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第41章 正统二年了

乾清宫。

倾盆大雨倾泻而下,在杨轩和小皇帝的眼中,天地都暗了下来。

水珠砸在地上,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小皇帝的兴奋已经过去,他呆呆的站在原处,一动不动。

杨轩的目光一直在雨中,他的眸子深邃,仿佛装着世间万物。

地面上的雨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流进水渠之中。

没有一点积水的迹象。

因为紫禁城从建立之时就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排水系统。

哪怕是再大的雨,也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这场大雨持续的时间不短,天黑前才变小了一会儿,杨轩也是趁着这时出宫回家。

晚上休息的时候,他还能听到下雨的声音,动静很大,雨势不小。

这场雨,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结束。

次日天明,天空放晴。

杨轩早早的就出了城,查看情况。

只有极少数的田地被淹,绝大多数都没事,这也让杨轩心里松了口气。

他是真怕田地都被淹了,若是那样,百姓们到明年夏收的口粮就要出大问题了。

查看完田地的情况,杨轩就来到了河边,河水湍急,水位上涨了不少。

好在早早就组织了百姓清理淤泥杂物,拓宽河道,加固河堤,不然还真容易出问题。

起码河边的地还有周围的村庄,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淹。

对情况心里有数后,杨轩就回了城。

接着下令给整个北直隶的地方官员,查看有无农田,村庄被淹的情况。

经过几天的汇总,整个北直隶只有少数地方被水淹了,损失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各地修建的水利工程算是通过了这次考验。

当然,若是这雨持续个几天几夜的话,那各地的水利工程可就撑不住了。

之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后面又下了几场雨,但都不算大,没有成灾。

地里的玉米也都长了出来,长势良好。

百姓坚持到明年夏收的口粮也有了。

但这个时候,南方遭水灾的消息又传到了朝廷。

杨轩等人又开始了赈灾工作。

一年到头,不是在赈灾,就是在准备赈灾。

平均下来,一年各省加起来的受灾次数怎么也有个十多次。

这平均到一年十二个月,就是每个月都在受灾。

这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一晃,就到了正统二年,杨轩等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大明的基础建设和民生经济发展上。

修路,兴修水利。

黄河也要治理。

黄河的河患一直存在。

当年就是因为水患,从河中发现了一个独眼石人,才拉开了元末乱世的序幕。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当年这句话的传播范围有多广,经历过的人都清楚。

可惜啊,那个时候元朝吏治腐败,治理黄河的钱几乎都被上上下下的贪官给贪污了。

百姓活不下去,自然是要造反的。

到了大明立国,黄河也几乎是年年都在治理。

可效果也就那样,没几年,水患就爆发了。

生活在下游的百姓生命财产时时刻刻都受到威胁。

杨轩现在总领朝政,也将治理黄河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半年多,现在已是秋分。

今年上半年虽然也干旱,但没有蝗灾,而且在去年又修了不少水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也还看得过去。

下半年再种一些玉米和粗粮,对百姓来说,今年勉强就可以称得上是丰收了。

内阁。

杨轩批阅完手上的奏疏,抬头看向站在面前的杨士奇。

“有什么事吗?”

“镇国公,这是刑部呈上来的从宣德十年到今年被判死刑的人员名单。”

杨士奇将一份名单双手呈上来。

闻言,杨轩看了一眼杨士奇,伸手接过名单。

密密麻麻的,人数还不少嘞!

杨轩只是粗略的看了看,便将名单合上了。

这其中一些人,其实早就该死了。

但由于新帝登基,需要大赦天下,彰显仁德,所以死刑犯基本上会到新帝登基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执行死刑。

如正统二年就可以执行死刑了!

“这些人已经核查过了吗?”

“确定没有疏漏之处?”杨轩问道。

“那…下官让刑部再核查一遍!”杨士奇道。

他要是说没有疏漏之处,那以后出了问题,就要他来背锅。

“嗯,让刑部快点。”

“今年刽子手的任务还挺重的,别耽误时间。”

杨轩点点头,说道。

“是。”杨士奇接过名单,退了下去。

随后,杨轩手指无意识的敲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看来,又到了给小皇帝上课的时候了。

他的嘴角浮现一抹笑容。

“就让你们发挥一下最后的价值吧!”

心中嘀咕完,杨轩再次忙碌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