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秦兵小将>第135章 十五灯会

“谁让你总是吓我的,上次逛街看你用这袖箭,回来我就缠着爹,让他也给我做了一个,怎么样,不比你的差吧?”

璇儿卷起了袖子,取下袖箭,拿给章骜看。

章骜接过袖箭,反复检查了一遍,发现子车甲给璇儿的袖箭,减轻了机括的重量,降低了威力,增加了装填的箭矢数。

“在这里再加个保险,就更好了。”

章骜笑着将袖箭还给了璇儿,出声说道。

“才不要!”

璇儿一把将袖箭抢回,嘟着嘴说道:

“爹说你回来已经两天了,不过刑事堂最近事务繁忙,你初任刑事堂执事,让我不要去打扰你。二哥,你不忙了吗?”

璇儿上前拽住章骜的手臂,看着一年不见的章二哥,露出依赖的表情。

章骜点了点头,刑事堂在他的打理下,正常运转后,他找了几个明于教律,又为人正直的弟子升为管事,小事就让他们按教律处置,也不必他事必躬亲。

“恩公,今晚是献灯节,你们不出去逛逛吗?”

吴萍儿看着二人亲密无间,心中很是羡慕,凑上来提议道。

“献灯节?”

章骜自从穿越过来后,一直忙于提升自己,对风俗节日,从来没有关注过。

“献灯节是秦国民俗,女儿出嫁后,娘家会在正月十五之前给她送灯,“灯”与“丁”谐音,有添子添丁之意。

而青年男女也会在这日上街游玩,可以猜灯谜,祭神明,走百病,逛花市,总之人很多,很好玩的。”

吴萍儿给章骜介绍着民俗,眼中也露出向往的神色,自从她来到巴中,担心黄家报复,一直躲在墨家分会,不敢出去,如今已经躲了一年多了。

“对啊,二哥,自从上次江不凡的事后,我这一年都被爹限制在家读书练剑,很久都没出去玩了。我们一起去吧!”

璇儿也激动的拉着章骜,像是被关久了的小鸟,渴望着飞向蓝天。

“好吧,不过我们要早点回来,免得先生担心。”

章骜也点头同意,这些天处理门中刑事问题,也该换换心情了。

“萍儿姐姐一起去吧。”

璇儿上前拉住萍儿,邀请一同前往。

萍儿看了看二人,本想出口拒绝,章骜却开口劝道:

“是啊,一起去逛逛吧。一直憋在行会里,却也不好。”

萍儿被黄无道玷污的事情,只有章骜和子车甲二人知道,她已经躲了一年多了,章骜也想让她出去逛逛,对于她恢复心理上的创伤,也有很好的帮助。

萍儿看着章骜,顺从的点了点头。

古代女子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总是对于喜欢的男子言听计从,更何况,萍儿确实很久没有出去过了,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三人结伴而行,来到了巴中郡的城中街道上。

相比一年前,巴中街道上更加的热闹,这是因为虽是战时,但战火并没有蔓延到秦国国内,况且在郡守江文轩和墨家的共同治理下,巴中确实要比周围的几个郡府繁华的多。

璇儿和吴萍儿各自买了一些女儿家用的饰品,章骜走在后面提东西和结账,吴萍儿出身农家,本来就勤俭持家,再加上家中突遭变故,所以很久没有给自己添过新饰品了,显得很是开心。

而章骜自从上次杀了黄无道,将他密室的钱财洗劫一空,随后又杀了张贵,夺了他的包袱。

而且如今执掌刑事堂,薪俸充足,所以章骜现在并不缺钱,也就大方了一次,出言让璇儿二人喜欢什么尽管买,今晚的消费全部由他买单。

又逛了一会儿,看到前面围了一大堆人,不时有人喝彩,章骜三人挤到跟前,原来是有人在猜灯谜。

大部分简单的灯谜已经被人猜完,只有几个压轴的,一群人正在围观。

“我家少爷,今日摆下元宵灯会,其余花灯全部被猜完了,还剩下七色花灯作为压轴。

我家少爷摆下黄金三十五两作为奖赏,若有人能猜对一题,便能拿走五两金子!”

一位管家打扮的中年人站在楼上,向着街上的过往行人吆喝着,旁边摆着一个木盘子,盘子上叠放着几块金锭。

“五两黄金!那可是老百姓半辈子才能赚来的钱财啊!”

“谜题不会太简单的,我们这种没读过书的,还是算了吧。”

“看看,看谁能猜中,拿走这些黄金。”

璇儿最喜欢热闹,两只手拉着章骜和吴萍儿,挤到最前面,章骜冲着一位中年大叔拱了拱手,问道:

“请问大叔,这楼上的是什么人,出手竟然如此阔绰?”

那中年大叔瞥了章骜一眼,出言说道:

“他们是齐国大户,白氏商会的人,白氏商会富可敌国,这点钱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那中年大叔说完,楼上已经挂出了第一盏红色灯笼,灯笼下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题了一句诗作为谜面,题曰: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此题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全部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猜不出谜底来。

齐鲁本是儒家文风盛行之地,不似秦国地处偏远,民风彪悍,秦人学习文化的人不多,齐鲁之地,那里人人学礼,家家讲儒。

山东六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秦国视为蛮夷,直到孝公招贤,卫鞅变法,六国士子纷纷入秦,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变。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正在章骜苦思谜底时,一位华服少年上前一步,站了出来,微微一笑,向那管家拱了拱手,自信的说道:

“在下已有答案,请借笔墨一用。”

那管家略微迟疑了一下,只听高楼上有人发出声音:

“给他。”

管家闻言恭敬的向楼内房间施了一礼,向手下人摆了摆手,立刻有家丁模样打扮的人,拿着一支饱蘸浓墨的笔,递给了那华服少年。

那华服少年倒也不客气,左手单手背在身后,右手提起笔,便在灯笼下的木牌上写下一个“影”字。

那少年笔刚落下,人群一片哗然,有恍然大悟的,也有出言调笑的。

“原来是影子!我怎么没想到呢!”

“哈哈,就你那榆木脑袋,够你想一年的吧?”

“那贵公子是谁啊,没见过啊,可真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