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玄幻奇幻>洪荒:我和孔丘同时出生>第92章 秦王崩,儒门兴,道佛立

就在费无极关注秦王嬴政接下来的举措时。

天庭之上,文宣大帝仙宫内,已经成就仙人的孔子,自觉人间天下已定。

受到冥冥之中的天机感召,孔子已明悟未来。

“儒门当兴,应在此刻!”

此时孔子魂灵与天地相合,言出法随。其一语结束后,中原地区的儒学很快就兴旺了起来。

中原地区秦王一统天下之后,也是遵循着历史的轨迹,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再加上民间儒学气运鼎盛,求学之风盛行,竟有了几分盛世之相。

秦王嬴政也不负费无极几年的悉心教导,其性格多了温和,少了急躁。

争霸战事结束以后,数年内就没有再起刀兵了。

就连长城的修建,都把工期延长到了三十年之久,不再争一夕之功。

至于修建陵墓、阿房宫、征讨南越等凡是大兴土木,劳财伤命之事,俱是被暂缓了下来。

秦朝一统天下的第十一年。

经过十年的休生养息,天下已经恢复平静。

百姓有业,家有余粮。

和费无极前世的秦朝明显有了一个不同的走向。

历史上秦朝统一之后重法度,轻儒学。现在有费无极的提前教诲,加上儒门正值兴旺,气运高涨勃发。

两相结合,果真是相得益彰。

儒学的兴盛帮助秦朝快速稳定了地方的骚动。

这一年,秦王嬴政东巡于邢台沙丘,突发重病,生命垂危在即。

这个历史当中,由于儒学鼎盛,公子扶苏也并没有同历史一样,遭到秦王的厌弃贬谪。

而是稳坐东宫,在秦王外出巡视之时,监察国政。

身患重病的秦王嬴政自知生命无多,当着众大臣的面,亲自立下遗诏。

“寡人死后,传位于公子扶苏吧!万望他能带领大秦继续往前走下去!”

“谨遵陛下旨意!”

“都退下吧!最后时刻就让朕一个人清静一会吧!”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敢违抗命令,纷纷撤出了秦王内殿。

天庭之上的费无极自然也注意到了秦王寿命将绝。

到了这个时候,费无极也是黯然伤神。凡俗中管你是千古一帝还是英雄豪杰,最后都免不了化为一堆黄土。

众大臣散去后,秦王嬴政坐在席案边,往两个酒盅中各添了一杯酒水,就静静的等候起来。

果然,不消半刻,费无极就从天庭降下了一点灵光而来。

“秦皇陛下,是在等我空空仙人吗?”

费无极还是当初和少年秦王相遇时那般模样。

一露面,微笑看着大不相同的秦王嬴政。

“寡人就知道,空空仙人会来临终见我一面的,果然被吾猜中了!”

看到空空仙人出现,秦王大喜,连忙招呼费无极就坐。

费无极也不在乎礼数,盘坐在秦王对面,笑着道:

“陛下,你命危在旦夕,顷刻间就会丧命,可需要仙人我救你一救?”

“空空仙人你要是十年前这么问我,我可能会选择让你救我性命。但此时此刻,寡人已经明悟了。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我这一生少年当上秦王,梦中又遇真仙。

青年掌握一国之大权,十年间又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完成万古未有之伟业。

寡人还有何不知足呢?此一生,我已经尽享无穷极乐,再贪求人世,恐不足欲念啊!

还是让寡人就此谢幕吧!不枉后世传名!”

能从秦王嬴政嘴里听到这种看淡生死的话,费无极心中是极为开心的。

知足常乐,不被贪欲迷了眼,方为正道。

自古以来多少将相帝王,最后就糊涂在了不知足上面。

“善!”

费无极开口称赞一句。

“陛下这一世功成名就,此时结束正是刚好!名传千古,不在话下!”

“今日,贫道特此来为陛下送行!”

说着费无极端起了席案上的酒盅,敬于秦王一杯。

嬴政和费无极相视一笑,一口酒尽。

不一会,秦朝第一位始皇帝,就在内殿中驾鹤西了。

嬴政去世后,费无极叹息一声。

“唉!此世缘分已尽,不过陛下尽管放心,未来仙殿之上,必有你的名讳!”

转身回了天庭之上。

秦王嬴政驾崩,二世公子扶苏继位。

和历史的胡亥更加不同了。

扶苏五年,有儒家明贤进宫献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扶苏这个儒学弟子,自然是欣喜若狂,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自此儒学从民间显学一跃成了官方正统,从此儒门大昌。

注意到人间儒学开始正式登上独尊的舞台,费无极很是感慨。

“果然儒学兴盛时间和秦王朝一统天下契合在一起,改变了前世历史呀!”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再也没有比儒学更适合统治阶级了,儒学兴盛是必然的结果。

而且儒家拜的是玉帝、是昊天,这也很符合天庭的利益,儒家兴旺自然是顺风顺水了。

又是五年过去,让费无极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本该在一两百年后才会在中原出现的佛门和道门,竟然于同一年,在秦朝立下了道统山门。

佛门第一座寺庙还是白马寺,但是因为道门祖庭龙虎山被费无极的武道宗门占据了。

所以这一次道门在终南山立下了道统。

恩,令费无极费解的是,道门创始人居然它娘的还是张道陵。

“这……”

费无极一时间有点迷惑了,这是历史修正的结果?还是说因为改变了历史,导致很多事情提前了。

佛门出现在中原肯定是西方佛教在背后操盘的。

但道门的出现说明就多种多样了。

以往东方练气士都是自称为玄门修士,不管是阐教还是截教,俱是玄门。

但道门出现后,把很多仙神都归于到了道门之中。

比如道门拜的是三清,是太上、元始、通天三位圣人。

但熟悉洪荒的人都知道,通天和另两位明显不对付。

而且太上有人教,元始有阐教,道教你算哪根葱。

人家都是有亲生的孩子的,难道还能越过亲生孩子,去疼一个收养的孩子不成。

所以历史上,道教的定位也是不尴不尬,虽然拜了三位圣人,但明显人家对你不热衷。

以至于在中原地区,道门始终被佛门压了一头,这就是没有后台照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