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望阙台【完结】>第28章 第十 定风波(三)

  周廷欲征秦州,新兵入营,谢承瑢就不能去书院读书了。

  神策军、雄略军、擒虎军为殿前司上三军,崇源元年至十年,此三军兵柄皆在太尉赵仕谋手中。崇源十年,因陛下擢用,谢祥祯升至擒虎军左右厢都指挥使,接管擒虎军兵权,也算是分得一部分太尉兵柄。

  擒虎军并非殿前司最精锐军队,较神策军、雄略军还是次些。而擒虎军中,第一军最强,第二军次之,而第三军再次之。谢承瑢年初封了将,任殿前司擒虎左第二军都虞候,军中人手不够,又派他去训擒虎左第二军第一指挥第六都。

  选兵时他就已然有些头痛了,原因无它,个子高的、身子壮的,又或是资质出色的,都选到各军第一军去了,而第二军正是不高不矮、资质平平之辈。

  谢承瑢知道赵敛被分到擒虎左第一军,其实也是必然,以赵敛的身量,绝不会落到第二军。就是有些奇怪,也有些失落。奇怪是赵敛为什么没分到神策军,失落是自己为什么没能分去第一军做军使。

  见不着面,怎么会有这么遗憾的事情呢。

  夜里谢承瑢也召集新兵,要和新兵见一面。同他一起训兵的还有韩昀晖,一见面,韩昀晖就和他说:“今年兵可不好带,你不要松懈。”

  “怎么?”

  “你没看见咱们都的?都什么人呢,殿前司不好的都分来我们这了。”

  正好新兵到了,谢承瑢趁着火把的光端详每个人。个子很高的几乎没有,强壮的也没几个,他还在人群中看见了程庭颐,原来程庭颐也到这个都来了。

  兵的资质不好,那还能怎么办?反正谢承瑢也只带几个月,等冬试过了,他就带别的兵去了。

  夜里见新兵,无非是说军营中纪律。

  谢承瑢神情从容,瞧起来没什么脾气,说话也和煦,加上他年纪小,光看模样尚不能立威。

  他在前面念军规,底下少有人将他放在眼里,各说各的,吵嚷不绝。

  同在前的韩昀晖看得着急,时不时瞥谢承瑢一眼,看谢承瑢镇不住场面,立刻板着脸吼道:“军使说话,谁再叽叽喳喳?到前头来!”

  底下人顿时不说话了,安静下来。谢承瑢没什么反应,继续念军规,念了一刻,新兵又开始窃窃私语了。

  有人音尖,只说道:“这怎么瞧都未及十八,黄口小儿也能带兵?”

  “放肆!”韩昀晖欲要上前,却被谢承瑢拦下。

  谢承瑢不急不慢说:“韩将军且慢,等我把话说完。”

  夜黑透,远处偶有雀鸟咕咕,悠悠飞去。谢承瑢念军规也悠悠,起初倒是说得快,到后来愈来愈慢,像是背书念经。底下人没在说话了,因为听得困倦,个个昏昏欲睡、摇头晃脑。

  又过不久,附近第一军散去,第二军其它指挥也已离开,唯独此都还在听军规。

  最后一排高瘦郎君困得点头,差点儿就摔了。他赶紧醒过神来,抬眼时,正见军使站在自己身侧。

  “军使。”

  谢承瑢微笑看他,问道:“困了?”

  “不困。”

  谢承瑢没有怪罪他的意思,柔声问:“英雄从哪里来的?姓甚名谁?”

  那人小心说:“我姓贺,名近霖,家就在珗京,边郊。”

  “近霖?这名字很好。”谢承瑢淡淡笑着,“身近甘霖,应该更用功才是。困了么?兴许是我讲太久了。”

  贺近霖听见他夸赞自己的名字,难免有些触动:“不是,就是天太晚了,军使,我不会再犯困了。”

  谢承瑢点头,走到前面去,依旧和煦语气:“方才我说了一遍军规,还请诸位多花工夫好好记住。从军很辛苦,刀枪无眼,如若各位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还能趁着今夜退出。等过了今夜,就不能够了。”他抬头看了一遍天,说,“辛苦了,大家散了吧。”

  人都走光了,韩昀晖才担心地和他说:“你犯不着对他们那么温柔,连听个话都能睡着,将来能上战场吗?”

  谢承瑢却说:“才第一天来,就宽容一点儿吧,以后加紧就是。”

  *

  赵仕谋忙死了,白天忙,夜里还得忙。他知道谢承瑢和谢忘琮也在带新兵,怕出岔子,就赶来校场看看。

  擒虎军校场其它指挥都散了,唯独谢承瑢这一都不散。赵仕谋在外面看,以为谢承瑢是在严厉地做榜样,没想到谢承瑢是在念经,底下人困的困、发呆的发呆,一点儿没把他放在眼里。

  赵仕谋觉得这样很不像话,特意等到第六都散去,人走光了,才上前叫住谢承瑢:“谢小将军。”

  谢承瑢闻声望去,恭敬行礼:“太尉。”

  “这样刻苦,做最后一个散的?”赵仕谋问。

  “太尉见笑,不算多刻苦。我头一次带新兵,就说多一点了。”谢承瑢见赵仕谋憔悴模样,问道,“这样晚了,太尉不休息吗?”

  “我想着来看看,正好也在军营。”

  夜中微起风,刮了火架上的焰,吹飞星火。

  赵仕谋同谢承瑢、韩昀晖走出校场,望见场外矮帐高台,轻声道:“又是一年秋。”

  “秋日清爽,练兵倒也合适。”韩昀晖笑说。

  “天气合适,就不知道人合不合适了。”赵仕谋说,“我看你们都的新兵,好像都不是很行?”

  韩昀晖说:“咱们都分不到什么尤其优秀的,凑合也能过。”

  赵仕谋摇头,说:“兵不优秀,带兵就得更严厉,不要畏畏缩缩的,要让这些人都瞧不起,这军使做得也没意思。”

  这话是说给谢承瑢听的,谢承瑢惭愧地低头,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三人走到营帐丛里,看见几簇新兵正抱着浴桶去洗漱,都跑着、拥着回帐,非常高兴。

  赵仕谋说:“这是神策军的新兵,是今年新兵里最好的一批。”

  谢承瑢望着那群人,确实不错,但没有赵敛结实。他想起来二哥,问道:“太尉,二郎也来军营了么?”

  “来了。”听到赵敛,赵仕谋连笑都和蔼,“他分到擒虎左一军去了,就在你边上。”

  “二郎是很不错的,为什么让他去擒虎军?他到神策军都可以了。”谢承瑢有些纳闷。

  赵仕谋说:“小二是我儿子,我不好让他到神策军去。到哪儿都一样,若是有本事,冬试再过去,何必要我替他做呢?”

  谢承瑢明白了,说:“是。”

  原来还是因为要避嫌,神策军是殿前司最好的军,如果赵敛选进去了,旁人肯定还会议论,所以干脆就让他到擒虎军来。

  “小二性子很好,不会因为分到擒虎军就气馁,小官人就放心吧。”赵仕谋说。

  谢承瑢被猜中心思了,颇有些难为情:“我怕他沮丧。”

  “怎么会,他能和你在一个军,还能沮丧吗?”赵仕谋说话耐人寻味,倒是把谢承瑢给难住了。

  谢承瑢茫然望着赵仕谋,说:“要能去更好的军,二哥肯定会更高兴的。”

  又深入营帐,韩昀晖回帐中去,谢承瑢和赵仕谋往更深处走。

  走到帐子门口,赵仕谋忽然问:“谢小将军很喜欢用枪么?”

  谢承瑢说:“喜欢,当然喜欢。”

  赵仕谋抬头看着月亮,回忆道:“我和谢小将军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武进军营了。那时候军中有一个执枪高人,其枪法,堪称世间一绝。或许你听过他的名号。”

  “是谁?”

  “寇武勇公。”

  “寇武勇公?”谢承瑢自然听过此人名讳,正是大周开国将军,昌王寇慎。此人精通兵法,韬略非凡,尤其使得一手好枪。赵仕谋被称“大周第一枪”,而寇慎则是“天下第一枪”,无人能敌。

  “太尉的老师,竟是寇武勇公!”谢承瑢很惊讶,“若能得武勇公指教,想必死也无憾了。”

  赵仕谋颔首:“惜老师的枪法,我只学到皮毛。”他惋惜地说,“如今老师已仙去三十几年,而他只有我一个弟子。”

  “收徒需看缘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收的。”谢承瑢道,“太尉与武勇公有缘。”

  赵仕谋反问:“那我与谢小将军算不算得有缘?”

  谢承瑢听罢,立即跪下来说:“如若能做太尉徒弟,也不枉世间走一遭。”

  赵仕谋大笑,扶他起来,拍去他身上尘土:“你刚来珗京的时候,我们曾比过一场。那时我同你说,不读书,不成帅。”

  “是,我知道太尉您的心意,所以我去读了书。”

  “不错,要做将帅,必须得有脑子。杏坛书院如何我是知道的,要你读书,是为了让你明白人间道理,不要愚昧鲁莽,做个什么都不懂的莽夫。文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武,今日我在军营里看见你练枪,身法还是有欠缺之处。你现在的枪法太乱,并不能长久,再练几年就要到头了。好的枪法,是无止境的,是永远都不会到头的。寇家枪就是如此。”

  谢承瑢知道太尉是想要把寇家枪传给他了,心中感激:“太尉若能教我,我也是死而无憾了。”

  赵仕谋扶住他的肩膀,说:“傻孩子,我不用你死。练枪,练的不止是枪,还有性子。学武么,总不能是扭扭捏捏的,跟我练枪,好歹把胆子练上来,不要叫他人看轻了你。”

  谢承瑢又跪下来向他磕头:“太尉说得对,只是我实在不懂,往日在军营里,并没有人真的教我。”

  “以前没人教你,是因为他们不在乎!如果只在乎眼前的一点儿好处,而不放眼于未来,岂不是耽误了你?你想做方仲永吗?”赵仕谋有些着急,“你有天赋,你的天赋不应该止于花拳绣腿。我会教你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将帅,抛下你原先学的一切,只专心跟着我,我不会辜负你。”

  谢承瑢心怀谢忱,郑重地对赵仕谋说:“我也不会辜负老师,望老师教我。”

  【作者有话说】

  本文士兵不黥面。

  禁军上等军身高要求一般是五尺八寸,大概180。小谢现在181,还会再长吧哈哈,可能长到188?

  “武勇”不是字,是寇慎的谥号。大周不生封异姓王,昌王是死后追封的。

  贺近霖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一章 ,要和小谢一同被押回京的那个。

  赵爹觉得小谢的性子太差了,很不适合带兵,所以要教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