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圣朝当驸马>第217章 十八罗汉

对此,了性法师也很是忧愁。他深知,若是再这样待在山上,众人早晚是个死。可如今这个混乱的世道,粮食都掌握在五大异姓王和几个武林大宗的手里,他若是想解救菩提宗和那些遭难的百姓,就只能去请求他们帮助了。于是,他告别了众人,带着一名身手还算不错的亲传弟子,在众人期待的告别声中,冒着瓢泼的大雨中,离开了多年未曾离开过的赤霞山。

下山后,了性法师凭着多年前的记忆,辗转来到了同为佛宗一脉的妙法寺,请求妙法寺能借给他一些粮食,好让菩提宗的门人弟子和住在菩提宗的百姓们能度过眼下这段时间。

妙法寺的方丈在听到了性法师的请求后,随口说了句“我佛慈悲”,然后命人紧闭山门。

吃了闭门羹后,了性法师也没有怨言,带着弟子继续前进,最终来到了当地的道宗分坛。

在那里,了性法师终于得到了一些粮食,但却远远不够。当然,这不是因为当地的道宗分坛不愿多给,而是确实没有多的。道宗虽说是天下第一大派,但毕竟还是江湖组织,专门从事生产的人数本就有限。再加上此地的分坛只是个门面,并没有多少人,仅有的这点粮食还是上次买多了剩下的。如今这世道,那些有粮的人正忙着抢更多的粮呢,哪会管普通百姓的生死。像了性法师这样的大和尚,这世上怕是也没有几个了。

看着手里的两袋粮食,了性法师向面前这位原本敌对的道宗弟子表示了感谢。他也知道这些粮食对于留在菩提宗的那些人而言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好。因此,他让弟子先将这两袋粮食送回菩提宗,再叫几名弟子下山,顺着他留下的记号来找他,而他则继续寻求帮助。

经过几天的努力,了性法师成功化缘到了二十多袋粮食,其中大半来自当时尚未称帝的圣朝太祖皇帝赵景的军队。有了这些粮食,在菩提宗躲避灾祸的那些百姓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了性法师为了帮助受难的百姓,不惜以一派掌门之尊,向原本敌对的道宗低头化缘的事很快便传到了道宗总坛。时任道宗掌门听闻此事后,深深感佩于了性法师的所作所为,于是命菩提宗附近的道宗分坛紧急凑出了一万斤粮食送往赤霞山,算是道宗为那些百姓尽的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同时,他还亲自去书给了性法师,对他大慈大悲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得到道宗捐助的这批粮食后,菩提宗上下也焕发出了活力。有些身强体健的汉子也不再躲在山上,开始趁着雨小的时候下山,来到城里,用逃难前从洪水中拼死抢出来的钱换了些食物。尽管如今的粮价已经高到不可思议,但他们还是咬着牙买了粮食。那些素来淳朴善良的百姓,在见到了性法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后,哪还能厚着脸皮继续吃了性法师低声下气地化缘来的粮食呢。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合作起来,尽可能地抓一些兔子、山鸡之类的小动物,为菩提宗中那些大着肚子的妇人们改善一下伙食,好让她们临盆的时候有更好的体力,将来生下的孩子能更健康一些。尽管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并不认识彼此,但在一同经历了这场天灾人祸,又一起来到菩提宗躲避灾祸之后,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共患难的感情,这便已经足够了。

一开始,了性法师对于在菩提宗吃肉的行为是很抗拒的。毕竟这里是寺庙,他们是僧人。可是,当他看到那些孕妇面黄肌瘦的模样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罢了,事已至此,这些过错就由他来受吧,菩萨不是说过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现在,就是轮到他入地狱的时候了。于是,他默认了百姓们吃肉的行为,自己则每天虔诚地跪在佛祖面前诵经赎罪。百姓们心里也念着了性法师的慈悲,杀生吃肉的时候都会聚集在山门外面,不让了性法师为难。就这样,两方人在山上过起了互相理解的生活,直到连绵的秋雨终于停了的那天。

雨过天晴,百姓们终于露出了笑脸。虽说他们现在已经无家可归了,但只要活着,一切就还有希望。可山下的洪水现在还没有完全褪去,他们也下不了山,只能在山上苦等几天了。

而就在苦等的这几天,山上有好几名孕妇竟然有了临盆的迹象,如此就更不适合下山了。了性法师索性破罐子破摔,命令弟子专门腾出了一间罗汉堂,让那些快临盆的孕妇住了进去。又让之前进城买粮食的几个百姓下山请了几名稳婆回来,好协助孕妇顺利生产。

做完这一切后,了性法师又回到佛祖面前诵经赎罪。此番连连破戒,他的心里并不觉得后悔,但始终觉得对不起佛祖。毕竟他也是受过“三皈五戒”的信徒,实在过不去心里这关。

几天后,菩提宗的罗汉堂内接二连三地传出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也不知是请来的这几名稳婆本事本来就大,还是说此处有佛祖的护佑,总之,七名男婴和三名女婴全都健健康康的。

很快,半个月过去了,山下的洪水已经开始退了,逃难到菩提宗的百姓们也陆陆续续地准备下山了。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与菩提宗的众人相处得默契又融洽,彼此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起初虽然还会由于食物问题而焦头烂额,但在道宗送来了一万斤粮食后,这个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时而还会有些肉食和衣物。可惜的是,山上的人始终不知道是谁为他们做了这一切,只知道每隔一段日子就会有一队士卒运着粮车来到赤霞山的山脚下,带来了他们这段时间内最需要的粮食。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洪水彻底退去,露出了田地原本的模样后,一些身体强健的男子率先向了性法师提出了告辞,并将他们这段日子攒下来的口粮留给了菩提宗,算是目前情况下一点力所能及的报答,随后便陆续下山了。他们要回到他们的故乡去,重建他们的家园。正如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始终相信,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在,还有一个子孙在,就算有再多的大灾大难,他们都会积极地建设他们未来的生活。毕竟灾难总会过去,他们却可以一代代地传承,而这也是这些朴实的人们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

当山下的士卒最后一次送粮食过来时,在山上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些日子以来给他们提供了无数粮食的恩人是一个名叫“赵景”的异姓王。在此后的许多年里,赵景这个名字响彻了大江南北,并使得许多前朝腹地的老百姓誓死追随于他。

与此同时,当了性法师得知这段日子以来一直给他们送粮的人是赵景后,当即便在大雄宝殿的佛祖像下面为赵景立了一个长生牌位,并日日焚香祈福。赵景虽然不知道了性法师为他立长生牌位的事,但佛祖却知道。于是,他给了性法师这位虔诚的信徒送来了一桩善缘。

一个月后,除了刚生产不久的那些孕妇及其家人外,其他前来菩提宗逃难的人都下山了。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一个月来,已经有十七个孩子降生在罗汉堂中了,并且无一早夭,再有一个的话就可以凑成十八罗汉了。当然,生孩子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

幸运的是,这个缘分很快便来了。当最后一波逃难的百姓们下山时,人群中的一名孕妇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像是有早产的倾向。情急之下,其家人只能折回菩提宗,而那名孕妇则在罗汉堂里诞下了“十八罗汉”的最后一位。至此,了性法师终于等来了佛祖送给他的缘分。

刚刚诞下孩子的这家人姓凌,祖上本是诗书世家,因上书谴责前朝皇室的一位干涉朝政的公主而导致全家被贬,最终不得已回到了祖籍,开始了许久未曾接触过的农耕生活。然而,由于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导致他们现在甚至连赖以谋生的田地也被洪水淹没了。好在如今有了这个孩子,他们一家也有了新的生活目标。再加上这个孩子正好是“十八罗汉”的最后一位,也是因早产才得以跻身这个“组合”的。因此,凌家人便请求了性法师为他们的孩子取个名字,既是为了铭记这场灾难,又是对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甚至是整个凌家未来的祝福。

由于这个孩子的提前降生了却了了性法师这几天来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故而,当他听到凌家人的请求后,当即毫不犹豫地为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带着深深的祝福的名字,又按照之前那“十七位罗汉”的辈分,给这孩子取了一个法号,名为“悟法”。至此,降生于菩提宗的“十八罗汉”正式归位。也正是因为这“十八罗汉”的故事,菩提宗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作送子观音庙看待,来此求子的人络绎不绝,供奉的香火钱也无比丰厚,这使得菩提宗很快便名声鹊起,一度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拜师,其中就包括后来自创了“菩提九宫剑”的那位绝世天才如尘的师祖。与此同时,菩提宗的名声也迎来了创派以来的第二个辉煌巅峰。

由于了性法师在这场特大洪灾中表现出的大慈大悲,使得当时受到其恩惠的百姓们尊敬地称呼他为“了性菩萨”。在他圆寂后,菩提宗由其二弟子悟明接掌。遗憾的是,悟明资质平平,又没有了性法师这样的大智慧,菩提宗在他手里日渐落寞,直到后来的如尘横空出世,方才短暂地抢救了一下日薄西山的菩提宗。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关于菩提宗和了性法师的故事至此结束,只见玄策端起一杯早就凉了的茶,一饮而尽后,很是期待地道:“小师弟,你觉得我讲故事的水平如何,真的可以去茶楼当一名说书先生吗?”

“当然了,师兄,看不出来,你在这方面还真挺有天赋的啊。”沈熠很是配合地称赞道。

“那是自然!”玄策得瑟地道,“你可能不知道,师父在世的时候,曾要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看两个时辰的书。可你也了解我的性子,那些个‘之乎者也’的东西,我是一点儿都看不下去。因此,我就四处翻看这些有意思的情报消息,权当打发无聊的读书时间。后来有一天,我正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被师父抓了个正着。当时我以为师父一定会狠狠地训斥我的,可没想到的是,师父却一脸慈祥地跟我说,兵家有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像如今的武林,道宗虽说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大派,但盯着我们的势力有很多,说不准哪天就会有某个门派取代了我们。因此,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的敌人,无论是他们的为人处世还是武学素养,这些都很重要。而最让我惊喜的是,从那之后,师父就让我负责搜集各个门派的信息,然后与主管天机楼的四师叔互相交流,将我们道宗的情报部门发扬光大。我刚才跟你讲的菩提宗的事,有一半都是我自己收集到的情报。怎么样,你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哼哼……”

听到玄策说自己曾负责打探情报,沈熠突然就来了兴致,追问道:“师兄,你搜集到的情报中,有没有关于玄珠堂的?八师姐与陛下所说的基本上一样,实在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说实话,我总有种直觉,这次南下,我们一定会与玄珠堂正面碰上的。可我现在只知道‘己’,不知道‘彼’,一旦遇上玄珠堂,我岂不是一碰就碎,那也太恐怖了吧。”

听到“玄珠堂”三个字,玄策原本得意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阴郁了。不得不承认,玄珠堂确实是他情报生涯的梦魇。对于这个游离于江湖与庙堂的组织,他所了解的和玄奇所知道的都差不多,毕竟他们都是在山上的情报处看到的。除此之外,他也就没有其他了解了。

沈熠注意到了玄策的脸色变化,知道自己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定然得不到更多的答案了,此刻的他突然有些意兴阑珊,裹了裹身上的衣服,准备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