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第70章 黎荞剧情少。过年,修路, 准备报名县试

  不只是黎荞觉得三柳村通向县城的路难走, 三柳村的人自然也觉得这条路难走。

  但之前三柳村的人走这条路走习惯了,平日里除了交粮税,他们基本上没有必须走这条路的时候。

  碰到下雨天, 道路泥泞,那就不去县城呗,反正也没什么当日必须得去县城办的大事儿。

  没有需求,那自然就没有改变的动力。

  再加上周围村子也都是这样的土路,所以此前三柳村的人并没有想过要专门修这条路。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他们的粉条每日都要运送到县城去, 那不是一两银子十两银子,那是全村人的四百两银子!

  一日四百两银子, 若是运送不出去, 那心里多担忧啊。

  他们知道粉条不愁卖,就算是积压几天也没关系,但牵扯的银子太多了, 多到他们这辈子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么多银子。

  现在的日子跟做梦似的, 害怕夜长梦多,所以他们心焦。

  一日不能把粉条变成银子, 那他们心里就像是烧了一把火,夜里睡觉都睡不着。

  于是,不少人找上了庄丰收, 想着能不能把这条路修一修。

  庄丰收也想修路, 他就来找黎荞了。

  这一点儿, 着实出乎黎荞的预料。

  他本以为只有他想修路,结果现在村人也忍受不了这条路了。

  这真是太好了, 这下子看江知县如何拒绝。

  江知县对此还真拒绝不了。

  此前他是怕圣上觉得是他威逼黎荞拿巨额银两修路, 现在人家三柳村全村人都想修路, 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大手一挥, 他准了。

  三柳村自己看着修吧。

  江知县同意了,庄丰收就在腊八那天早上召集全村人,商议这条路具体该怎么修。

  之所以想修路,是为了再也不惧怕下雨天。

  若是这般的话,那就得修成县城那样的路。

  县城的路是青砖、石板组成的,不算特别平坦,但不会坑坑洼洼,遇见下雨天也不怕。

  可不管是砖头还是石板,所耗费的都是巨额银子,因为三柳村距离县城太远了。

  所以这个银子该怎么分摊?

  腊八的清晨,寒气袭人,天还未彻底亮,不少人手里还端着腊八粥。

  今年各家各户的腊八粥都熬的浓稠,里面不仅放足了八种杂粮,还放了糖,甜滋滋,暖呼呼,在这种一张口就冒寒气的清晨来这么一碗腊八粥,整个人都精神了。

  庄丰收的话音落,端着碗喝粥的韩小雁立马道:“当然是黎荞负责全部的钱啊,他都挣几万两银子了吧!”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顿时朝着她投去了愤怒的视线:“你家是没挣钱吗?”

  “黎荞的银子是他该挣的,要不是他,有你家现在的好日子?!”

  “怎么还惦记着黎荞的银子啊?做人都不知道知足和感恩的么?”

  王红芹也被惊着了,忍不住道:“咱们挣不少钱了,这路又不是黎荞一个人走,哪能让他一个人出钱。”

  她也想从黎荞身上扒拉好处,此前黎荞家盖房子找她做汤汤水水,她就昧下了一些食材。

  虽然后来被赵满仓发现,她不敢再继续,但总归是从黎荞身上得到好处了,不枉费之前她当家的借给黎荞银子。

  至于这一次的粉条,连黎粮和王桂花都在老老实实做粉条,那她自然是歇了其他心思。

  可没想到韩小雁能说出这种话。

  也太不要脸了吧!

  ……

  一旁的黎大忠,脸彻底黑了:“瞎咧咧啥?你给我回家去!”

  “我说的不对么?!咱们每天拼死拼活,是在给咱们自己挣钱么?不是!是在给黎荞挣钱!咱们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他却是坐着不动都能挣几百两银子,他使唤全村人给他挣钱,这钱他不拿谁拿?”

  “这条路若是修不好,影响的可是他!”

  韩小雁可不怕被人指责,她梗着脖子大声道。

  每天做粉条真是累死她了,她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凭什么捐出来修路?对比一下黎荞,她不忿!

  “是啊是啊,现在可不就是他使唤全村的乡亲给他挣钱。”

  黎黍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

  这话可太对了。

  他天天累的跟狗似的,但黎荞却是养的白白净净,跟他一点儿都不像是亲兄弟。

  真是亲兄弟,能这样使唤他?

  气死。

  “所以你们两个,是不想受这份累是吧?”

  庄丰收站在桌子上,面无表情的的瞧着韩小雁和黎黍。

  天未大亮,黎黍和韩小雁其实看不清庄丰收的表情,但听他这凉凉的语气,韩小雁先缩了缩脖子。

  “不是不想受这份累,我的意思是既然黎荞使唤全村人给他干活,那这路就该他自己修啊。”

  这话音落,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响亮的巴掌落在了韩小雁脸上。

  这一巴掌力道极其重,打的她一个趔趄,手中的陶碗没拿稳,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

  “砰”的一声,碗摔了稀巴烂,里面的八宝粥也溅了一地。

  “韩小雁之前我警告过你了,你再惦记黎荞的东西,那就滚回你娘家!”

  黎大忠说着抓起韩小雁的手腕,拉着她就走。

  恰好此时就在村口,直接送她回娘家,省事。

  王桂花冷眼瞧着这一幕,大声道:“韩小雁,你回娘家之后要是敢把粉条方子泄露给你娘家人,那你们一家子都等着蹲大牢吧!”

  “啧,这天天闹腾的也不是法子嘛,依我看这日子过不下去就不过了吧,干脆休了她,这样就再无争吵了。”

  刘翠眼珠子轱辘轱辘转的厉害,朝着黎大忠大声喊道。

  去年她家因为得罪了黎荞,没能进红薯作坊干活。

  今年她找黎荞道了好几次歉,而且还愿意照顾陶老汉陶老太陶树三人,黎荞这才松了口,让她家的人也进红薯作坊干活。

  此时,瞧着这熟悉的一幕,她忍不住站出来给黎大忠建议。

  黎大忠休了韩小雁,她侄女才能嫁过来嘛。

  刘翠这话,本是为了她自己打算。

  但其他人一听,不少人竟是点了头。

  可不是,现在大家伙儿一日能拿这么多钱,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可韩小雁竟还是不知足,这种贪心的人,就该天打雷劈!

  既然这么盯着黎荞,那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让她再也占不了黎荞一丝的便宜!

  况且,咳,他们家也有想要嫁入三柳村的亲戚,有姑娘也有小哥儿,哪怕黎大忠有俩孩子,那他们也不嫌弃。

  黎荞对黎大忠这个堂哥没任何意见,只要没了韩小雁这颗老鼠屎,那么黎大忠在黎荞跟前分分钟成为红人。

  所以,不管是为黎荞着想,还是为了他们自家的亲戚着想,黎大忠都该休了韩小雁嘛。

  抱着这样的心思,劝黎大忠休妻的人竟是越来越多。

  黎大忠沉着脸没说话,只是拉着韩小雁出村。

  韩小雁又惊又气,顾不上去骂黎大忠,反而是和刘翠等人对骂,一时间,柳树下人声嘈杂,好不热闹。

  黎荞家。

  腊八,黎荞家也煮了腊八粥,里面放的有红枣,还有特意买的莲子、百合。

  这样熬出来的腊八粥黏糊糊的,又不是特别甜,配合着蒸饺,一家子吃的极其满足。

  快要吃完时,天蒙蒙亮,张绣花家的秋哥儿来卖鸡蛋。

  入了冬,母鸡不怎么下蛋了,哪怕今年多养了鸡,想攒一篮子鸡蛋也得花费小半个月的功夫。

  马上过年了,这鸡蛋得留着过年用,再卖这一次他家就不卖了。

  原本秋哥儿拎着鸡蛋准备直接来黎荞家的,听到庄园的锣声,他有些好奇,便跟了过去。

  是以,他目睹了村口那一场闹剧。

  现在来到黎荞家,他忍不住讲给黎荞几个人听。

  陶竹听完,有些心虚。

  此前他想着要吓唬一下韩小雁,但觉得不妥,于是去年过年时他还特意给韩小雁的俩孩子发了一贯钱的大红包。

  没想到,早被他按死的念头,现在竟是村子里很多人的念头……

  “那后来呢?”他忍不住问。

  “大忠哥把韩小雁送回娘家了,至于黎黍大哥,村长不允许他们一家子再去红薯作坊干活,免得他们累着。”

  “……黎黍什么反应?”黎荞问。

  “很生气,想来找荞哥你闹,但被桂花嫂子、春生哥、村长等人给拦下来了。”

  “接下来大家伙儿开始商议每家该凑多少钱修路,我就拎着鸡蛋过来了。不过,我听到桂花嫂子说,她家愿意出二两银子。”

  秋哥儿道。

  “二两?”

  黎荞惊讶。

  陶竹几个人也惊讶,他们知道王桂花这是想让黎荞省几个钱,但二两太多了,肯定有人不愿意。

  秋哥儿走了没多久,庄丰收来了。

  “石板和青砖太贵,如果用这两样东西修路,所花费的银钱太多,咱们修不起。所以大家伙儿决定用土坯砖修路。”

  土坯砖比青砖、石板便宜很多,全村人一起凑钱,那还是能把这条路给修出来的。

  土坯砖也挺好的,现在三柳村绝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土坯砖盖的,这种土坯房盖好之后住几十年完全没问题。

  “……土坯砖行么?”黎荞有些怀疑。

  “当然行,虽然比不上青砖和石板,但也比土路强的多,不至于出现坑洼。”庄丰收道。

  “我可以多出一些银子,要不还是买青砖或者是石板吧?”

  肯定是青砖和石板用的年头久。

  “不用,你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你堂堂正正该得的。”

  “虽然粉条是我想出来的,但凭着我一人,那可挣不了如今的银子。”

  “怎么挣不来?如果把这方子卖给商贩,那商贩们肯定抢疯了,你挣的肯定比现在多,而乡亲们一文钱都挣不到。”

  “应该是全村人都谢你。”

  “就这么定了,每家出二两银子,不出的话,今后别从那条路上走,也别在红薯作坊干活。”

  “朱家村也是如此。至于你,你拿个一百两就成了。”

  “那么长的一条路,也没指望一年就能修好,慢慢来,不急。先把容易出现坑洼的地方给填补上,咱们慢慢修。”

  庄丰收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黎荞:“……”

  一百两?

  还打算修上好几年?

  好几年后他说不定就不在三柳村了。

  于是,他把不敢用在江知县身上的磨嘴皮子功夫,用在了庄丰收身上。

  他开始算账。

  粗略的计算,一百三十块砖头可以铺一平米。

  三柳村通往县城的这条大路,三米来宽,长二十五公里左右,若修路只铺一层土坯砖,按照如今的银子来算,那还修不了一公里。

  一公里能干啥?

  陶竹在一旁听着,也加入进来和黎荞一起劝。

  于是,嘴皮子磨了足足一日,庄丰收终于松口了。

  因为黎荞说他要考科举,别等他考上举人之后进京参加会试了,这条路还没修好。

  这话称得上自吹自擂臭不要脸,但庄丰收对黎荞很自信。他儿子庄文读三十年书都没考上秀才,结果被黎荞一点拨,立马就考上了。

  那轮到黎荞自己考,还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考到京城去。

  不能让黎荞进京了这边路还没修好!

  于是最终的决定出来了,三柳村和朱家村每家每户捐二两银子,欠缺的银子由黎荞补上,明年一定要把这条路给修好。

  等做完粉条就开工。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村,凡是听到消息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会说一句大气。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特意找上庄丰收,表示他们也想捐银子,想为这条路出一份力气。

  多表现表现,才能在黎荞跟前留下好印象嘛!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看看朱家村如今的待遇,他们要成为第二个朱家村!

  说实话,愿意出这个钱的人家还真有不少,且不说家里有人进了县城的红薯作坊,只说今年的红薯。

  今年红薯大丰收,他们种的又多,很多人家靠着红薯都能挣三四十两银子。

  更别说还有一部分幸运的人家,家里有人在红薯作坊干活一日能拿三百文的工钱。

  所以,舍得捐这二两银子的,真的有不少人。

  别村有人愿意捐钱,庄丰收自然乐得接收,旁人多捐二两,黎荞就能少掏二两。

  而且,为了鼓励旁村的人多捐,他表示路修好之后会立功德碑,凡是捐了银子的人家,都可以在功德碑上留下名字。

  这消息一出,想要捐款的人家风一般冲进了庄丰收家,好家伙,这等于是和黎荞出现在同一块石头上,这是接近黎荞的好机会哇!

  可不能错过!

  但黎荞不是银子,不可能每个人都对黎荞抱有善意,有那么一些人,哪怕他们靠着黎荞挣了钱,那依旧挡不住他们眼睛红的滴血。

  这些人认为这个银子是黎荞应该出的。

  如果黎荞一开始就很富裕,如同乡绅那般高高在上与普通小百姓不一样,那现在愿意伸手拉他们一把,他们只有感激涕零的份。

  可黎荞从前是烂人一个,现在摇身一变,竟能挣那么多银子!

  他们不服,他们嫉妒!

  再加上韩小雁那一番“黎荞在使唤全村人给他挣钱”的言论也传开了,所以,眼红黎荞的人还真不少。

  但以黎荞如今的名望,这种话他们只敢在私底下说说,不敢当众讲出来。

  没看黎黍都不能再进红薯作坊了么,更何况是他们!

  在这种氛围中,黎荞和陶竹又去县城了,他们夫夫去县衙送江知县买的点心。

  今年江知县又找黎荞买点心当年礼了。

  临走前,江知县告诉他们夫夫,他已经把县城红薯作坊的粉条当做贡品送往了京城。

  关于粉条的诞生和如今的全县大疯狂,他也写了详细的折子。

  按照正常速度,正月底,圣上的反应就会传到平城。

  黎荞听了此话,有一种不真实感,江知县还真把他名字写折子里送往京城了?

  ……

  写就写吧,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明年二月的县试。

  不过,他再次隐晦的表示,如果府、省两级的官员想要孝敬,那他是懂规矩的。

  江知县听罢他这话,忍不住笑了:“罢了,本官就和你说实话吧。今年夏筹备红薯作坊时,本官特意去了府城,将本官的计划全盘告诉给知府大人。”

  “大人很是支持这个计划,让本官放开手脚去做,所以你不必担忧。”

  知府掌一府之权,总领下面各个县,他要搞这么大的阵仗,自然要和知府通通气。

  知府大人不憨不傻,听完他的计划便知粉条能带给平城怎样的巨变。

  若是平城真的富裕了,那知府大人身为一府长官,肯定也是有功的。

  他的政绩也是知府大人的政绩。

  况且,他折子上也明确写了知府大人给他不少支持和鼓励,所以如今知府大人也等着圣上的反应呢。

  粉条可以成为平城的特产,也可以成为整个府的特产,和政绩比起来,黎荞的那点银子真不算什么,入不了知府大人的眼。

  大盛在两位至圣至明皇帝的治理下,贪官较少,虽然仍有潜规则,但都不会太过。

  一是因为官员的俸禄够高。

  职位高一级,那俸禄能高不少,有的甚至能翻上两三倍,再加上办事时收的一些不影响大局的银子,所以大盛的官儿都不缺钱。

  二是因为太上皇从开国到现在,砍起贪官来犹如砍瓜切菜,所以目前大盛很少有贪官,称得上是吏治清明。

  黎荞的担忧,不存在。

  这些事儿他原本是不打算告诉黎荞的,但这个年轻人给了他一辈子都没有第二次的机遇,而且还懂得审时度势,那他就说了吧。

  权当是结个善缘。

  这年轻人只要不作妖,那前途真真是不可限量,指不定将来还是他上峰呢。

  黎荞得了江知县此话,真真切切松了口气。

  原来知府大人也看上了粉条?

  他忍不住再次感叹,大盛还真是世外桃源!

  从县衙出来,夫夫两人开始采购年货。

  过年之前两人不准备来县城了,黎荞要专心备考。

  一番大采购,两个人回到村子里时天已经黑了,寒风嗖嗖的吹,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正要赶着牛车回家,不远处却是传来女人的哭声。

  黎荞耳朵灵敏,很快就听清楚了缘由。

  哭的是韩小雁,一边哭一边骂黎大忠是不是有了新欢。而黎大忠似乎扯着韩小雁,还是要送韩小雁回娘家。

  为避免尴尬,也不想被韩小雁纠缠,他跳下牛车,牵着牛车快速往家里走。

  “怎么了?”陶竹有些纳闷。

  “我听见了雁嫂的哭声。”黎荞道。

  “……”

  陶竹侧了侧身子,把耳朵对准黎大忠家的方向,几秒钟之后,他还真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哭声。

  但听不真切,不能确定是韩小雁。

  他有些惊讶的看着牵着小乖的黎荞,这人耳朵也太好了吧?

  不过,他也的确不想被韩小雁纠缠,于是他干脆也下了牛车,和黎荞并肩而行。

  “其实大忠哥根本没有休妻的意思。”他忍不住道。

  “咱们管不了,咱们当旁观者。”黎荞隔着厚厚的手套,牵住了他的手。

  黎荞对韩小雁只有俩字:

  惯着。

  “赶紧回去,身上的衣服虽然厚,但架不住天冷,我感觉衣服被吹透了,你冷不冷?”黎荞转移了话题。

  陶竹闻言,当即顾不上韩小雁了:“可别冻着了,快回去烤火,喝口热的。”

  “嗯!”

  黎荞重重应声,夫夫两人快速回了家。

  到家之后,先是生了一堆火烤去身上的寒气,又吃了热饭,然后夫夫两人便回了后院快乐老家。

  今天奔波一天,不读书了。

  而且得了江知县的准话,压在陶竹心里的大石块消失了,今晚,自然是要快乐。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

  今天红薯作坊停工。

  大过年的,歇上一日也没什么,反正如今的淀粉还能再用两个月。

  而且,像是杀猪这种活计,只靠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那还真办不了。

  去年过年时,三柳村、朱家村以及附近村子养了不少鸡鸭和猪,一年过去,这些鸡鸭猪都长大了。

  若是搁往年,几乎没人舍得杀猪吃肉,大家伙儿养了猪都是卖掉换钱。

  可今年,谁家都不缺这一头猪的钱,很多人家甚至是挣了百两,这种情况下,自然舍得杀猪吃肉。

  今天杀猪,明天过年,完美!

  想杀猪的人家多,只靠着郑屠户一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就三五家约好一起杀猪,互相帮忙。

  这些人家杀了猪之后,无一例外的,全都拎着肉来黎荞家送肉。

  大家伙儿知道送的多了黎荞不收,而且观察了这么久,也知道黎荞爱啃没什么肉的骨头不爱吃正经的大肥肉,所以这些人家送的都是排骨、猪蹄。

  到中午时,加上朱家村送来的,黎荞家一共收到了上百斤排骨,四百多只猪蹄。

  黎荞:“……”

  很好,这个新年不缺排骨和猪蹄了。

  “幸好现在天气冷,不然的话,还真放不住。”陶竹瞧着这些排骨和猪蹄有些犯愁。

  因为前几日外村不少人家也来送肉了。

  外村没有红薯作坊,早早就杀了猪,不少人家也送来了肉。

  普通的猪肉可以做成腊肉,但猪蹄和排骨咋做成腊的?

  “别愁,明天下午咱们把四个厨房都炖上猪蹄和排骨,叫上一堆人过来,一次吃不完,那咱们就多炖几次,肯定能吃完。”

  黎荞笑眯眯的道。

  “也行。”陶竹点头。

  若是搁从前,他会心疼。

  但现在家里装银票的小箱子都有三个了,他还真不心疼。

  大过年的,一起炖肉热闹热闹。

  黎大山听得这话,立马道:“那我现在去告诉浅哥儿这个好消息。”

  “去吧去吧,顺便把你小叔定的。御严烤肠带回来,省得郑家人再跑一趟。”

  陶竹让他带上背篓。

  “好嘞!”黎大山兴冲冲的去了。

  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浅哥儿对他的态度终于改了,虽然今年没能成功把浅哥儿娶回来,但明年肯定行!

  下午,家家户户要么包饺子要么炖肉,李瓶过来送小书架,前几日黎荞找庄家订了个小书架,这是给陶竹用的。

  李瓶把书架送过来后没走,而是坐下来帮着包饺子。

  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聊八卦。

  她消息一向灵通。

  “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不仅有人天天给大忠说媒,还有人给你们三叔黎稻说媒!”

  “?”

  “啥?”

  “……”

  一屋子的人,都惊了。

  说八卦,要的就是这种反应,李瓶兴致大涨,又道:“谁让赵二妞得罪过黎荞呢,若是把赵二妞踢了,再给黎稻吹吹枕边风,那黎稻说不定就跟黎谷一样是个好长辈了。到那时,他在黎荞跟前的待遇,自然也是和春桃他爹一样了。”

  “不少人打的是这个注意。”

  黎荞:“……”

  五味杂陈。

  不知道该作何评价。

  李瓶很快又道:“现在咱们村的姑娘和小哥儿,不少人都准备招婿呢。就像是陶萄,原先非想要挑个好的,甚至还想嫁去镇上,结果现在只招婿,不外嫁。”

  “可惜,愿意入赘的男的,他通通看不上。”

  “他和大山一般大,过了年就十八了,再拖下去,就更不好找了。”

  黎荞:“……”

  所以,招婿成他们村的主流了?

  “对了,截止到我过来时,外村给咱们村捐银子的人家足足有六百户,捐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呢!”

  李瓶想起这事儿,赶紧向黎荞和陶竹分享这个好消息。

  “竟然有这么多?”黎荞惊讶。

  这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了。

  “等明年做完粉条开始动工,肯定还会有人捐的。”

  大家伙儿都想和黎荞的名字出现在一块石头上,功德碑立好之后,黎荞肯定会仔细看一遍,到时候他们的名字就出现在黎荞眼睛里啦。

  黎荞:“……”

  行叭。

  他也不能打击众人的热情。

  ……

  李瓶在傍晚离去,黎荞家放鞭炮,吃饺子,守岁,又一年到了。

  大年初一的下午,黎荞家很是热闹。

  黎粮一家子,黎谷一家子,郑家,庄家,赵满仓家,喊了黎大忠,黎大忠没来。

  这么多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猪蹄和排骨炖上了。

  为防止不够吃,每家还把自家的炉子带来了,好多炖一些东西。

  这一炖就炖到了傍晚,浓郁的香味盈满整个院子,每个人要么拿着排骨,要么拿着猪蹄,要么拿着其他的大骨头,一个个都啃的脸上沾了油。

  黎荞站在炉子旁,拿着筷子从锅里捞香肠,连着啃了几块猪蹄,有些腻了。

  吃根麻辣香肠换换口味。

  陶竹站在他身边,手里端着一个小盆,盆里还有两块猪蹄。

  陶竹现在被黎荞带的,也喜欢啃猪蹄鸭脖这些没多少肉的骨头。

  他看黎荞捞完两根香肠还要继续捞,便道:“我不吃香肠,你少捞几根,待会儿我还要啃猪蹄。”

  “好,想啃什么啃什么,今天是全肉宴。”黎荞说着看向他,笑眯眯的道:“有一种大家来参加咱们婚宴的感觉,当时穷,婚宴上没什么肉,今日就算是补上了。”

  陶竹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的联想,闻言一怔,然后不由去看院子里的情形。

  众人要么坐在桌子旁,要么蹲着,农家人没那么讲究。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脸上都挂着笑。

  再想一想下午众人一起动手洗、炖的场景,当然,不能少了众人对黎荞县试的祝福。

  这一整套的流程,这可不就跟他和黎荞成亲那日一样嘛。

  他嘴角忍不住翘起,看着黎荞的水眸亮晶晶的:“嗯!”

  圆满了。

  如果这人在县试中拿下好成绩,那就更圆满了。

  大年初二,红薯作坊又开工了。

  黎荞也收了心,专心读书。

  大年初八,县署公布了县试的日期:

  下个月十二至十六这五日。

  县试是要连着考五天的。

  考试日期公布,接下来就是报名了。

  这个报名还挺复杂的,因为古代没有身份证,所以报名比较麻烦,但黎荞早有准备。

  正月十二,他和陶竹去了县城。

  刚到城门口,他们夫夫就和江知县的马车碰上了。

  “巧了巧了,省得本官专门去三柳村一趟了。”江知县一看到黎荞,便笑着这般说道。

  黎荞:“?”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确比昨天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