人,几百上千人撑死了,还不如一个匈奴小部落人多,还不是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