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望阙台【完结】>第32章 十一 秋风起(三)

  深夜,北营营帐。

  谢承瑢这几日做什么都提不上劲,书也看不下去,发呆时,总要想起赵敛。赵敛现在是在谢忘琮手底下当兵的,有时候谢承瑢会去探一探阿姐的口风,比如:赵二最近练功如何?又比如:赵二有没有提起过我?

  谢忘琮说:“我和赵二很少说话,下了训,他跑得比谁都快。”

  谢承瑢问赵二跑去哪,谢忘琮说:“跑去吃饭呗,赵二一天天好像饿死鬼投胎,你是没见过他那样子。”

  赵敛吃饭比谁都积极,总是第一个到庖帐。听说他还认识了几个朋友,结伴一起去吃饭,每天都很开心,没心没肺的,估计把谢承瑢都给忘了。

  谢承瑢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小事烦神。他很想去见一见赵敛,但不得空,也不好意思去见。

  正当他下决心明天早点去庖帐看一看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一小兵匆忙进帐,说:“军使,可不好了!”

  “怎么了?”

  那小兵说:“今天是中秋,咱们都有一个新兵欲自马房矮墙翻出营,被神策军的新兵抓到了,现在送到谢虞度候那里了,正在对峙呢!”

  “什么?!”

  谢承瑢连书都来不及合上,赶忙到谢祥祯帐外面去看。他走到一半,又不想去了,问:“被神策军的新兵抓到了?是谁?”

  小兵说:“好像是秦管军家的郎君呢。”

  谢承瑢听了都头疼,更不想去了。但毕竟是他手底下的兵,他不管也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去。

  到谢祥祯的军帐外,他果然见一小兵赤身负麻绳跪在那里。

  火光剧亮,烘得谢祥祯半边脸发红。他目光冷峻,直勾勾盯着犯错的小兵,一言不发。等谢承瑢来了,他也没有正眼看,只是轻咳,对跪在那的小兵说:“你家军使来了,有什么事,你同他好好解释!”

  谢承瑢再走近些,朝父亲行礼:“虞度候。”

  谢祥祯瞥他一眼,阴阳怪气说:“真不知道你办的什么好差事,一天天在做什么?你好好问,一会儿到帐里同我解释!”

  谢承瑢说是,亲眼看着谢祥祯进帐,心里更加烦躁了。

  帐外站不少人,最前面那个就是秦书枫。谢承瑢对这个人印象很深,二月末马赛,就是这个秦书枫使短刀逼得赵敛坠马,钻了殿前司马赛的空子。秦书枫旁站的人,谢承瑢也不认识,就是看面孔觉得眼熟,脑子里过一遍,不甚有回忆。

  秦书枫说:“这才从军多久,就翻墙私自出营!不管怎么样,这件事都得有个结果。”

  旁边跟他一起站的叫唐任,也随着说:“还是要好好处置吧。”

  还有几个将军也站在帐子外面,分别是韩昀晖、擒虎左厢第二军都指挥使张延秋、神策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代议恒。

  几位将领互相抱拳过后,谢承瑢才上前去看这个翻墙的小兵。六都百人,他已将所有人都认清楚了,这小兵叫贺近霖,珗州人,住珗京郊外木石村,父母都是佃户,家里非常穷。

  就是在训新兵第一夜听睡着那位。

  谢承瑢叫他抬起头来,刚想装样子训斥一番,可看见他哭红的眼睛、颤抖的嘴唇,不好骂了。

  “你怕成这样,怎么还敢翻墙出军营?”谢承瑢不解,“你知不知道翻墙是什么罪过?”

  “军、军使!”贺近霖朝他磕了三个头,“今天中秋,我实在是太想念家中老母!新、新兵入营,前三月不得告假,我也不敢同军使请示。可是我实在是……实在是过于思念母亲,她身子不好,真的万不得已!”

  “因过于思念便要翻墙出去?”秦书枫嚷嚷说,“新兵三万,谁不是孝子?怎么就不见得他们要回家,偏你要回家去?甭找什么借口!”

  代议恒也说:“这幸好是被抓了,要是真给他成功出营,传到军中,万人效仿,那这兵也别练了,营也不必有了!要围墙做什么?”

  谢承瑢闻声不语,抬头面向秦书枫和唐任说:“多谢二位英雄替我抓人。”

  “客气了,谢将军。”秦书枫抱拳,“谢家将一向恪守军规,想必能秉公处理。”

  唐任也说:“依照军规,私自出逃军营者,当斩。谢将军不会包庇自家士兵吧?”

  贺近霖一听要斩,腿都软透了,跌在地上。他万万没想到翻墙的后果是斩首,何况他还没翻出去!他怕极了,苦苦哀求谢承瑢说:“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并非出逃军营!望军使明察!”

  唐任瞪眼看他:“你偷偷摸摸翻墙出去,不是出逃是什么?!”

  “我真真只是为了探望母亲!今个儿中秋,老母身子弱,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去探望?”

  秦书枫不屑说:“管你是什么理由,总之军令不可违,任何人都不得有例外!如果现在开了先例,将来人人都说探望家中老母,人人都翻墙出军营,那军令又有什么用呢?摆设而已!”

  又与唐任齐齐向谢承瑢抱拳:“请谢小将军秉公处理。”

  谢承瑢有些语塞,说:“我自然会秉公处理,难道你们现在就想把他斩了不成?”

  秦书枫说:“自然是越快越好。”

  “我翻墙是大错,按军规是该受罚。可我要是死了,我母亲怎么办呢?”贺近霖的眼泪哗哗流,“我娘还患重病,怎么能失去她唯一的儿子!”

  “你私出军营时怎么就没想过家中老母?”秦书枫冷哼,“这是禁军营,不罚,难以服众!凭什么你能逃过一劫?”

  “好了,不要吵了,成何体统。”代议恒揉眉,“人是擒虎军的人,还是交给擒虎军的将军处置为好。我相信,待明日清早,谢将军一定能给诸位军士一个交待。”

  谢承瑢见状立刻作揖:“那是自然,请代将军放心。”

  秦书枫还有话来说,但代议恒却不准他再说了,拉着两个人就要走。张延秋也走了,临走之前特意嘱咐:“谢郎,最好是能秉公处置。”

  “某当然会秉公处置的,请将军放心。”

  等人都走了,谢承瑢才松了一口气。

  “真要斩?”韩昀晖有些为难,“罪不至死吧?”

  “当然是罪不至死。”谢承瑢低头看着自责愧疚的贺近霖,问,“你到底有没有翻出去?”

  “回军使,没来得及!”贺近霖哭着说,“我知道错了!将来我再不会私自出军营了,也再不会违反军规!请军使救救我吧,我娘只有我一个儿子,我若是死了,家里又该如何呢?我若是死了,我家就垮了!请军使救救我!请军使救救我……”

  韩昀晖把谢承瑢拉至暗处,说:“触犯军规,不得不罚。斩首确实是过头了,况且人也没出去,一切都好说。这贺近霖平日也是乖巧听话的,怎么偏偏在此事犯糊涂?”

  谢承瑢怎么知道他为什么犯糊涂,这下他是烦透了,烦心事都堆在一起。他说:“我很难做。”

  说话间,谢祥祯掀起帐帘,板着脸喊:“谢承瑢,你进来。”

  *

  谢祥祯这帐子非常冷。

  也不知道哪里破了洞,总有风钻进来。谢承瑢正正好站在风口,那小风就对着他额头呼呼吹,戳得脑仁疼。

  谢祥祯坐在书案前,很严肃地问:“问得怎么样了?”

  谢承瑢光顾着额角的风了,后退半步,完全躲开风,才说:“贺近霖未私出营。”

  “就问到这些?什么因,什么果,都没问?”

  谢承瑢又说:“今天中秋,贺近霖想回去探望家中母亲,所以翻墙出营。但还没翻出去,就被神策军的新兵抓住了,押来这里。”

  谢祥祯仰头听着,刻意晾了谢承瑢半晌,才问:“你怎么带的兵?”

  确实是谢承瑢得错,他没什么好说,干脆不回答。

  谢祥祯最恨他当哑巴,马上责骂:“兵你不好好带,整天无所事事!为何别人带兵没有出事,你带兵就出事?新兵入营第一天,你没有交代好军规吗?”

  “交代过。”

  “你交代个屁!”谢祥祯绕到谢承瑢面前,恨得直咬牙,“平日带兵你态度散漫,浑不上心!以至于军士出逃,根本不将军规放在眼里!”

  “并非出逃,是私出。”谢承瑢澄清说,“人没有出去。”

  “你倒是挺会顶嘴,万一他是已经回来了呢?翻墙回来的时候被抓到了!”

  谢承瑢呛了一句:“那岂不是百口莫辩,您想怎么定罪就怎么定罪了?”

  “你说什么?”

  “我说,既然您已经认定他的罪过,这件事还有什么问的必要?”

  谢祥祯气得,胡子都差点歪了。他绕着谢承瑢转了一圈,忍不住问:“这少年将军,就这么令你如坐针毡吗?”

  谢承瑢摸不着头脑:“这和少年将军有什么关系?”

  “你整日沉着一张脸,满眼不自在的样子,还不是如坐针毡?叫你练兵,就这么不情愿吗?你是官家亲封的少年将军!你知道多少人在等着你犯错吗?你是将,是官,不是兵!”

  又来了,谢承瑢想,为什么事情都能推到这上面?他觉得自己跟爹爹也没什么好说了,便叉手要退:“贺近霖罪不至死,不如罚棍四十。我督兵不利,罚棍二十。爹爹满意了?”

  “罪不至死?你罚棍二十?!”谢祥祯气得拍大腿,“按军规当斩首!不斩,也该是逐出军营!现在是你手底下的兵出了岔子,你不开个好头,还想着后来人踩在你的头上吗?!”

  谢承瑢强调说:“没有翻出去,就不该是斩首,更不会是逐出军营。”

  “你是想护着他?”

  “不是,我只是觉得罪不至死。”

  “那你就把他赶出去!”谢祥祯替他想了一个最完美的处置办法,“把人赶出去,以一警百,我既往不咎。”

  谢承瑢偏偏不听:“我不会把人赶出去的,又不是什么滔天的祸事,为什么不能原谅一回?”

  “原谅?你原谅他,谁来原谅你!”谢祥祯转身要骂他,“我叫你把他赶出去!要么就按军法斩首!”

  谢承瑢不搭理他,自顾自退下,临行前,竟然又顶嘴:“那爹爹也把我斩了吧,这样你就不用烦了。”

  **

  谢承瑢出了营帐,变得更加烦躁,尤其是他看见贺近霖还跪在那里的时候。

  “你还跪着干什么?”

  贺近霖朝他磕头:“等军使罚我。”

  谢承瑢越过他,淡淡说:“不想回去睡觉,就跟我去马房。”

  今日中秋,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谢承瑢没了娘,很久都不知团圆是什么样的滋味。

  他兴许要和贺近霖感同身受。

  如若黄泉地府能打开一扇门,哪怕是刀山火海,谢承瑢也一定会赴汤蹈火而去。可黄泉地府又怎么会打开一扇门,他又怎么能见到死去的阿娘呢?他又怎么好浇灭贺近霖的一片孝心。

  夜里,谢承瑢牵了两匹马,带着贺近霖去往京郊。

  【作者有话说】

  由于赵爹老不看(kān)着小赵,小赵已经放飞自我,在军营里过起了糙汉生活。比如干饭,以前在家里吃饭很讲究,得细嚼慢咽,不准说话、不准交头接耳。在军营里,小赵直接抱着碗狂炫,一顿能吃两大碗饭,连关实和王重九都很震惊!

  因为吃得多,小赵个子噌噌往上长,后来帐子里的榻睡不下了,只能拿小板凳架在榻尾兜住jio,小赵还觉得自己很机智!天气凉了,小赵的jio非常冷,但又不好意思跟琮姐申请换榻,呜呜,只好忍忍!

  小赵单相思(而不自知)的那些事:会偷偷在校场找小谢,但不敢打扰人家工作。练功的时候也会想小谢,因为小谢就是动力!会偷偷摸摸画小谢,画完才惊呼“卧槽我为什么会画他啊”,然后赶紧把画销毁,当作无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