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元祖歌姬的竹马音乐家>第170章 合作的可能

欢迎晚宴气氛非常的热烈,相熟的音乐家们端着酒杯相互攀谈着,有些人还有过多次的合作。

作为后起之秀的上原俊司反而和这些同行有些不熟悉,今天现场的那么多钢琴家中,他只认识一个玛塔?阿格里奇,那还是因为几年前的肖邦大赛的缘故。

刚才进来宴会厅的时候,上原俊司跟玛塔·阿格里奇点头致意,得到了对方善意的微笑。

当初因为伊沃·波格莱里奇未能入选正赛而导致玛塔·阿格里奇愤而辞去评委一职。

事后玛塔·阿格里奇还是致电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对上原俊司获得金奖表示了祝贺,并希望他不要介意自己的辞任,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过交集,这还是这几年的第一次相遇。

就在戴蒙·温特准备带着上原俊司去认识认识这些老前辈的时候,玛塔?阿格里奇带着两位老者走了过来。

出于礼貌和尊敬,上原俊司带着戴蒙?温特和托马斯两人迎了上去,并率先打招呼。

“阿格里奇女士、米开朗杰利大师、戈尔达大师,你们好!我是威廉(Shunji Uehara)。”

玛塔?阿格里奇曾经师从阿图洛·米开朗杰利(意大利)和弗里德里希·戈尔达(奥地利)学习过钢琴,所以三人关系较好。

“威廉,自从华沙一别,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你已经在古典音乐界有了不小的名声了,可真的是让我吃惊啊。”玛塔?阿格里奇端着酒杯和上原俊司轻轻的碰了一下。

与41岁的阿格里奇、62岁的米开朗杰利、52岁的戈尔达相比,20岁的上原俊司确实是个年轻人,小后辈。

不过眼下来说 他在古典音乐界的知名度确实也不算低了,尤其是在北美市场和霓虹市场,有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身份加持和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纪公司的关系,可谓是顺风顺水的很。

而这几年dG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会重点安排他去攻略欧洲市场,想让他打入这块古典音乐的天选之地,所有古典音乐人展现实力和地位的市场。

“我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前辈、大师们学习的地方,这次能够参加音乐会,希望各位能够多多的指点。”

上原俊司一边说一边和米开朗杰利、戈尔达等人碰杯。

米开朗杰利:“我可是听玛塔说威廉你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天才,能够在肖邦大赛上夺得金奖,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学无止境嘛。”

戈尔达:“没错~没错~我们这两个老家伙,最喜欢的就是多和年轻人交流,你们的新想法,可以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四人站在一起闲聊了一会,上原俊司也问清楚阿格里奇三人各自被安排的演奏时间,并表示一定会去现场聆听,能够向这些顶尖的同行学习可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戴蒙?温特带着上原俊司拜会了诸如伯恩斯坦、阿巴多等着名的指挥大师,算是在大佬们面前刷了一波脸,不过卡拉扬只是在宴会厅里待了很短的时间就离开了,无缘得见让上原俊司颇有些遗憾。

欢迎晚宴结束后,音乐家们有早早回去休息的,也有相熟的约在一起准备去外面的酒吧体验一下波恩的夜生活的,托马斯也提议一起去体验一下德国的啤酒文化,行走在小城夜晚的石板路上,最终他们三人在离希尔顿酒店不远的莱茵河畔找到了一家还在营业的小酒吧。

这家名叫“ZumRheinblick”的小酒吧,非常难得的有一处搭着雨棚的露天位置,11月的波恩气温非常的冷了,上原俊司三人最终还是选择坐在了酒吧里面靠窗的位置,各自点上了啤酒,配上一些切好的香肠、乳酪,脱下羽绒服就喝了起来。

没一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轻敲着天窗滴滴嗒嗒,喝着啤酒,望着窗外的雨水,还颇有几分浪漫呢,酒吧的小电视机里正在重播着波恩本地的Sc足球俱乐部的比赛,上原俊司虽然不懂足球,不过依旧同酒吧里的客人一样,为球员进球而欢呼呐喊。

上原俊司作为一个亚裔,坐在一群白人男性中还是非常的显眼的,不过看上原俊司同样在为球队欢呼,那大家就都是好朋友,有时候的球迷文化就是这么的不讲常理,酒吧老板热情的邀请三人来吧台位置就坐,还免费的赠送了一杯酒吧自产的精酿黑啤。

“Vielen dank(谢谢)”上原俊司对酒吧老板表示了感谢。

“客人的德语发音很标准啊,是在德国留学吗?”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德国,上一次来波恩是去华沙的时候,在机场经停了两个小时,我的德语是跟着我的老师学习的,他曾经在德国待过。”

“是吗?那可太难得了,我也碰到过一些外国来的游客,像您这样发音标准的可真的不多,来干杯(prost!)!”

“prost!”

上原俊司端起大大的啤酒杯与酒吧老板互敬后就大口的喝下一口啤酒,唔,这个啤酒好喝,口感圆滑香甜,并且有特殊的啤酒花气味。

看完了球赛,外面的小雨也已经停了,三人的啤酒文化体验之旅也告一段落了,上原俊司掏出了30马克支付掉了晚上的酒钱,多出的部分算作了小费。

明天就正式开始音乐节了,波恩歌剧院方面主要以贝多芬的声乐作品为主,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而贝多芬音乐厅和波恩爱乐音乐厅则侧重于室内乐、交响乐、独奏等形式的表演,因为上原俊司排到的演出是比较后面的,所以他这几天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去观赏其他的同行的演出,或者出去逛一逛,看看波恩的名胜古迹,比如贝多芬的故居、波恩大学等。

dG唱片公司早早的就放出了要在波恩举办纪念贝多芬诞辰的音乐节,而且是旗下的着名音乐家来演绎的盛会,所以来自欧洲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们齐聚波恩,一同来欣赏这难得的盛况空前的音乐大餐。

每天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特别是同行的一些精彩演出让上原俊司眼前一亮。

比如一位来自法国的年轻钢琴家,他对贝多芬《F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演绎的就非常的好,这些都是值得上原俊司学习的地方。

伦纳德·伯恩斯坦大师指挥波恩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 op.55 “英雄”)》。

这首交响曲的原稿上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

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开始趋于成熟的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着名的作曲家,算得上是古典音乐中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的作品。

玛塔?阿格里奇则是与意大利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合作,与科隆爱乐乐团一起精彩的演绎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

真不愧是被称之为钢琴“女祭司”的钢琴家,“她拥有神性的音乐感染力,魔性的指间赋予钢琴音色最为极限的变化,热情却又冷静下的演绎一如既往的完美无瑕。”

因为这种专注和感染力,乐迷或业界另外推举了两位“女祭司”,那便是人称“巴赫女祭司”的罗莎琳·图雷克和人称“莫扎特女祭司”的内田光子,至此三位女祭司执掌着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派三界。

上原俊司这几天可是过的非常的开心,一方面每天可以聆听学习同行们的演出技巧,看这些大师们、前辈们的演出,这种盛况再过十年二十年随着大师们的逐渐凋零,可能再难有此机会。

另一方面闲暇之余,带上相机,漫步于波恩街头,踩着石板路,享受着这座小城美丽的景色和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和万里之外的女朋友煲煲电话粥,可真的太好了。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要来到上原俊司上台表演的那一天,当然了他也只是参与当天演奏的其中一场,他早早的起来,洗漱完后换上熨烫好的西装,外头又套了一件羽绒服,这几天波恩的天气都在零上2c左右徘徊,还是有些冷的。

德国有一句谚语,叫“像皇帝一样吃早餐,像国王一样吃午餐,像乞丐一样吃晚餐”,至少可以说明早餐对德国人的重要性。

所以希尔顿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看起来非常的不错,首先是一杯热饮,可以是咖啡、茶或热可可。接下来是新鲜的面包或面包卷,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涂抹酱和配料,包括黄油、果酱、蜂蜜或巧克力。

然后是各种香肠,煮鸡蛋,肉类(猪肉、鸡肉、牛肉等),蔬菜(土豆泥、青豆、胡萝卜、豌豆和卷心菜等),水果和酸奶。

一顿丰盛的富有营养的早餐能够让人一天都充满了精力,吃完早餐后,上原俊司和托马斯、戴蒙三人乘坐dG唱片事先预备好的汽车前往贝多芬音乐厅准备,他是今天上午第三位上场演奏的音乐家,这种模式让他莫名有种回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赛场的感觉。

今天的音乐会从上午八点半开始,古典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开始排队入场,上原俊司也在后台休息室中接受化妆师的打理,在他前面上台的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小提琴家以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中年大提琴家。

三人礼貌的相互打过招呼,寒暄了几句就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闭目养神等着音乐会的开始。

一个多小时后,音乐厅的工作人员推开休息室的门进来。

“Uehara先生,马上就到您了,麻烦您请跟着我去甬道口候场。”

上原俊司起身,脱下了羽绒服递给了同样在休息室里的托马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对着工作人员点了点头。

一门之隔的舞台上,负责协奏的波恩交响乐团被称为联邦德国政府的“御用乐团”,负责上午的指挥是同为dG唱片公司旗下的指挥大师欧根·约胡姆。

很快上一场演出结束,那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小提琴家从舞台上下来,和上原俊司点点头后走回了休息室,紧接着乐团和指挥也相继走下来舞台,上原俊司也同他们一一致意。

“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将为大家带来的演奏曲目是《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演奏者是来自霓虹的Shunji Uehara先生,请让我们大家掌声欢迎。”

贝多芬音乐厅体量较小,观众席全部坐满大约可以容纳1100名观众,不过来的都是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所以对每一位上台的演奏者来说,都像是一场需要全力以赴的考验。

雷鸣一般的掌声从观众席上响起,这是观众对演奏者的尊重,同样也是希望演奏者能够给他们带来极致的音乐享受。

上原俊司在掌声中从甬道走上舞台,施施然的来到了施坦威钢琴的边上,向着台下鞠了一躬,余光中看到了很多的同行也在,玛塔·阿格里奇、阿图洛·米开朗杰利、弗里德里希·戈尔达、皮雷斯(maria-Joao pires-葡萄牙)、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波兰)、毛里奇奥·波利尼(意大利)。

这一个音乐厅中齐聚了四位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第十届的上原俊司,第九届的齐默尔曼加上第七届的阿格里奇,第六届的毛里奇奥·波利尼,恐怕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中都没有那么多的金奖得主到场过。

上原俊司完成致意后,坐到了施坦威钢琴前,解开腹部的西装纽扣,调整呼吸,准备开始演奏。

流畅丝滑的琴声如同潺潺流水一般从施坦威钢琴中慢慢涌向观众席,观众们自然是屏气凝神的仔细聆听,而上原俊司的同行们则是各自暗暗的分析上原俊司在演奏时的技巧问题,这位年轻的后辈加同行,这两年在北美市场可是有不小的声势,看来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此时在上原俊司没有关注到的地方,dG唱片的总裁克莱门茨与满头银发的卡拉扬正坐在二楼的一角,看着舞台上正在演奏的上原俊司,卡拉扬闭着眼睛,细细品味着这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要知道卡拉扬在学习指挥前可是学习过多年的钢琴,要不是手指意外受伤,恐怕他早就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大师了。

《f 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op.2 No.1》如同一首凄美的诗篇,其时长不过二十分钟。上原俊司的双手在琴键上舞动,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情感。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令人陶醉其中。

他的指尖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如精灵般自由灵动,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随着音乐的推进,上原俊司的情感愈发深沉,他的演奏也越发投入,似乎要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这短暂的二十分钟里。

当乐曲接近尾声时,上原俊司的弹奏速度逐渐加快,如疾风骤雨般激烈。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而专注,仿佛在与音乐进行最后的决斗。每一个音符都如同一把利剑,刺向听众的心灵深处。

终于,最后一个音符在空气中消散,留下一片寂静。而在这短暂的二十分钟里,听众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情感的风暴,被上原俊司的音乐深深打动,紧接着如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彻音乐厅。

上原俊司缓缓起身站在台前,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微微的向台下鞠躬,向听众表达着谢意。

卡拉扬一边轻轻鼓掌,一边转头对着克莱门茨说道:“不知道这位年轻人明年有没有意向跟我这个老头子合作一下。”

克莱门茨略感吃惊的看向这位dG唱片最有身价的指挥家,“当然,我想威廉肯定是倍感荣幸能与大师您合作,回头我就通知他。”

卡拉扬轻轻点头,不再说话,而是继续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