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八岁贪官,震惊朱元璋>第132章 马皇后力挺朱辰调入京城。

马皇后很不高兴的看着朱元璋,大声的说道:

“朱重八,从古至今,有能耐的人,谁没有点自己的嗜好呢!”

“朱辰人家那是贪吗?人家那是本事,你就说说宿县和舟山今年纳的税是多少?恐怕得有整个大明税收的五分之一吧,而且人家让你的内库堆满了银子,这你还不乐意!”

“再说了,如此一个能臣,你不让他早点入太子府,难道还等着他被别人收入府中吗?你是有意让那狐狸精的儿子做太子吗?”

“你不替标儿着想,我还要可怜我的儿子呢!”

“你这人怎么这么狠心呢?”

马皇后对着朱元璋就是一通输出。

说的朱元璋直接无语了。

平时朱元璋最怕的就是马皇后发飙。

马皇后一般不太发飙。

可是发起飙来,自己根本挡不住。

况且人家马皇后说的话都非常的有道理。

自己没有理由拒绝啊。

最为重要的是马皇后的身体最近越来越不好了。

朱元璋不想惹她生气。

朱元璋很是无语的看了一眼马皇后,

然后叹了一口气:

“行了行了,你有时间给标儿说一下,让他呈送个调朱辰入京的折子!”

“到时候咱批了,顺便把那小子派到太子府,这下行了吧!”

马皇后听了之后,

心里很是高兴。

他没想到朱元璋

朱元璋竟然真的答应了。

而且还给自己支了个招。

这个折子让太子提,确实是个好法子。

这样可以让朱辰感激太子朱标,

以后朱辰会感激太子这份恩情。

朱辰也会全力辅佐太子。

听了朱元璋的话,马皇后点了点头,立刻站了起来:

“那行,我这就让太子写折子!”

说完,

马皇后就离开了内库。

直接去了太子府。

此刻,

太子朱标正带着自己太子妃,

抱着自己的喜得的贵子朱雄英在后花园里晒太阳。

听到马皇后来了,

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抱着朱雄英赶紧过去跪拜。

等两人跪拜完之后,

马皇后对着朱标说道:

“标儿,你来一下,母后有事跟你说!”

朱标听了赶紧跟着马皇后回了太子府。

回到了太子府中,

马皇后看着一眼朱标,立刻说道:

“标儿,你立刻写一个折子,让你的父皇把朱辰调回京中!”

听了这话,

朱标很是吃惊的看着马皇后,然后问道:

“母后,父皇会同意把辰弟调回京城吗,他对辰弟的印象可不太好吧!”

马皇后听了微微一笑:

“所以母后让你赶紧写奏折啊,你父皇的性子你不是不知道,他今天同意了,过两天有可能又改变主意了,所以咱们要赶紧时间把这事情给落到实处!”

朱辰听了也很是高兴。

自己的母亲时常会念叨朱辰。

如果能把朱辰调回京城,这样就可以完成母亲的一个愿望。

或许母亲马皇后的病还能好转。

马皇后的病好多的太医都看过,

可是都瞧不出什么原因。

或许还真是因为思念成疾的。

想到这里朱标立刻就答应了马皇后:

“母后,你放心,儿臣一定把这道折子写好,让辰弟早日回京!”

听了朱标的话,

马皇后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有些哽咽的说道:

“标儿,等朱辰回京之后,母后想让他入你太子府!”

“这些年你辰弟一直漂泊在外,为娘没有尽为母之责,为娘希望他到了你的太子府,你能替母亲好好的照顾他!”

朱标听了握着自己的母亲马皇后的手,安慰道:

“母后虽然您没有给我说辰弟丢失的原因,可是儿臣会好好照顾辰弟的!”

听到朱标的话,

马皇后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

马皇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坤宁宫。

......

第二天,

辰时,

早朝之上,

百官齐聚。

朱标拿着自己写好的奏折,在那里等着早朝。

不一会,

朱元璋就走了进来。

所有的人赶紧叩拜朱元璋。

等礼毕之后,

朱元璋看了一眼底下的大臣,

然后说道:

“诸位臣工,今日有何事启奏?”

朱元璋说完,

胡惟庸走上前来,对着朱元璋鞠了一躬,

然后抱拳道:

“恭喜皇上,天佑我大明,我大明百姓安全度过蝗灾!”

“而且红薯和玉米也得到了大丰收,现在大明的百姓家家家中有余粮,这都是承蒙皇上您的英明决策!”

胡惟庸说完,

百官都上前祝贺。

朱元璋听了,

心里很是高兴,

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

想要让大明的老百姓填饱肚子。

可是越是努力,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是不好过。

最后还遭了蝗灾。

要不是朱辰给自己提到这些方案,

估计现在的大明已经是暴乱四起。

自己此刻也不能坐在朝堂之上听着这些大臣们的祝贺。

可以说朱辰以一己之力,

力挽狂澜,

将暴乱控制于萌芽。

让饿殍遍野的场景没有出现。

让老百姓填饱了肚子,

还让老百姓的家里有了余粮。

这简直是天大的功劳。

朱元璋看了一下底下那些恭维自己的大臣,

觉得是一阵的恶心。

这些家伙拍马屁的功夫一流。

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却屡屡掉链子。

朱元璋看了一眼下边的百官,故意说道:

“这哪里是咱一个人的功劳啊,这是大家的功劳!”

听了这话,朝堂的大臣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走上前去。

将对朱元璋鞠了一躬,然后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本次蝗灾除了父皇运筹帷幄,扭转乾坤,

宿县县令朱辰居功至伟,没有他提供的红薯苗和玉米种子,咱大明的老百姓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安全渡过蝗灾!”

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

“太子说的没错,你觉得为父应该赏他点什么?”

朱标听了这话,立刻将已经写好的奏折呈了上去。

然后说道:

“父皇臣觉得,应该调朱辰入京,让他在京中任职,如此大才,放官外县着实可惜了!”

听了朱标的话,朱元璋点了点头。

然后说道:

“太子说的有理,那就调他入京吧!”

朱元璋停了停继续说道:

“至于给他什么官职咱还没有想好,既然太子你提了这事,就先入你东宫吧!”

太子提了这事,朱元璋拍了板,就算是有些大臣不想让朱辰回京,可是朱辰如此大的功劳他们也挡不住啊!

朱元璋这一次没找他们事情这就很不错了。

就在天子朱标以为这事成了之时,

魏国公徐达看了一眼众臣,然后站了出来。

对着朱元璋鞠了一躬,然后大声的说道:

“皇上臣以为调朱县令入京实为不妥!”

朱元璋看了一眼徐达,

他知道当初朱辰把徐达当街摔倒,而且还戏耍徐达,让徐达把他的女儿徐妙云嫁给自己。

之后二次北征朱辰又说了徐达指挥失利的事情,这些事情也传到了徐达的耳朵里。

因此,徐达对朱辰没有什么好印象。

也就是徐达,

要是有第二个人在自己拍板之后,还站出来反对,那可没有什么好果子。

……

就在大家讨论调朱辰入京的这件事之时,云奇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看了一眼百官,

欲言又止。

朱元璋看了一眼很是着急的云奇直接说道:

“云奇,有什么话直说!”

云奇赶紧跪了下来磕头,然后汇报到:

“皇上,朱县令把马路从舟山直接修到应天府了!”

云奇说完,

瞬间,

朝堂上一片哗然!

朱元璋和朱标听了也是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