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908章 达成协议

他们曾经以为,宋国也不过如此,然而,如今未央宫的恢宏大气让他们震撼,议政殿的庄严肃穆让他们汗流浃背。

“宣,魏国使团上殿!”

拓跋崇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迈步进入了议政殿。

“外臣拓跋崇参见宋皇陛下。”

刘义隆道:“不必多礼,平身,赐座。”

拓跋崇表现的十分恭敬,“多谢陛下!”

落座之后,刘义隆道:“建宁王此次来我大宋所为何事?”

拓跋崇起身道:“启禀陛下,外臣奉大魏皇帝陛下旨意,来向大宋皇帝陛下致歉。”

刘义隆摆了摆手道:“致歉就不用了,朕就当云中郡是贵国的赔偿了,不过再有下次,朕拿的可不仅仅是魏国故都了,朕要拿的就是平城了!”

拓跋崇面露苦涩,没办法,宋国是战胜国,魏国根本没有反驳得话语,而且这次还是魏国主动挑起的,这让使团很是被动。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侍郎杨和道:“魏国狼子野心,这次只不过是因为败了,不得不低头,既然这样,建宁王殿下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明来意吧!”

拓跋崇倒没什么,但是其他魏国官员感到了侮辱,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拓跋崇道:“陛下,臣此来是向陛下求一物。”

吏部尚书崔敞道:“建宁王殿下此举可让下官疑惑了,下官记得,河东之战可是我们大宋胜了,并一鼓作气拿下云中,难道是下官记错了?”

“你……”一名魏国官员有些忍不了了,但是看到拓跋崇的眼神,他不得不将话咽了回去。

毕竟这是在宋国,而且魏国是有求于宋国,这个时候激怒宋国不是明智之举。

拓跋崇道:“陛下,我皇陛下愿献上金银马匹以做补偿。”

刘义隆道:“既然这样,朕也不是小气之人,建宁王就说说想要什么吧?”

拓跋崇道:“臣谢过陛下,我大魏希望能够购买贵国的水泥。”

此言一出,宋国朝堂议论纷纷,余澋起身道:“陛下,这水泥我大宋都供不应求,恐怕……”

余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宋国自己的需求也很大,其实水泥宋国有很多,但是需要大量苦力,所以各项工程的进度不是因为水泥不够,而是人不够。

刘义隆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道:“嗯,既然魏国如此诚意,朕不好拒绝,但是余大人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这样,容朕了解一下。”

拓跋崇道:“多谢陛下。”

虽然这次没能直接答应,但是还是留了活口,这就意味着可以商量。

拓跋崇也明白,不能太过急切,于是向刘义隆告辞。

离开议政殿,一名魏国官员道:“殿下,明明宋国皇帝已经松口,为何不……”

拓跋崇道:“逼迫太紧适得其反,所以,咱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

“可是殿下,万一……”

拓跋崇来的路上就想过,宋国应当会卖给他们水泥,虽然可能价格会很高,但是只要魏国能够买到就可以,价格可以谈吗!

还有就是宋国定然会派人教魏国使用水泥,拓跋崇也有想法,能不能将那人收买,那样宋国就不会藏私了。

在拓跋崇他们离开后,刘义隆道:“诸位都说说吧,应不应该卖给魏国水泥。”

余澋道:“陛下,虽然水泥有很多存货,但是臣以为,这会让魏国变强,不利于陛下的计划。”

一些官员纷纷附和,他们都认为不应当卖给魏国水泥。

而徐麟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不过臣想问一问,如果用修路的水泥修城池会有什么后果。”

宋国的水泥和后世不同,修路的水泥强度不是很大,毕竟这个时候也没有后世的大货车。

工部尚书张沐道:“启禀陛下,余大人说的,将作监也做过实验,修路的水泥修城墙哪怕床弩都会穿透,如果投石车会将外层的水泥彻底破坏。”

刘义隆笑了,不少官员也明白了,于是余澋道:“既然这样,臣没有意见了。”

所有人都明白了,宋国如果只卖给魏国修路的水泥,魏国用他修城墙恐怕就会适得其反。

同时,刘义隆还有打算,就是魏国如果修路,那以后不仅可以帮助魏国,对宋国也是好事。

就这样,宋国朝堂达成一致,卖给魏国水泥。

就在这个时候,余澋又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卖给魏国水泥,不过价格可不能太低。”

众人都偷笑,他们认为余澋实在太会算账了,不愧是户部尚书。

接着,刘义隆传旨将作监,拿出一些修路的水泥,让魏国人看一看。

果然得知情况的拓跋崇松了一口气,然后,立刻写奏章,将消息先传回魏国。

接着,拓跋崇见到了水泥,这些看着不起眼的东西居然作用那么大。

随后,宋国工匠向魏国人展示了如何将水泥变成泥浆,然后如何铺设路面。

魏国随行官员一一记录,拓跋崇提出希望有宋国工匠跟随他们回魏国,教魏国工匠。

然而刘义隆没有答应,而是让魏国派工匠前来学习。

之后就是商议价格问题,这样的事情就由黄金出面了,最终,经过讨价还价,宋国以和卖给西域商人相同的价格卖给了魏国。

拓跋崇很是开心,立刻派人将第二份奏章送回平城。

同时,水泥也开始装车,第一批也就够修建平城城内的道路。

不过这只是一次试探,也是魏国的谨慎,万一宋国在水泥上做手脚,他们也不会损失太大。

而是有了第一次,以后宋国还会卖给他们水泥的。

就这样,魏国工匠很快就抵达宋国,并由宋国工匠教授如何使用水泥。

之后,魏国使团也和工匠一起返回魏国。

这次魏国自以为收获很大,但是却不知道宋国的谋划,但是魏国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不会将水泥路修到前线,只要保证能够快速运送粮草道就近的城池就可以了,这样也可以减少不少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