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醒来,顾念就没有看见段谨。他起身穿衣服,又楞楞坐了一会儿。

  大概是听见帐里动静,小六掀开军帐进来,手里提着食盒。

  “渤海王到永州了,这会儿正召世子在说话。”小六放下食盒,便将放在一旁的衣服递了过去。

  “好!”顾念起身,先穿衣服,后去拿吃食。

  “还有其他事情么?”顾念又问。

  小六摇头:“没有了,你要过去看看么?”

  顾念想了想:“不去了。”

  现下永州城防务已经初步安排好了,他想去看看。

  刚起了这个念头,木然便进来了,歪着头看了一眼小六,然后眉头一挑。

  “阿念,世子已经将城内事务搭理妥当,问你还有要交代没有,要启程回胶州了。”木然接着又道。

  “那么快么?”顾念皱眉。

  “幽州漠北发了檄文,说段琢卖国,不配储君之位,又无储君之德。要上京,清君侧。”木然摊手,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事情怎么发展的这么快,这才几天时间?

  顾念手里的饭立刻不香咯,他放下碗起身就离开了军帐。

  “看热闹?”看着顾念的背影,木然侧眸看了一眼小六,那意思就是问他一起去不。

  小六有些疑惑,他们一直都是这么随意吗?

  “走吧!”木然不待小六反应,拉起人就跑。

  “等会儿,我会被骂的。”小六今天被留下等着顾念醒,其余人都跟着段谨去了。

  “别怕呀!你们就是规矩太死了,跟我走。”木然可没有那么规矩,他的规矩就是守卫顾念,守卫渤海。

  小六被木然拉着,一路去往渤海王召集众将议事的地方。

  这地方不在军营里,在永州城军政府衙里。

  “你们为什么都叫他阿念,你们不该称呼他为小公子吗?”小六其实挺好奇的,就趁着这个机会问一问。

  木然想了想,然后说。

  “阿念一开始入暗卫营训练的时候,与我们一般大,都是几岁的孩子。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小公子,就叫他阿念。然后就习惯了,长大了以后,世子不提起,我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还只是当他是遗孤,或者是其他人什么人。”

  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注意过身份,只是后来被提及。顾念性子随和,所以大家后来都习惯了。

  “我们在京都,对他动过手。后来,阿一和我在他面前大气都不出一个。”小六想起之前,在渤海王府竹院外,顾念见礼,差点把他们吓死。

  “那有那么恐怖,他性子好着呢!不记仇,又不爱摆架子惹事。”木然觉得好笑。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门口,门口值守的人是云倾和飞云,还有几个木然平时难得一见的暗卫。

  木然认识,是顾祯身边的暗卫,跟着顾祯很多年了。

  木然带着小六行礼,然后推到一边,刚转头就看见,不远处站了一排的阿一他们。

  “事情,有点大,我们看不成热闹了,等着吧!”木然也走了过去,然后对着阿一笑了笑,站到了一起。

  屋里。

  顾念进来,看到了几大主营大都督,又看见了祝庆枝他们,就觉得事情不小。

  段谨站在顾想的旁边,段旸则坐在渤海王旁边。

  “阿爹!兄长,众位叔伯兄长!”顾念一一见礼,然后恭敬的退到顾祯身边,与顾想在一堆。

  “小公子!”众人也纷纷还礼。

  “睡醒了,伤势如何?”顾祯瞧了一眼,乖乖站到一旁的顾念。

  “没事的。”顾念小声回了一句。

  “刚刚我们说起,京都的事情。段琢入主东宫,陛下身体又不好,便将朝政交给了段琢。前几日林家旧人在漠北拉旗而起,痛斥段琢构陷林家叛国,又与倭寇勾结,卖国求势。如今林家,已经发了檄文,昭示天下,要入京清君侧。”顾想抬头看了看顾念,把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

  林家的遗孤,是渤海暗中派人救得。也是段旸在其中牵线安排的,最后人也是段琢带回去的。

  这个时候林家用自己在漠北百年的底蕴,奋力一搏,怕也是受了段旸的授意。

  “幽州呢?”顾念下意识就想到了幽州。

  幽州之前在与老皇帝的博弈中,无奈自立,这个时候绝对不会置身事外。

  “幽州也发了檄文,说段琢卖国,此举当诛!”一个年老的将军,接下顾念的话。

  “阿爹,您的意思呢?众位叔伯和兄长的意思呢?”顾念想了想又问。

  “永州和禹州那么多军士和百姓的血不能白流,倭寇的仇我们局势所迫,还不能彻底清算。但是眼下若不将背后之人解决,如何谈以后向倭寇复仇。”还是那位年老的将军,他看着顾祯,眼眸深处异常坚毅。

  “祝老将军说的对,倭寇扰得渤海日夜不宁,还有那么仇恨未曾寻回。眼下却还有人,企图以我渤海之血,全他的权势。我渤海,绝不能忍。”顾祯坐在主位上,声音平稳,不怒自威,严肃冷毅。

  顾想听完侧眸看着自己的父亲,然后默默点头。

  “父亲说的对,诸位将军还有没有其他意异。若无,渤海今日也将起草檄文,清君侧。”顾想又看向,大厅里坐着的诸位将领。

  众将互视一眼,都不多言,表示同意。

  “段世子,您觉得呢?”段旸哪里是在问渤海的意见,他是在问汝南的态度。

  “殿下,汝南贵为皇室宗亲,绝对不会容忍,卖国这样的事存在,也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卖国的人登上储君之位。”

  段谨的态度,直接表明了汝南的立场。

  “那本王,向汝南也讨份檄文?”段旸盯着段谨。

  段谨回之一笑:“但凭殿下吩咐!”

  作为齐王独子,段谨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也是有资格做这个决定的。

  “那好!明日渤海便发檄文,讨伐逆贼,清君侧!”顾祯最后起身,拍板此事。

  顾念知道,自从段泽将段琢卖国的消息送出京都?以儒王府在皇室宗亲的威望,便已经将段琢钉死。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儒王府的一句话。