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85章 科研环境

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北五府的氛围和京城差距简直太大了。

这里都在忙着搞学问。

而京城的那帮子人,正在忙着搞钱,搞官僚作风。

两相比较,京城充斥着压抑,而这里充着求索。

怀着沉重的心情,朱棣来到了总理府。

每一次见郑义,都会给他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

北五府现在就这么牛逼了,那跑到东洲再也没有了朝廷限制的郑义,将来会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

不敢想啊不敢想。

“好孙子,你说我们把郑义赶走,到底是对还是错?”

他有点后悔了,这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一旦失去控制,未来会不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但是一切都晚了,该走的,都快走完了,剩下一个杀不死的郑义,他们毫无办法。

郑义收到了汇报,匆忙赶到总理府。

一看到朱棣,他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

“我当是谁,原来是陛下!”

“陛下是来接手总理府的吗?”

“臣已经准备多时了,随时可以移交印玺。”

郑义没有行什么大礼,只是抬手抱了一下拳。

朱棣闻言立马道。

“朕可不参与你们这些事情。”

“我是来参观参观北五府,顺便看一下,镇国公是不是把北五府的根挖断了。”

郑义继续笑着。

“陛下,先上座,喝口水。”

朱棣也不急在一时,闻言坐了下来。

“水已经喝过了。”

毕竟他已经在这里等待郑义多时了。

郑义一伸手。

“那臣请陛下尝一个新奇的。”

朱棣闻言来了兴趣。

郑义说新奇,那一定是新奇的。

“是什么?”

朱瞻基也来了兴趣,支楞起了耳朵。

郑义说道。

“咖啡,臣也是才得到的。”

“听说,可以提神醒脑,加入牛奶,味道更美。”

招呼人上咖啡。

很快咖啡就上来了。

一股奶香味扑来。

其实这不是纯粹的咖啡,叫奶茶更好。

郑义知道大明人的口味,吃不惯纯咖啡那种味道。

所以搞出个奶茶。

“请陛下品尝。”

朱棣好奇的端了起来,然后轻轻抿了一口,卧槽,好喝!

香香甜甜的。

还有一种轻微的苦涩,感觉正好。

朱瞻基看朱棣那陶醉的样子,也端了起来。

开口一尝,味蕾打开了,好喝,好好喝。

“好美味!”

看这两个人喝的开心郑义笑了。

奶茶店的生意可以开始了。

“陛下,如此美味的东西,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吧?”

朱棣。

“那是当然,朕喝了一杯,还想来一杯,它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呵呵。

奶茶,未来可以占领城市半边天的存在,当然牛逼了。

这玩意一出,可以挣五百年。

“那陛下有没有兴趣和臣一起做这咖啡的生意?”

朱棣回味着咖啡的味道,立马说道。

“有,当然有了。”

郑义哈哈一笑。

“那祝我们发大财。”

朱棣也笑了起来。

发财谁不高兴,但是自己好像忘了正事儿了。

“哈哈,郑义,你这种人不挣钱,谁挣钱,这天下,就没有敢和朕做生意还下套的人。”

郑义也笑着说道。

“这不就遇到了。”

“生意吗,有来有往才是生意,如果连条件都不能谈,谁还会和你做生意。”

“共赢才是赢。”

朱棣知道在这上面没必要太过较之。

所以言归正传。

“这次来,主要是受皇帝的请求,让朕来和你谈谈。”

“请你手下留情。”

“你看,全大明的人都在向北五府聚集,而北五府的人,正在一船一船的被你运往东洲。”

“尤其是青年官吏,你下手太狠了。”

“让朝廷都供应不上大明底层官吏的需求了。”

“所以,你是不是下手轻一点。”

朱棣的语气很温和,一副很好商量的样子。

要是以前他直接下旨了,又怎么可能亲自跑一趟。

现在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没有了那个权利,另一方面是郑义现在的影响力太大了,他不敢。

郑义微微一笑。

“陛下此言差矣,朝廷的基层官吏,如果北五府的占比太大,会影响以后的朝局平衡。”

“应急一下还可以,如果一直如此,那隐患就太大了。”

“朝廷选官,应该以平衡为主,而不是以人才为主。”

“以前的科考,都会设置地域名额,为的不就是避免朝廷官员,同出一地,形成结党吗?”

“不是为了朝政公平吗?”

“一个不出官吏的地方,那此地百姓的利益,谁又为他们伸张啊?”

郑义的话音落下,朱棣浑身一阵冷汗。

疏忽了。

如果郑义不说,他还想不起来。

真正的原因是其他地方提供的官吏,水平实在是太差了,以至于现在整个朝廷都倚重在北五府上。

这样说来,郑义不但无错,还有功了。

他千里迢迢的过来兴师问罪来了,结果却是,这都是为你好。

这有点丢人啊。

但是眼看着人才流失也是一个大问题啊。

此消彼长之下,郑义就会发展的更快。

“那学校和各行各业的人才那?”

“这总不会影响朝廷了吧。”

郑义再次说道。

“陛下,我也很无奈啊,因为这些人,都是受我们资助的。”

“我们一走,他们就失去了资金支持,没有资金那就只能空耗岁月。”

“不是臣要把他们带走。”

“而是他们非要跟着我走。”

“这事情的真伪,陛下可以调查。”

“臣建议陛下在臣走后,支持起大道之章和万物启华奖的延续。”

“并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支持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不然臣即使不带走他们,他们也会自己离开这里,寻找可以满足自己继续研究的地方。”

“臣称这为科研环境。”

“好的科研环境,可以培养出无数的顶尖人才。”

玛德,又被上课了。

而且人家的理由还非常充沛。

他还是没有搞懂郑义的这一套系统的逻辑。

也想不到,郑家在这里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可替代作用。

但是搞科研环境?

大明内,各类专科学校都不多好吧。

而且全都受礼部和国子监管治,怎么搞环境?

他不懂啊。

太难了。

朱瞻基也听的云里雾里的。

他大概听出一句话来。

那就是钱,拿出钱来,支持这些人搞研究。

研究?和专利有什么不同?

有专利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要费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