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194章 驱狼吞虎

郑义把地图铺在朱棣面前,指着珍珠河说道。

“陛下你看,这条珍珠河几乎贯通了整个高原,而且劈开了费尔干纳山,打开了南下宛丘的道路。”

朱棣疑惑的看向郑义,不耐烦的说道。

“什么意思,说明白点。”

郑义一指点在费尔干纳盆地上。

“陛下,拿下河中地区的机会来了。”

“把马哈麻赶进宛丘。”

“然后………”

朱棣眼前一亮,随后一瞪眼。

“你是在算计朕和帖木儿开战。”

朱棣眯着眼睛,冷冷的打量着郑义。

明目张胆的算计他朱棣,你认为我是你可以随意揉捏的吗?

看着朱棣的目光,郑义突然就有点心灰意冷。

脸上的激动瞬间的收了起来。

“陛下是这么认为的?”

看到郑义板起来的脸,朱棣突然感觉空气有点冷。

“是不是重要吗?”

“你是在在把大明推入永无休止的战争深渊。”

也许是心虚,朱棣解释道。

“大明已经打不起一个连绵日久的战争了,不然大明要被拖垮。”

“最少三年之内,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想继续打下去。”

“国内的粮价已经涨了三倍,朕总不能不管百姓的死活吧。”

也许最后的这句话说服了郑义,郑义的脸色也好的起来。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机会就在眼前,如果不抓住,郑义实在是不甘心。

“容我想想。”

郑义低着头来回踱步,他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下去。

北线丝路都已经打开了,大路官道更是修了几百里,放弃太可惜了。

而且几大城池已经修出了雏形,再过一段时间,城墙都可以建好了。

也就是说后方已经稳固了。

现在放弃就是在给兀鲁伯准备的机会。

而郑义知道再过一年,不喇汗就要死了,而随后不久也该迪也要死了,牛逼哄哄的金帐汗国就要开始四分五裂了。

也是莫斯科公国开始一步步走向沙俄的开端。

这场大戏,郑义一定要抓住,那是大明趁机吞下白帐汗国的最好机会。

到时候,他就没有太多时间谋划河中地区了。

而河中地区却是在大明西征的腰杆子上,不除不行。

“还是要做。”

“如果朝廷不行,就交给商人,他们早就对这里良马垂涎三尺。”

完全由商人主导?

朱棣一听就拒绝了。

“绝对不行,你想都不要想。”

一旦军商勾结在一起,那还有他们皇家什么事儿?

在大明商人永远不要想把手伸向正规军,放任他们组建私掠队已经是朝廷的极限了。

郑义也知道朱棣的忌讳,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

而是转变了思路。

“那就由北军接下帖木儿的报复。”

“以前我们的计划是利用察合台人的南逃,我们驻军撒马尔罕慢慢图谋。”

“现在只不过变成了我们追击马哈麻,祸乱整个河中地区而已。”

“到时候我们就说,我们是去帮助他们稳定地方的。”

“然后利用商贸活动收购因战乱失去大量人口的河中地区的土地,还有女人和粮草。”

“到时候那些帖木儿贵族因为我们发了财,对我们抵触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这也算是就近补给。”

“河中地区产的粮食并不少。”

郑义的这个计划就像是骗小孩一样,一切的基础是兀鲁伯对大明到底能够忍让到什么地步。

兀鲁伯选择咽下这个苦果,计划就能顺利推行。

兀鲁伯如果不打算忍让了,那就是两大帝国全面战争的开启。

到时候以近打远,优势在人家啊。

“你想没有想过,如果两国开战了,我们损失将会有多大?这是在人家的家门口打仗。”

郑义明白朱棣的担忧。

“第一,我不会让战果烧到我们的境内。”

“第二,陛下小看了我们的海军和武装商队。”

“只要朝廷说一声可以在帖木儿境内合法抢劫,保准会有无数的冒险家和商人蜂拥而来。”

“而身毒不缺粮食可以就近补给。”

“到时候两面夹攻,帖木儿帝国不见得能有我们坚持的长久。”

“现在我们有钱,无数的钱,我们只是缺粮食,但是身毒不缺。”

“河中地区也不缺。”

“成吉思汗能够征服这里,没有道理我们征服不了。”

朱棣一听郑义说到身毒,突然想了起来,好像汉王也提出过西线丝路的想法。

现在却是和郑义的想法不谋而合。

再加上郑义说的海军和武装商船和私掠。

好像帖木儿也不是不能打啊。

郑义祸乱河中地区的计划,可以就食于敌啊。

两国交好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只能从中原运粮食。

到时候如果双方开打了,还顾及什么?

放开了搜刮粮食啊,只要兵力够强,他们就可以以战养战。

再加上郑义说的双战线计划。

大明真是是有一战之力啊。

想通了其中的关系,朱棣收回了自己的冰冷的目光,露出了笑容。

“既然如此,那就照你的想法来吧。”

“这几十万大军也可以给你。”

“但是你必须给朕一个保证。”

“既然选择了以战养战,那就不要再想朝廷伸手。”

“如果打不起来,这几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就要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粮价平抑下去之前,中原不会再放出一粒粮食。”

郑义听到朱棣说出以战养战的时候,他明白朱棣已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而且转手又给了自己几十万大军。

虽然里面都是国公侯爷,并不完全归自己掌控,但是也看出了朱棣的诚意。

玛德,干了,不就是几十万人的补给吗?

今年东北的粮食收获很不错,再加上草原上的肉干牲口和奶制品,最少能满足三十万人的补给。

剩下的可以向南洋买,也可以向河中买。

而且青稞也快丰收了,也可以供应一部分。

“这个事情,我应下了。”

“既然陛下信任我,我就不会让陛下失望,即使倾家荡产,我也要为陛下拿下河中。”

“而且阿尔泰地区已经来了二十多万移民,到年底,可以吸收五十万人。”

“只要我们坚持到明年,会越来越好。”

说到底还是人口的问题。

要不是帖木儿帝国在丢失奥斯曼、黑羊王朝和西波斯等地后还有将近两千万的人口,他们用这么小心翼翼的算计吗?

直接平推就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