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八岁贪官,震惊朱元璋>第174章 国子监的监生们屠榜了!

这可是殿试啊!

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大明开设恩科,

就第一次恩科朱元璋给出的三筐稻谷的试题,

不用在纸上作答,

后边人多了,

都是采用的这种答题方式,

殿试可是最为重要的考试,

走到这一步可不容易,

每个考生都非常的认真。

今天这一位贡生竟然这么快就作答结束了。

只见他将自己的策略试卷交给了奉天殿东角门处的受卷官处。

然后走了出去。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然后问道:

“那位贡生你可认识?”

朱辰听了点了点头:

“这小子名叫铁铉,虽然是国子监最小的一个监生,可是他聪明敏捷,很有想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

“确实看着不大,那咱倒是要看看这小子有多大的本事,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厉害!”

朱元璋来到了北角门处,

等受卷官将铁铉的试卷让弥封官糊名封好之后。

朱元璋将铁铉的试卷拿了起来然后读了起来,

读到了精彩之处,朱元璋激动的读了出来:

“这臭豆腐满鼻臭味,却舌底承香,回味无穷,治国亦是,法之所致或让其五官不爽,却受益无穷...”

“臭豆腐虽臭,因制法变而不同,治国亦是...”

看到铁铉那精彩绝伦的策应,

朱元璋异常的喜欢,一连读了好几遍。

朱元璋身后的百官听了也非常的震撼,

一旁的刘伯温听了也差点情不自禁的鼓掌。

只有一旁的朱辰听了,没有言语,

朱辰没有想到这铁铉竟然如此的有心,

竟然把自己平时说的话全都记了下来。

今天的这策应里的许多论调就是自己平时没事给这些监生们装逼的时候说的。

铁铉竟然巧妙的运用在了这里。

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在众人的惊叹中,

又有监生交卷子了。

接着时不时的有监生过来交卷。

朱元璋一问,

这些监生基本上都是国子监的人。

要不是朱辰提前跟自己沟通了。

朱元璋还以为朱辰提前给这些监生们透露了考题。

在那里看了一会儿,

朱元璋就带着百官离开了。

所有的试卷收集完成故糊后,

掌卷官将这些试卷全都送到了东阁的读卷官处,

这一次读卷官朱元璋也配备了最为强大的团队,

大明文人之首刘伯温,

东宫太子之师宋濂,

大明开国丞相李善长,

几乎所有的名士都被朱元璋派了过来,

这些人很快就将贡生们的试卷归分为三等,

分别对应为

一甲,

二甲,

三甲,

并将他们这些人一致认为名列前十的人,送到了朱元璋的御书房,

让朱元璋在这些人中点出状元、榜样和探花。

到了殿试的第三天,

早朝之后,

朱元璋来到了文华殿,

此刻,

刘伯温、宋濂及李善长等读卷官已经来到了文华殿。

跟朱元璋行跪拜之礼后,

读卷礼正式开始,

首先是李善长跪在御前开始读卷,

读完之后,

李善长将试卷交给了司礼监官云奇,

云奇将那试卷轻轻的放在了御案之上。

李善长读完了三份试卷立刻跪退,

刘伯温接着上前跪拜读卷,

等他们这些读卷官读完之后,

全都退到了殿外候旨。

朱元璋象征性的用自己的御笔把自己心目中的三人用御笔做了朱批,

钦定了状元等三人,

朱元璋“钦定”好之后,

贡生们的策应试卷,退回到了东阁,

刘伯温这些读卷官也已经回到东阁,

几人商量之后开始排列第二甲的贡生,

等次序排列好了之后,

几人就开始着手填写黄榜,

等待着“放榜”。

几人一边填写皇榜,

一边聊着天,

让他们这些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皇榜之上,

前边排名的人基本上都是国子监的监生,

这些监生们的策应确实写的非常的好。

为了照顾其他地方考生的情绪,

他们硬着头皮把国子监的一些考生的名次往后排了一下,

就这也不能掩盖国子监这些监生们的实力,

不过国子监那些监生们的试卷在那里摆着,

他们也不怕其他人说,

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任何人都不可能说什么。

李善长很是吃惊的摇了摇头:

“真的没有想到这国子监的监生的水平竟然如此的厉害!”

听了李善长的话,

宋濂抖着手感叹道:

“老夫历经两朝,国子监能培养出来如此优秀的监生实属罕见!”

一旁的刘伯温点了点头:

“关键是这上榜的监生确实是多啊,直接屠榜了,我严重怀疑朱辰这小子是不是人!”

听了刘伯温的话,

一旁的胡惟庸故意说道:

“诚意伯诽谤国子监祭酒,这可不是正臣所为之道,朱祭酒少年成名,他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接着又有人感叹道:

“这种大才,实属罕见,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虽然许多官员对朱辰油嘴滑舌很是鄙视,

可是他们也被朱辰的实力所折服。

等一切就绪之后,

就到了“传胪”放榜的时间了,

这‘传胪’前还要举行仪式。

比起三月十五日的殿试,

传胪的仪式在华盖殿举行,

刘伯温们一众读卷官,

在朱元璋的面前将钦定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的策应依次进行拆卷,

一边拆一边喊着:

“第一甲第一名河南邓州铁铉...”

当黄榜上将一甲的三人全部填好之后,

由尚宝司官员拿着朱元璋的官印,

在黄榜上用印。

这一切举行完毕之后,

鼓乐声大鸣,

执事官将刚刚盖过大印的黄榜卷好,

然后小心翼翼的交付给了翰林院的官员官,

翰林院的官员将其再捧至奉天殿等候着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乘坐龙辇从华盖殿来到奉天殿,

等朱元璋坐好之后,

奉天殿的文武百官开始叩拜朱元璋,

叩拜完了之后,

底下的乐官们就上场了,

伴随着鞭炮声,

传胪正式开始了。

此刻,

贡生们早已等待在奉天殿外了。

一个个排好了队,

抬头往里边张望着,

等待着传制官的到来,

很快传制官就领旨出了奉天殿,

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

放好之后,

传制官高唱一声:“有制!”

听到这里那些贡生们全都跪了下来。

接着就听到传制官高声宣读:

“洪武十年四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生。

承制,

第一甲,赐予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予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予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第一名河南邓州铁铉...”

等传制官念完贡生们全都磕头告谢,

念完之后,

举着黄榜案的执事官,

很是稳重的走出了出奉天门的左门,

将黄榜张贴在贡院之外,

所以的贡士们都站在那里看着。

时不时的发出了一声尖叫。

这次恩科之后,

国子监一炮而红,

许多的大明的官员和皇亲国戚都想办法把他们的子弟往国子监里边塞,

各省道衙门,都想着办法推荐当地秀才去国子监。

.......

转眼之间,

三年已过,

朱辰在国子监为大明培养了不少的地方官。

这些地方官在朱辰的帮助下将各个府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朱辰准备开始着手大干一番。

这天,

午夜,

应天门外,

一骑一人向着应天门疾驰而来。

马上的兵士,

全身血迹,

身上的甲胄都渗着斑斑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