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木匠皇帝之崛起>第196章 首辅和次辅的斗争

朝堂上开始讨论顾秉谦提出的两个建议。

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大概率能够通过,听名字就能明白,这是针对地方官员的,这里是朝廷中枢,在场的都是京官,这些内容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一时之间,还没有站出来发表反对意见。

朱延禧皱了皱眉,现在顾秉谦回来了,他又回到了内阁次辅的位置,这跟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多月的监国差别太大了,说是从云端跌落至平地也不为过。

虽然做监国他做得胆战心惊的,但做内阁首辅一直是他的夙愿,最主要的原因,他对顾秉谦这个人根本看不上。

一个没有节操的投机分子而已,何德何能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

虽然他现在也是跟着皇帝的,但不妨碍他讨厌顾秉谦啊。

“启禀圣上,这六项考核内容很全面,基本涵盖了地方官员的工作内容,但臣觉得一下子全部列为考核内容,能在六个方面都取得优秀成绩的地方官员绝对是凤毛麟角,是否应该有所侧重?”

这件事是突然提出来的,所以他下面的心腹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朱延禧只能自己亲自上阵了。

反正内阁首辅提出建议,次辅挑挑毛病,也不能说是没排面。

只是底下的官员脑子有点懵,这么大的事情,你们内阁几位大佬事先不商量的吗?

怎么跑朝堂上打擂台了?

朝堂上一片静谧。

这两位是真正的大佬,顾秉谦是内阁首辅,妥妥的百官之首,关键他还兼着吏部尚书,得罪谁也不敢得罪吏部天官啊。

朱延禧也不差,皇帝对他以师礼待之,恩宠有加,前阵子皇帝离京他还总管朝政,堪称监国,而且朱延禧在士林的名声要胜过顾秉谦。

这个场面皇帝也没想到,拿眼神扫了扫这两位,心想怪不得诸葛亮和庞统没在中枢共同辅助刘备,卧龙凤雏只可得一啊。

朱延禧这人拾遗补缺的能力是一绝,以往他提出的意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回他挑毛病,那也是非常中肯。

顾秉谦这货也怂了,没站出来反驳,实在是这些内容都是皇帝提出来的,他自己也觉得这些标准定得有些高了,以大明地方官的尿性,怎么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即使要让地方官员进步,也得循序渐进,皇帝还是心急啊。

但他昨天跟皇帝商量时,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他单方面接受通知,他想着反正也要在早朝上讨论,到时候再说。

所以朱延禧提出意见,跟他的想法一样,他不想反驳,再说两个大佬当场争论,有失气度,他这个首辅不屑为之。

反正上头还有皇帝,皇上啊,这回还得靠你自己说服满朝文武。

朱延禧是不知内情,要是知道这些内容都是皇帝定的,他肯定会说另一套说辞,这个难不倒他。

天启皇帝的政治水平肯定比不上这些老阴比,但他现在的身份能压制他们,他是早朝的主持人,可以掌控早朝的节奏。

“诸位爱卿,地方官员考核内容一事,朕需要考虑一下,此事稍后再议,现在先说说增加行省的事儿。”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这个朕也懂,大不了咱们先跳过,搁置争议,皇帝的手段越发娴熟了。

原本静谧的朝堂再次热闹起来,这回增加两个行省,身处朝廷中枢的这些人肯定高兴,增加两个省级政府的衙门,等于要增加许多顶乌纱帽,大家都有活动余地了。

大明此时的地盘不大,失去辽东以后,行政辖区只有两京一十三行省,北面以长城为界,西面是陕西省和四川省,甘肃、青海、新疆都没有,后世的宁夏自治区有一小块地盘包括在现在的陕西省中。

增加两个行省,就是两京一十五行省,不过地盘并没有增加,只是内部重新划分了一下。

这个大家象征性的讨论了一下,毫无争议的通过了,毕竟设置江淮省的理由很强大,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修建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确实需要做好日常维护,这样才能发挥作用,解决黄淮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水患。

新成立的江淮省,如果不再受旱涝灾害困扰,那就是一块好地方啊,全省都是大平原,粮食生产一年两熟,足以成为大明粮仓。

这么一个好地方,自然有人想去那里当官,如果反对设立江淮省,那自己就跟江淮省的官帽子无缘了,谁会那么傻?

至于拆分湖广省,确实有必要,这个湖广省太大,从最北面的襄阳到最南面的郴州,远达两千里,一省之间来往不便,特别是在现在这种交通、通讯落后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点什么事情,根本不能及时解决。

然后回过头来,皇帝再让大家商议那些地方官员考核内容,经过刚才增加两个行省的讨论,朝堂上不像刚才那么静谧了。

皇帝担心再次冷场,自己先发表意见。

“诸位爱卿,这些考核内容也是朕想提出的,大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业跟两百年前相比,没有什么进步,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做事多有懈怠,是以朕才会提出这些考核内容。”

“这些考核内容是和去年的加薪政策相结合的,这也是为了提高地方官员的工作积极性,至于有所侧重,则可根据考核内容排名顺序,在目前阶段,农业水利工程、道路交通、工商业发展肯定是优先考虑的。”

“因为做好了这些工作,地方上的经济才会繁荣,百姓才能赚到钱,才有安居乐业的可能,而百姓安居乐业,地方治安也会改善,税赋收缴也能完成,百姓对官员的满意度就会提高。”

“朝廷这些年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过于宽松了,或者以前的考核可能是搞好人情关系更重要,大家都忘记了我们的初心,各位刚刚科举得中时,大多数人会有施展抱负,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可在官场浮沉数年后,又有许多人自然而然的懈怠了。”

“如果大家都一直懈怠下去,大明还有什么前途?我们这些国家的当权者碌碌无为,不能给百姓起码的温饱,百姓会不会揭竿而起站起来推翻我们?”

“两百年前,蒙元朝廷昏庸无道,肆意压迫汉人百姓,才会有太祖皇帝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如果我们不能时时惊醒,恐怕离那一天也不远了。”

“既然当了大明的官,就要对大明的黎民百姓负责,而不是沉迷于自己安逸奢靡的生活,朕以为,如果一位地方官员,连这些考核内容都做不到,那么就该早早让贤,让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官员上来干。”

“这些考核内容你至少用心做了,至于做出来的成绩是优良还是不及格,自有相关部门审核,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请他自己向朝廷辞职。”

天启皇帝的语气越来越重,似乎这件事是必须推行的;理由又说得明明白白,大臣们一时无法反对,因为皇帝说的都是大义。

朱延禧在底下听得后背发凉,尼玛,这回糊涂了,没弄明白就跟顾秉谦杠上了,没想到这件事是皇帝提出来的,怪不得顾秉谦这老小子不跟我争辩。

赶紧想办法补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