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第20章 他是于谦!

四杨商量《宣宗实录》的时候,于谦就在旁边安静的听着,也没有插话。

他的心情很不好,明明知道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弃婴产生,却什么也做不了。

是为了弃婴而葬送大明江山的未来,还是选择江山社稷,而放弃弃婴。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谦这种道德感强烈,且原则性强的人来说,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

他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杨轩,心里有些埋怨。

为什么要告诉他这种残忍却没有解决办法的事?

若是不知道,也许就可以安慰自己:我并不知情啊!

用这种方式来逃避道德的谴责,让自己的心里也能好受一些。

但,他说服不了自己。

不仅仅是过不了自己的这一关,更重要的是。

他是于谦!

他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行!

“廷益?廷益?”

“侯,侯爷。”于谦回过神,愣了一下。

“你想什么呢?”杨轩问道。

“没,没什么。”于谦摇摇头,道。

他不怪杨轩他们见死不救,因为从理智上来分析,大明的江山社稷远比几十万的弃婴更加重要。

只是他不想接受这个结果罢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杨轩掌管暗卫的这几十年来,也收养了不少弃婴培养,只是知道的人很少罢了。

不过他收养的这部分,相比于总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根本就不是凭借一个组织能够解决的。

而收养的弃婴,内部消化了一部分,暗卫的产业中安排了一部分,富商、达官贵人等人的府上暗中安排了一部分。

他(她)们或许是下人、杂役,或许是丫鬟、妾室。

以各种身份监视目标。

甚至在宫中,也有暗卫的暗子。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皇帝的床上,摇身一变成为妃子。

这很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坠入深渊,粉身碎骨。

而最后剩下的,则是正常嫁人,娶妻生子,从始至终都不知道暗卫的存在。

言归正传。

杨轩从于谦的表情和反应中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

像于谦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无能为力,肯定会有负罪感。

杨轩不同,他虽然也做了不少事,却也不觉得有什么。

而且他没有于谦那样强烈的道德感和原则。

他奉行的就是论迹不论心。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他转移话题,问起了小皇帝上课时的情况。

果然,听到这话,于谦也没心思去想别的了,转而认真和杨轩讲了起来。

杨士奇三人也在一旁认真听着。

待于谦说完,杨轩对其工作给予肯定。

并再次强调对小皇帝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交代于谦不可填鸭式教学,要劳逸结合,要引导小皇帝的学习兴趣。

于谦将杨轩说的话一一记下,并做出保证。

杨士奇三人也是将这些话暗暗记了下来,打算回去在家中子孙的身上试试。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杨士奇几人也打算告辞了。

杨轩客气挽留了两句,将四人送出门。

这个时候宵禁已经开始了,巡逻的五城兵马司士卒看到杨士奇等人后,客气的上前打招呼。

他们也没有多问什么,因为像杨士奇这样的大佬,根本不是他们能够得罪得起的。

所以说,宵禁,那也只是针对普通人的,真正大人物,宵禁是管不到他们头上的。

甚至闻到他们身上的酒气,还表示要带人送他们回家。

但杨士奇几人还是拒绝了,他们可不想落人口实,更何况,这里是内城,距离皇城也不算远,能有什么危险。

回到家中,于谦洗漱完,便坐在了书桌前,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在杨轩府上了解到的关于弃婴的那些消息。

他必须得做些什么才行,不然心中难安。

于是,研墨,提笔给在老家的父亲写下一封书信。

信的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是讲述了弃婴的情况,然后请他的父亲能够帮忙出出力,收养一些弃婴。

他们家除了他父亲没有入仕之外,也算是世代为官,数代人的积累,于家也算是颇有家资。

不过,和那些为官三年就攒下不菲家资的官员相比的话,就显得有些寒颤了。

于谦也清楚,凭借他们于家,救不了多少弃婴。

于是又给自己的好友写信请求帮忙,他的好友,品行上自然是信得过的,不然也不会和于谦成为朋友。

于谦也没有注意时间,等他写完信,才发现,天都快亮了。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长长出了口气。

现在这情况,显然是没有什么时间休息了。

更何况,他还需要给小皇帝上课。

吃完早饭,于谦便安排人将写好的信寄出去,这种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

寄给父亲的,除了一封信之外,还有自己这些年为官所攒下的钱。

他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仅靠俸禄的话,其实也攒不下多少钱,不过皇帝偶尔也会赏赐些,这也就让他攒下了些钱。

毕竟收养弃婴,他也不能光让自己的父亲出钱出力,自己光动动嘴。

他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忙。

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于谦又赶紧换上官服,往皇宫而去。

小皇帝的课可不能耽搁。

……

在接下来一次的朝会上,关于《宣宗实录》的事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定下了。

杨士奇担任总裁,杨荣和杨溥协助。

而关于每年几十万弃婴的事,还在商议之中。

就像于谦说的,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能一点也不管。

但问题就是,如果全管,朝廷肯定是有心无力。

这样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了。

杨轩与杨士奇于谦等人商议过后,决定选情况最严重的省份作为试点。

建设孤儿院,收养弃婴。

如此下来,支出也是在朝廷的承受范围之内。

而且最开始,支出也是最少,一年十多万至二十多万两。

而随着收养的弃婴越来越多,这笔支出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一两百万两白银都止不住。

这还是一个省份,若全国都管的话,可以想象,十余年后,这笔支出,足以压垮朝廷财政。

所以,能把最严重的一个省管了,就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至于说不患寡而不均?这没办法!

朝廷的能力就在这儿!

至于其他的,朝廷就只能号召一下,尽可能的减少弃婴的数量。

要知道,这种事情,从古至今(这里的今指的是明代)都是普遍存在的。

弃婴运气好的话,还能被好心人收养活下来。

更严重的是杀婴啊!尤以女婴更甚!

(据史料记载,溺婴的在多个省份地区都存在,如湖广、山*西、江*西、浙*江、南直隶、福*建、四*川、河*南、两广地区等。其中,江*西的溺婴现象尤为严重)

越了解,就越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残忍,就真的是…“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