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完结】>第35章 朱元璋给崇祯的建议

  蒲安陷入一片寂静中, 无论是直播间内,还是直播间外,她都能听到自己心跳声。

  朱元璋沉思许久,开口问崇祯:“天时地利人和, 尔占几分?”

  崇祯听到□□问话, 愈发恭敬:“自不孝子孙即位以来,天灾频发, 雨雹、蝗灾、水患不一而足, 大旱三年, 赤地千里, 颗粒无收, 西北已有人相食之祸。辽地有金兵虎视眈眈, 境内各地造反叛乱者众。”

  朱元璋眉头紧锁,天时地利, 一个不占:“那人和呢?朝中可有可托付之臣?”

  在崇祯开口说话前, 蒲安好心提醒:“你朝的可托之臣,最后都死得差不多了。”

  崇祯一脸惊恐:“什么?他们是因何而死?”

  考虑到这个直播,崇祯年间的人都能看到,为了他们身心健康着想, 蒲安决定含蓄一点。

  【这个嘛……反正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尚书、近二十个首辅,现代网上因为崇祯帝是不是刻薄寡恩,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崇祯年的很多大臣,确实有才能, 不少武将都在明末清初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主要是在清初展现才华。

  崇祯眼睛一亮:“朕的将军们把反贼都镇压了?”

  蒲安含含糊糊地回答:“是的。”

  吴三桂确实镇压住了李自成的造反军, 洪承畴也确实安抚住了南方的起义, 至于他们一个在清朝封平西王,一个在顺治年间受到重用……

  你就说反贼镇没镇压住吧!

  蒲安说话很有内涵,但评论区的人说话就没什么顾虑——

  “崇祯在位时,接连杀了数百个官员,不给大臣发育时间和容错率,不停地换人,后期完全就是朝中无人可用。”

  “我要是崇祯,先解决那群辽东铁骑,每年从朝廷手里花样要军饷,其他军都饿肚子打仗,结果辽东军拿着钱和鞑子演戏对付朝廷,一群废物。”

  “赋税从富人手里收不上来,只能压榨穷人,这不就加大力度往李自成手里送人吗?”

  “崇祯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他杀了魏忠贤,后来亡国时,自去冠冕,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相较于其他亡国之君,他很有骨气,有心救国,无力回天罢了。”

  “他杀了魏忠贤,那就再扶上去一个自己人啊,但他没这么做,朝堂就成了东林党的天下,说大明亡于万历还是亡于崇祯,我觉得都没有意义,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党争。”

  朱元璋拧眉,也就是说这家伙多疑,把自己的忠臣良将都杀了?然后也没扶植出一个完全效忠于自己的心腹。

  蒲安继续补刀。

  【要说崇祯年间的人穷不穷,如果看平均值的话,不穷,但如果具体到个人的话……但凡百姓能有活路,他们怎么会愿意造反呢?

  世家大族把持着社会上大部分财富,贫者则无立锥之地。

  崇祯年间收上来的赋税,和发下去的赈灾银两,被官员层层剥削,据说发给西北的赈灾银百万两之多,结果到西北后,只剩下五千两。

  后期崇祯向官员募捐军饷,平均每位大人只交四五百两银子,崇祯的老丈人周奎交得最多,一万两,里面还有周皇后典卖首饰、送过去的五千两,但是闯王李自成进京后,从他家里搜出几十万两银子。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起义军在京城各府里搜刮出来的银子总和,能负担十年的军饷和赈灾耗费。

  崇祯登基后就不断削减皇宫的用度,据说他的龙袍破了,都打补丁继续穿,可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一下朝回家,过得可比皇帝滋润多了。】

  朱元璋虎目怒睁,拍案而起:“大胆贼子,该杀!朕就知道这些狗东西不老实!”

  在高官厚禄上躺平许久的一些臣子,脊背一寒,默默计算如何收拾家财,离开京城。

  直播间的观众评论道——

  “天时地利都不占,那确实没办法,崇祯年正好是小冰河期,灾害频发,但人和也不占,崇祯得负一大半责任,光想马儿跑,还不想马儿吃草,马儿饿着肚子跑慢了,就直接杀了,难怪后期忠臣大幅减少。”

  “皇帝心狠手辣不是错,但崇祯心狠手辣不到地方,他明明有那么多几乎歼灭起义军,但总到最后一步,就想着诏安即可,干什么事都犹犹豫豫,拖泥带水,难怪给了李自成发育的时间。”

  “对着为自己背锅的忠臣使劲压榨,对着没什么卵用的宗室和大臣,不仅提供高福利待遇,还上敢着当舔狗,崇祯真的有毛病!”

  “崇祯就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他的确有心救国,如果他接手的江山不是这么破败的,他说不定也是一名中兴之主呢。”

  观众们因为崇祯又吵起来。

  朱元璋看着这些评论,再想想崇祯和天幕所言,捏了捏眉心。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亲眼见证自己一手开创的王朝走向没落,他的内心就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大明建国之时,元末百姓凄苦,生计无依,如今看到大明末年,百姓人相食,明与元,又有何分别呢?

  更绝望的是,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治理大明,都不能确保大明不会亡国。

  朱元璋对上后代子孙充满期盼的眼睛,叹了口气,沉思良久,终于开口——

  “要不,你造反吧。”

  崇祯眨了眨眼,一张脸僵住,什么?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蒲安慢慢张大嘴巴,大得可以吞下一个鸡蛋。

  以为朱元璋会给出建设性意见的专家们,纷纷石化了。

  造反?造谁的反?打什么旗号?反明复明吗?

  “朝中蠹虫众多,尸位素餐,赋税银两被世家大族把控,完全架空朝廷,你不如带上忠心臣子和能掌控的军队,起义造反吧!把那些蠹虫全都灭了,既然好说歹说他们都不愿意交钱……缴税,那就让他们在命和钱里面,选一样吧。”

  朱元璋越说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天灾频发、官吏贪污、叛乱者众、民不聊生,多么熟悉的景象,这不就他开国时经历的元末时期之事吗?一模一样!

  在这种极其困难的前提下,稳固朝纲非常难,但颠覆朝纲可太容易了!

  恰好,他于造反上颇有几分心得,且取有一点点成果,可以给子孙传授几招。

  想到这,朱元璋命令宫人:“快去把魏国公、信国公他们几个老家伙都叫过来。”

  又转头对崇祯道:“你待会仔细听着。”

  他要和自己的老兄弟们,亲手教后代子孙如何造反。

  想到这,朱元璋叹息一声,遗憾道:“伯仁走得太早了,他杀起敌军来,才如切菜砍瓜呢。”

  一直在旁边当背景板的太子朱标忍不住插话:“皇父,这样真的好吗?”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让老朱家人,反老朱家天下?

  朱元璋挑眉:“有什么不好?对了,今天的药你喝了吗?你娘把她的药喝了吗?去躺着养身子去,别在这儿瞎晃荡,老子等着你赶紧接手江山呢。”

  “怎么,就老常好,我们都是添菜的?”

  殿外传来中气十足的调侃声音,不多时,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汤和、李文忠、蓝玉等等大将都来了。

  崇祯年间的祖大寿、袁崇焕等人齐刷刷望天,今天太魔幻了,魔幻到袁崇焕使劲扇自己巴掌。

  脸疼,看来自己没有出现幻觉,妈呀,老祖宗真的显灵了,要手把手教陛下如何中兴,啊不,如何造反!

  蒲安眼睁睁看着,朱元璋开始给后代上网课。

  朱元璋刚开口说出一句话:“首先,造反的奥义在于……那什么,这个天幕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蒲姑娘,你能不能让咱们和老四一样,只能自己个儿看见天幕?”

  之前他和老四友好交流时,得知了天幕还能变大变小。

  蒲安一下子握紧拳头,看向直播间外。

  她的评论区刷出了一连串问号——

  “等等,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天幕?”

  “讲真,我真的觉得这个up的直播间不对劲,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如果是演员,这些演员未免太敬业了吧!毫无演戏痕迹。”

  在大家发出更多真相留言前,基地工作人员联系平台,迅速切断了观看的渠道,观众们只能看到“你关注的直播间因违反平台规则被封”。

  国异局的谭局密切关注网络舆论风向,叮嘱计算机工作人员关注相关发言,连拼音、缩写也不能放过。

  蒲安看到提词板上写着“放心”两个大字后,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了小范围的讨论,讨论主题就是——

  “有位历史区up主的直播间,不对劲!”

  看到这个话题的人开玩笑道:“怎么不对劲?擦边了吗?”

  “不是,这个直播间,好像能穿越!”

  这句话刚发出来,这个话题就显示被封,再刷新几下,网页直接显示404,与此同时,《永乐大典》全书问世的消息席卷了热搜。

  文史界陷入狂欢,热搜上一片欢天喜地,大家都在感叹“有生之年”。

  沸腾的消息热浪,压过了一小撮人的“穿越”讨论。

  直播间里,蒲安木着一张脸,观看人数突然暴跌之后,又缓慢上升,这是因为现代观众都离开,重新加入了古代观众的缘故。

  一块块屏幕连接在一起,现在的直播间,已经完全变成了网课,朱元璋的造反速成班。

  看着明初与明末的皇帝大臣交流,蒲安开始反思自己,她到底干了什么,才会将直播变成老朱家的线上会议?

  “蒲姑娘,朕寻思着,光靠武将也不成,你再发发力,把之前的于谦、张居正都叫来。”

  朱元璋打破了蒲安的沉默,这个直播间,彻底变成了大明所有猛人,针对崇祯一人的私教课。

  结合蒲安给出的崇祯年间发展脉络,大明猛人们从政治、军事、民生等多种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崇祯一朝遇到的问题,并给他制定了三五计划。

  蒲安按照上面指示,向崇祯提供了蝗灾、水患等等自然灾害的处理方法,并且提供了大炮的改良法。

  直播的最后,崇祯是斗志昂扬地离开了。

  想到关于崇祯性格缺陷的讨论,蒲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在□□的指示下,将明末清初改变成崇祯中兴。

  直播结束后,谭局找到蒲安:“小蒲,这段时期还需要跟进一下,我们实验组还有许多数据没有录上。”

  直接作用于一个本该灭亡的朝代末期,去改变它已有的结局,这还是第一次实验,如果明末的结局可以改变,那清末的结局是不是也可以?

  即便大家知道这是平行世界,不会对既定的历史有任何影响,但哪个中华儿女愿意看见百年耻辱再上演一次?

  蒲安想了想这段时期,崇祯二年或崇祯三年,孝庄已经嫁给皇太极了,也就是说,多尔衮和大玉儿的故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蓟州城外,皇太极知晓明廷正在调兵遣将,勤王之师正陆续赶来,他与袁崇焕从迁安打到蓟州,他想在关内狠狠楔入一根钉子,现在袁崇焕已经驻扎在蓟州,他正与心腹商议接下来八旗军的部署。

  只是,最近军心都有些乱。

  大账内,一群贝勒贝子商议军情,坐在这里的,无不是皇太极的心腹或兄弟。

  济尔哈朗道:“大汗,近日因为天幕,我军人心惶惶,咱们今日一定得拟订个稳定人心的法子。”

  多尔衮也道:“是啊,四哥,旁的也罢,那天幕中出现的人,明帝竟口称□□,大明现在定会宣扬什么祖先降世,福佑万民的屁话。”

  他们正说着话,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汉话——

  “玉儿,我愿用尽一切,换你真心笑容。”

  “睿亲王多尔衮就要来了,你们谁敢动本宫!”

  众人走出大帐,看向天上,天幕中一男一女正在拉扯,女子称呼男子为“多尔衮”,男子一把将女子搂入怀中,满眼深情。

  好似是伶人扮演戏似的。

  大伙忍不住看向多尔衮,意思很明显,你小子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被人编进这种戏里了?

  作者有话说:

  作者求生欲极强的补充发言:本章纯属我造谣,如果大家觉得老朱表现得太过乐子人,纯粹就是我的锅,大家就当看乐子一样,乐一下就算了,别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