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21章 京城的商业困境

(关于报纸,唐朝就有了官报。到了宋朝民办报纸也兴盛了起来,那时候人们已经报纸称为新闻了。元明清因为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办民报,只有朝廷抵报,明清的《京报》就很出名。)

朱棣这里推进土地改革和治政改革进度缓慢。

而北五府在郑义的带领下,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动作,热闹的不行。

而且朱棣还让人买了一些玄雀岛的鱼干,吃起来还不错。

这就让朱棣更加难受了。

因为北五府正在高速的发展,而把郑家轰走的南京,现在却是犹如一片死水,甚至有人在离开京城。

一切的原因都是,郑家走了,没有人压制权贵和士绅的商家了。

这群人营商能力可以想象了。

很多小商家都被他们欺负走了。

京城还能有什么前途?

朱棣也想保护那些普通商人但是办不到啊,京城这里关系盘根错节,这不是只是依靠政策就能根除的,因为现在人治时代,尤其对象是权贵和官僚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的秉公执法。

两相一比较,朱棣心塞了。

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也对京城的事情恨的牙痒痒。

他想把事情交给了杨浦。

杨浦来到乾清宫,知道皇帝和太子的意思后,想了一会儿。

才说道。

“陛下,我需要锦衣卫的辅助,同时我需要陛下和太子的一个命令。”

朱棣看到杨浦后又心塞了,因为他找了很多人,都没有人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因为这活儿干好干不好都是要命的。

杨浦接手这个活,就意味着站到了满朝权贵的对立面。

明明知道这个结果,郑义的追随者杨浦还敢站出来,这还说明不了问题吗?

“你说,只要合理,朕都准了。”

杨浦看了一眼太子,然后说道。

“请陛下给予我一体查办的权利。”

“京城的经商问题,根本上是各位朝臣和权贵在后面指使的,只拿那些掌柜,治标不治本。”

朱棣闻言浑身瞬间一片凉意。

你丫的胃口真大,如果真的这么搞,要倒下多少人?

无法想象。

就是各家推出替罪羊,京城的官僚权贵的嫡系人马,只怕也会有一大群落网。

想了许久,朱棣还是没有敢下这个命令。

现在正是土改和治政改革的关键时刻,来个朝野动荡,那改革还进行不进行了。

这口气,他要忍了。

不忍不行。

他羡慕起北五府的新收土地了。

在那里什么都是新的,没有这么多糟心的事儿。

“算了,大局为重,你且下去吧,让他们再嚣张一段时间。”

杨浦低头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就知道干不了,当初自己推行商改,就杀了一个血流成河。

现在直接针对是商行背后的权贵,不流血,怎么可能。

如果是郑义他应该会怎么做呢?

想到这里,杨浦摇摇头,郑义只怕会联合中小商家,把他们挤兑死。

而且要是郑家在,也轮不到这群玩意嚣张啊。

“嗯,不对,皇家好像也可以啊。”

杨浦想到什么。

随后又摇了摇头,因为很多皇室子弟也加入了其中。

郑家离开后,他们像狗一样抢食,朱棣能够不知道吗?

既然是皇帝放任的,那就是朱棣没有控制好,或者故意放任的,让这场抢夺郑家生意的行动,弥漫成了权贵官僚抢夺普通商人的盛宴。

这一切,朱棣难辞其咎啊。

这应该是他为难的原因吧。

杨浦低着头,退出了宫殿。

他感觉这座皇宫,再也没有了那种威严。

谁都不是啥好东西啊,大舅也骂二舅,都是一家人。

他一直憋着心中的不快,一直出了皇宫才吐出了一口晦气。

然后转头走回了新三司。

喝了一盏茶的功夫。

手下拿来一份税收月报。

杨浦拿起来仔细看了看。

京城的商税,现在只有郑家在的时候的七成了。

而且这种减少的趋势还没有见底。

因为京城不但商贩在流逝,就连人口也在流失。

好好的两百万人口的巨城,现在他估计只有一百八十万左右了。

如果继续下去,只怕京城就成了商业荒漠。

“有没有北五府的数据,给我拿一份。”

手下出去了一会儿,很快就拿来了。

杨浦低头一看,上一月五府的税收达到了三百多万两。

比上一个月涨了两成还多。

和京城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把全国的数据列一个表格,然后给陛下送去。”

他决定刺激一下朱棣。

北五府每个月都有一百多万两税收入国库,一年下来,北五府的税赋贡献将近两千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都快赶上永乐初年国库一整年的钱税了。

即使是现在,北五府的税赋贡献也占到了朝廷的一成五。

要知道北五府可是才入大明疆域的。

如果再过几年,会达到什么程度?

希望朱棣能够明白,如果朝廷再这样无所作为,大明的重心都有可能转向北五府了。

到时候,朝廷还有什么脸面?

在南京做皇帝他尴尬不尴尬?

最重要的是地方强于中央,这可是取祸之道,朱棣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天,朱棣就拿到了新三司的折子。

在他看到折子上赤裸裸的数据之后,朱棣沉默了。

应天府的税赋降到了六十万两。

虽然比当初的一二十万强很多,但是曾经可是能达到八十多万两的。

再和上海一百万两的数字一比。

差距达到了四成。

再和北五府一比,差的都没有边了。

朱棣又看了一遍折子,啪的一声就拍在了龙案上。

他明白杨浦的意思,所以才惊怒。

“他杨浦到底是郑家的官还是我朱家的官。”

这不是在变相指责他,对付郑家企业的事情吗。

这其中的道理,他能不懂吗?但是郑家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再让他们膨胀下去。

那这天下是他郑家的还我朱家的?

他郑义没有异心,难道他的后代也没有?

一群混账玩意。

朱棣也只能生闷气。

不过这也让他对权贵和官僚的忍让到了极限。

“传纪刚。”

很快纪刚就弯腰走了进来。

他这几年可是谨小慎微,勤勤恳恳,就是不想被朱棣卖了。

他的努力是有结果的,他活到了现在。

帮朱棣干脏活,还能活到现在的也只有他了。

“陛下。”

朱棣冷冷的说道。

“朕交给你一件事儿,两个月内,我要看到京城所有官僚权贵违法犯罪的证据。”

“不得惊动他人。”

纪刚闻言浑身一冷。

又来了,又来了,这次自己还能躲过去吗?

这是整个京城的权贵啊。

如果皇帝办了这些人,自己就成了众矢之的。

他明白,自己完了。

他弯着的腰更弯,除非造反,不然他纪刚的没多长时间了。

等到纪刚走后。

朱棣又说道。

“洪一。”

洪一冒了出来。

“陛下。”

朱棣看向门外。

“看好了他。”

狗急跳墙的事情太多了,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