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奸臣他爱我如命>第24章 国子监

  “既已有应对之策,便先用膳,若陆大人将自己饿死了,我可再也寻不到陆大人这般坚实的大树可抱了。”凌奕叹了口气,似是开玩笑一般指了指桌上的凉菜:“可要我唤人来热一热菜?”

  陆谨州看着凌奕笑得畅快,片刻后摆摆手:“此处还余几册账目需要我亲自核对,算完便可陪殿下回去了。”

  “殿下此来可是有要事?”陆谨州说着掩面打了个哈欠。

  凌奕点了点头:“二皇子封大将军,要与陈授一同领十万大军往边关御敌,此事...”

  “此事不急。”陆谨州摇头:“殿下可还记得翟老将军?”

  “莫非是祖父曾经的...”凌奕眼睛一亮。

  从前的事他自然不会忘,记忆中这位翟老将军从前似乎还...抱过他。

  陆谨州笑着点点头:“殿下果然与老将军相识,翟老将军非等闲之辈,如今只有他能镇得住诚王,请他与诚王一同前往,则可保陈授无恙。”

  凌奕沉默,陆谨州先是引出陈授,又是拉出翟老将军,这些都是与自己有旧之人,他到底想做什么?

  “翟老将军未必愿意。”凌奕摇头。

  “若是殿下亲自去劝,再抵上陈授一条命,老将军还会安坐如山吗?”陆谨州笑的奸诈。

  凌奕一噎。

  若自己亲自去一趟,说明情况,翟老将军念及陈授是陈家最后一条血脉的份上,必会重穿战袍。

  “殿下面皮薄,臣明白,自会陪同殿下一同去找老将军。”陆谨州轻笑。

  凌奕咬牙:“我何时说自己面皮薄了?”

  陆谨州也不反驳,再次拾起毛笔,蘸饱了墨,继续投入到了案桌前忙碌。

  他下笔极快,落笔有力,能看出是常年伏案做惯了的。

  因着陆谨州没有避讳他,凌奕便坐在一旁大大方方看陆谨州办公。

  身为奸臣,身上必然藏着不少秘密。

  但从相识到现在,陆谨州似乎从未隐瞒过自己什么事,便是泄露出去要杀头的大秘密,他也从未对自己藏着掖着。

  显然陆谨州不是这般不谨慎的人,他的无所保留,似乎只对自己。

  “殿下若无聊,可看看右侧书架上的书。”陆谨州头也不抬说了一句。

  凌奕点点头,这里应当是陆谨州在兵部的临时住院,陈设很简单。

  右侧书架上放着不少书,凌奕站起身随手抽了一本书看了起来。

  翻了两页,凌奕这才发现手中的似乎不是简单的书,而是兵部卷宗。

  凌奕从未接触过朝政,见此顿时来了精神,仔细看了起来。

  一页页翻看着卷宗,他思索着若代入自己成为办事的兵部官员,会如何解决此事,思索利弊得失,就这般逐渐入了神。

  直到陆谨州手下收了最后一笔,一旁的凌奕也已看完了两册卷宗,正打算拆第三卷 去看。

  “殿下。”陆谨州指了指自己:“臣要饿死了。”

  凌奕动作一顿,轻咳一声,将手中卷宗放了回去:“陆大人,办完了?”

  “余下的便交给兵部的官员忙去,原也不是我的事。”陆谨州轻哼一声,扫了眼凌奕方才看的两卷书:“殿下喜欢看?”

  凌奕指尖一顿,飞快的将卷宗放回书架,摇了摇头:“没!”

  “哦~”陆谨州轻笑:“那就是不喜欢看喽?”

  凌奕顿了顿,点了点头。

  “臣最是喜欢强迫殿下做不喜欢的事,既然殿下不喜欢,那明日臣便将六部以往那些不重要的大小卷宗都一一搬到陆府,让殿下日日去瞧,如何?”陆谨州低头一笑。

  凌奕缩了缩脖子,眼皮跳了跳:“倒也不必...”

  “那就这么办了!”陆谨州抬手拉起凌奕的袖子带着他往外走:“走走走,累了这许多日子,臣带殿下去一处地方。”

  凌奕被拉了个踉跄:“去何处?”

  “醉花楼!”

  凌奕瞪大眼睛,那不是青楼吗?

  陆谨州要带自己去青楼?

  将后续事项交代清楚后,陆谨州便带着凌奕大步出了兵部。

  过兵部门口坐在石墩上晒太阳的翟枫之时,陆谨州还笑了笑:“翟校尉,好自在啊。”

  翟枫看了眼陆谨州身旁的凌奕,尴尬笑了笑:“啊,啊哈哈,子慎,还有安王殿下。”

  “殿下瞧翟校尉如何?”陆谨州凑近凌奕低声道。

  凌奕打量了一番翟枫:“一表人才?”

  “臣也如此想,翟校尉虽是养伤,却也不好整日在兵部游手好闲,明日便去国子监听课吧。”陆谨州笑得温和。

  翟枫顿时急了,从石墩上跳下来:“啥啊啥啊,我不去国子监!”

  陆谨州却不再管他,看向凌奕:“殿下,请。”

  “好...”凌奕看了眼身后的翟枫,也笑着点了点头,转身上了马车。

  “陆老狐狸你闲的没事儿干找我茬是吧!”翟枫气恼:“老子不去国子监!那根本不是人去的地儿!”

  陆谨州紧随其后,马车很快便离开了兵部,只留下一串马蹄扬起的尘土。

  “老,狐,狸 !”翟枫站在尘土中指着远去的马车,颤着手,面色悲苦。

  凌奕听着身后翟枫的悲嚎,疑惑起来:“国子监并非是什么极恶之地,他怎么...”

  “对殿下这般好学之人,国子监自然没什么,可那翟枫是个不喜读书的,自然对国子监避如蛇蝎。”陆谨州笑了笑:“曾听闻殿下的老师是大儒杨谢,想来才学不弱于国子监的学生。”

  只可惜,因为杨谢是他的老师,关系甚密,当年也被一同问罪了。

  若非杨先生桃李满天下,乃是当代儒生之首,皇帝不敢轻易动他,否则杨谢也难逃一死。

  皇帝只将其贬官他处,并未做其他。

  杨谢看出形势不对,遂辞了官回了老家,开始不问世事,一心研学。

  凌奕叹了口气,苦笑摇头:“再如何也荒废多年了,何必再问。”

  “荒废了,再捡起便是。”陆谨州笑了笑:“殿下如今是自由身,何不再去拜见一番杨先生,以敬弟子心意,我想杨先生心中也还念着殿下这位钟灵敏秀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