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71章 信仰与水泥

上海。

沈炼看着手中的告示,皱着眉头不敢下决定。

“爵爷,这蕃城土地的拍卖,真的要让夷人参与吗?”

“是啊。”

郑义认真的确定道。

不让他们有个窝,怎么花钱?怎么拥有荣誉感?怎么心甘情愿的为大明办事?

不说其他,以前难道来中国定居的就少了,那泉州的蕃人巷,广州的蕃坊是怎么来的?

与其让他们自我聚群,不如规整他们,让他们融入儒家文化的大家庭里来。

不然这群人花一点钱,随随便便的就包了一大片地方,还尼玛搞起国中国了,多亏啊。

“你应该去看看广州,泉州等地的蕃人情况。他们乱居乱住,没人管教,宗寺混乱,常有人争斗。

当地官员失职内外不分,平白被他们占了便宜”

“还有那些犹太人,已经通婚合居,却还不认中国,以犹太自居。”

“这都是大问题,居我中华享我富贵,还有二心,这不是白眼狼吗?”

“还有你别认为我不知道,那真教寺是怎么回事儿?”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但是必须本土化。”

“我们有这么多的神仙,难道就不能从里面挑一个融合一下吗?”

“总之要弄成一家人,不能离群索居自己搞自己那一套。”

“你看看人家佛教融入的多好。”

“这蕃城就是我们筛选的地方。”

“要让他们学好了四书五经,融入到了我们这个大集体。”

“明白了吗?”

沈炼脑袋是嗡嗡的,啥意思啊,咋真教寺也碍着你了?

“这个,爵爷,这真教寺由来已久,你不会想动吧?”

郑义拍拍桌子上的一本道德经,悠悠的说道。

“沈大人,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沈炼被吸引住了。

“什么话?”

郑义更加认真了。

“佛本是道。”

“啊……”

沈炼震惊了。

“怎么可能?”

郑义看着沈炼的表情,效果达到了。

“怎么不可能,难道你不知道,老子化胡的事儿?”

“老子可以化胡为佛,为什么不可以化胡为安拉,为主,为耶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所谓道生一为老子,一生二为道教与佛教,二生三,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所谓万法归宗,始为道。”

“所有神迹皆为道之演化。”

沈炼都被惊呆了。

“还可以这样玩?”

“当然!”

郑义肯定的道。

“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不识大道的,不能入大明。”

“所有信仰都因该归于道之下。”

“你明白了没有。”

沈炼眨眨眼睛,感觉郑爵爷有点神棍的气质。

“爵爷,子不语怪力乱神。”

郑义摇头不同意。

“存在即合理,世界上宗教横行,必然有它深刻的道理。”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方面你要下力气,让他们明白,老子才是道之一。”

“你们儒教搞这方面的事儿最专业。”

“所以这事儿要交给你们。”

沈炼一头黑线,让他们堂堂圣门人去重新解注众教教典?

不得不说,你看人眼光真准,这方面他们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上了。

干这事儿,也算是得心应手。

不过。

“不过,爵爷这蕃城?”

郑义露出笑容。

“这蕃城就是试验场,你们要为他们普及教育四书五经,慢慢的帮他们明白他们教典的真正含义。”

“要让他们把财富,精神,血脉留在这里,彻底成为我们的一员。”

“他们不能,他们的孩子能,他们的孩子不行,那他们的孙子孙女能。”

“什么时候他们真的懂了,什么时候给他们办入籍,才能离开蕃城住进大明境内。”

你是真狠啊,还真是你的风格,沈炼服了。

“那就按着爵爷你的来吧。”

这种事情,还是答应吧,这是第一次让他感觉自己学习的东西还有点用处。

也是第一次郑义对他们这些圣人门徒持正面评价,真不容易。

“我这就去准备。”

郑义很满意,又忽悠成功一次。

“沈炼,你记住了,儒家最强的地方在于包容并蓄,而不是故步自封。”

沈炼闻言赶紧落荒而逃了。

现在很多开明士子正在积极寻找儒家思想的突破。

就连自己也写了两篇平等,民主的文章。

虽然被一群老学究批的狗血淋头,但是也在开明文士的人群里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要不要把爵爷这次关于道的理解阐述一下?”

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沈炼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儒家文化的问题。

“形而上学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不成系统。”

“如果把道的概念融入进,儒家文化就有了根基了。”

“儒道?这倒是和葛洪有些相近了。”

“得去买本《抱朴子》研究研究。”

郑义没太注意自己的一席话带给了沈炼多少影响。

他又要去查看施工现场了。

城内的大道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大块大块的石板被铁燕子禁锢在一起,整片大道平整干净,看起来恢宏大气。

在大路下面,是用砖石垒成的下水道。

看起来不错,但是郑义却是没有多少信心。

“这要是久经雨水冲刷,只怕这都是豆腐渣工程,虽然三合土夯的很结实,但是水流的厉害,石头都能冲毁了,更不要说三合土了加砖石了。”

“看来需要搞水泥了,不要这些东西支撑不了太久。”

不是他不想搞水泥,而是制造水泥需要大型机械,只说一个灰粉烘烤你都搞不成。

还有石灰石粉筛,粘土粉筛,粉料汇合高温烘烤,都需要机械。

如果纯靠人工,成本能够吓死人。

这不是小说,这是现实,不能不考虑成本。

幸好,南京的钢铁厂大匠们,在制造锅炉的经验上,慢慢掌握了超大型器具的制造。

“那就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来吧。”

这东西,又脏又累,又伤害身体,郑义是真的很嫌弃。

但是走到这一步了,不搞又不行。

“实在不行,就买一些倭国奴役,这大明的汉子,还是努力生娃才是正途。”

想到这里,郑义突然有点感慨,自己这是不是起了坏头?

不过随后又不在意了。

就当为你们的子孙赎罪吧,他们死皮赖脸的不承认,还篡改历史,只能让他们祖宗还账了。

我本是个好人,都是你们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