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893章 匈奴往事

拓跋翼知道那些匈奴人也曾经很是高傲,曾经是鲜卑之前统治草原的霸主。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

《史记》一书不仅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也将秦人、楚人、吴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说成是炎黄子孙。

司马迁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

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结构逐渐形成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华夏东北等地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

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

但冒顿已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准备。

他制造了一种名鸣镝的响箭,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皆斩。

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斩,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斩杀。

后来,他以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一人不射。冒顿知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

在一次随父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鸣镝射头曼,左右皆随之放箭,射杀头曼。

随后,冒顿又诛杀后母及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匈奴单于。

自此,匈奴进入了鼎盛时期,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然而,匈奴的鼎盛,随着汉武帝转变策略而由盛转衰。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

然而赵破奴、李广利远征,接连失利,匈奴重新掌控漠北。

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再次分裂为两部。

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此后,汉匈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持续到公元91年,汉军发起金微山之战,大破北匈奴,北单于被迫西迁。

而南匈奴一直留在汉地,慢慢被汉化,五胡乱华的匈奴就来自南匈奴。

而随着匈奴进一步南迁,和汉人杂居,再加上宋国的民族融合策略,宋地的匈奴人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匈奴人的习性了,完全被汉化了,而魏国的匈奴人也早就和鲜卑人融合,也就是说,魏国的鲜卑人中有一些是匈奴人。

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那时候的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南匈奴趁机先后建立了前赵政权和胡夏政权。

随着这两个政权的灭亡,匈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强盛一时,甚至逼着大汉采取和亲政策的草原霸主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如今,宋军中有很多匈奴人,他们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说汉话,着汉衣,和汉人通婚,虽然他们身上还有着匈奴人的彪悍,但是平时根本看不出来。

黑风军中也有匈奴士卒,所以,在宋国,匈奴已经完全融入汉人之中了。

就这样,宋军攻打盛乐,那些匈奴人十分拼命,因为他们早就将自己当成了汉人。

他们以自己是汉人为荣,他们立功和汉人士卒一样待遇,甚至能够封侯。

呼都就有这样的想法,他要封侯,最好再让刘义隆赐汉姓。

呼都率领的匈奴人给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魏军士卒也很纳闷,这些赤着上身的匈奴士卒如此悍不畏死。

无奈,拓跋翼只能以人数压制宋军,迫使宋军退出城墙。

就这样,宋军再次鸣金收兵,可是这次对魏国造成的伤害更加致命,同时,魏军士气也下降了不少。

还有个问题,城墙上出现了些许破损,同时,伤亡的增加,让魏军守城变得更加困难。

宋军则气势如虹,两次虽然没能攻破盛乐,但是盛乐城中已经有了悲观的言论。

拓跋翼对此也是头疼不已,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同样,也是杜绝不了的,杀戮是解决不了的。

如今最头疼的当属拓跋晃,如果盛乐真的丢了,魏国的气运也就快到头了,毕竟,盛乐对于魏国的意义重大。

他一连三道旨意,意思是务必要守住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