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高考满分,这一刻开始狂飙>第324章 顺手推舟

“文杰说的不错。老朴是我找来的人,我对他百分百信任,即便公司垮了,我也不会对他的人品有任何怀疑。”

“之所以让你俩接下来跟着老朴,是想让你俩除了现在所负责的那块,能趁此机会得到更多全局性的锻炼。我希望你们以后是能够驾驭全局的舵手,而不只是精于某项工作的专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也将是我们的!在那一刻来临,我希望你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陆见秋的解释,顿时让诸葛、陈文杰二人同时有种汗毛炸立的感觉。

二人的喉头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陆见秋话中的含义已经很明白,他俩只要能力够,那以后绝对可以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

而以两人的智商,在倾城科技的这段时间里,怎么可能看不出公司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这样的机会,对出自偏远地区的他们来说,用千载难逢来形容都一点不为过。

“老大......你就是我的亲老大!别的话不多说,以后你指哪我打哪,我诸葛长明绝对没有二话!”

诸葛脸上泛起一阵潮红,呼吸也随之变得粗重。

陆见秋不仅救了他的命,还给了他逆天改命的机会,此时他心中的感动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见秋,谢谢!”

陈文杰心中的感动不亚于诸葛,但不同的是,他只是深深看着陆见秋的眼睛,简单一声道谢,将更加汹涌的情绪压在心底,暗暗立下了誓言。

此刻,西北,陆家养心阁。

“阿默,你怎么看?”

陆家当代家主陆震天手捏着刚刚看完的一份文件,递向一旁默默守候的大管家陈默。

文件扉页,一行黑色加粗的标题异常醒目,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

标题之下,写着略小的两个的名字,陆见秋、宋执礼。

“老爷,今天我算是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见秋之大才真可谓惊才绝艳,在他面前,我觉得我这几十年都白活了。”

陈默接过文件,笑呵呵答道。

“确定是见秋写的?不是那个宋执礼发现了什么,有意将见秋拿来做挡箭牌?”

听到陈默对陆见秋的称赞,陆震天脸上并未出现悦色。

“我们的人已经确认过,没有问题。文章的核心内容与观点是由见秋基于他那份商业计划书衍生而来,宋执礼在见秋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润色。”

“另外,宋执礼此人已经调查过,没有特殊背景,是一名纯粹的学者,一门心思都用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因为文章的核心内容与内容来自见秋,所以他将见秋放在了第一作者,排在了自己之前。从这一点看,此人倒不失文人风骨。”

陈默脸色一肃,将对宋执礼的调查娓娓道出。

闻言,陆震天微微颔首。

“木秀于林,我这乖孙越来越让我看不懂了。机要处是什么意见?”

“机要处经过几天的计算与推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十年经济趋势如见秋文章中所言那般发展的概率有七成。”

“七成?呵呵,阿默,我没记错的话,机要处最初的计算结果只有不到一成吧?”

陆震天听闻有七成概率,虎目猛然一凝,两道浓如墨汁的剑眉一挑,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势顿时弥漫开来。

陈默心中一滞,知道这是老爷对机要处不满了。

“是的,老爷。老奴待会便下令机要处进行整顿,彻查经手此事的所有人。”

侍奉陆震天身侧已逾甲子,往往陆震天念头刚起,陈默便已知他意图,有了对应的安排。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教育过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机要处安乐太久了,这么多聪明人聚在一起,还不如见秋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就按你说的做吧。”

“是。见秋那边,这篇文章是否压一压?毕竟见秋的观点与时下主流意见相左,如果此时公诸天下,势必要引起不小的波澜,给他造成压力。”

“呵呵,为什么要压?不但不需要压,咱们还得顺手推舟一把。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如若此木是一棵参天大树,试问又有谁可以摧之。阿默,你的担心多余了。我陆家男儿何惧这些小小波澜!藉藉无名十八年,是时候让我家乖孙初露锋芒了。”

陆震天双目之中绽出湛湛精光,王霸之气四溢,嘴角却露出一抹罕见的温柔。

陈默心中大震,因为陆震天最后一句话牵扯实在太多。

“老爷,时间会不会过早了,这比当初的计划提前了太多。”

作为陆震天最忠诚的仆人和最亲密的战友,陈默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即使明知自己的话可能会触怒陆震天这位当家家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见秋的表现已经远超我们当初的预期,那么此时就是开始的最好时刻。”

陆震天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一句话开始了转折。

次日,最新一期的新时代周刊发售,周刊第一篇名为《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的论文以极快的速度在华夏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和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部分看完这篇论文的人,第一反应便是这是什么狗屁文章,纯属故意唱反调、哗众取宠之作。

而当他们看到署名的第一作者自己毫无印象之时,更是愈发确信自己的感觉没有错。

甚至不少人还在心中暗骂,这年头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随意发表这么宏大命题的论文了,新时代周刊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完全大失水准。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看这篇论文后,察觉到了其中的卓识远见,进而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一小部分人多数是与陆见秋持相同观点,已经感觉到或者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经济信号,对未来华夏经济持比较消极观点的人。

只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所以并不敢如陆见秋这般堂而皇之将自己的所思所虑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